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松

(唐代李商隱詩作)

鎖定
《高松》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寫於奉鄭亞之命代理昭平郡刺史時,故比在桂管充任幕僚時寫得灑脱。首聯以高松自況;頷聯不着“松”字,然松的神韻由“客散”、“僧來”得到烘托;頸聯大發感慨;尾聯流露作者不為世用而無可奈何的感慨。詩作寫得氣勢勁拔,別有意境。 [3-4] 
作品名稱
高松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李商隱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五言律詩

高松作品原文

高松
高松出眾木,伴我向天涯
客散初晴後,僧來不語時。
有風傳雅韻,無雪試幽姿
上藥終相待,他年訪伏龜 [2] 

高松註釋譯文

高松詞句註釋

①出:超出,出類拔萃的意思。
②向:面對。天涯:指極遠的地方。作者當時居昭平,遠離京城長安。
③雅韻:松濤聲,指風吹松樹時發出的清雅聲音。
④幽姿:沉靜的姿態。松樹在霜雪中更顯挺拔蒼翠,昭平地處嶺南,終年無雪,故説“無雪試幽姿”。
⑤上藥:指延年益壽的藥物。.
⑥伏龜:指茯苓,寄生於松樹根部。形如龜鱉者被認為是上等補藥,舊時傳説這種伏龜是由百千年松樹之精變化而成的。 [6] 

高松白話譯文

我來到桂林的時候,高松和我做伴。
客人在天開始晴的時候走了,我和來訪的高僧坐在松樹下,相對無言。
感受松濤陣陣,可惜有風無雪,不能看到松樹鬥霜傲雪的挺拔姿態。
高松終將生成上藥伏龜,到那個時候人們就會來訪問它了。 [2] 

高松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於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正月,李商隱奉鄭亞之命攝守昭平郡(令廣西平樂縣)時。 [3] 

高松作品鑑賞

高松整體賞析

這首詩起句挺拔,詩人以高松自喻。高松凌越眾木,其物性久為世人關注。孔子説:“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故“伴我”的實質是以物性自喻詩人的品格。頷聯不着“松”字,然松的神韻由“客散”、“僧來”得到烘托。頸聯大發感慨,“無雪試幽姿”,對於松之高潔以雪陪襯來説,不能不是一種遺憾。末聯兩句用畫龍點睛之筆,即流露作者不為世用而無可奈何的感慨。伏龜與高松相伴,詩人以“上藥”自許,堅信有朝一日會為世所重。對自身價值的肯定充滿了自信。
這首詩寫於奉鄭亞之命代理昭平郡刺史時,故比在桂管充任幕僚時寫得灑脱。作者以高松自況,謂其具有凌越“眾木”、幽雅不凡、卓然特立的標格和神韻,然而卻徒有長才,而被棄置天涯。詩作寫得氣勢勁拔,別有意境。 [3]  [4] 

高松名家點評

原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徐振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吳春榮《松竹梅詩詞選讀》:“詩的第五、六兩句,以“無雪”對“有風”,“試幽姿”對“傳雅韻”,工整流暢,不僅描繪了高松的形象,也寫出了作者與高僧幽雅的情趣。” [5] 

高松作者介紹

李商隱(約813~858年),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文宗開成二年(837年)中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孺、李德裕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詩多用憂鬱感傷調子,慨嘆個人的淪落和世運的衰微。最為人稱頌的是一些纏綿悱惻的愛情詩。有《李義山集》。 [1] 
參考資料
  • 1.    王開洋,盧克之.鍾祥名勝詩詞鑑賞與評析[M].武漢.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1997.09.161
  • 2.    (唐)李商隱原著;何懷遠,賈歆,孫夢魁主編.四庫精華 李商隱詩集 46[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6.09:90
  • 3.    (唐)李賀等著;霍松林,張強選注.李賀 李商隱 韋應物 杜牧詩精選200首[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150
  • 4.    陸永品.中國詩苑英華 李商隱卷[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04:66-67
  • 5.    徐振維,吳春榮.松竹梅詩詞選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03:108
  • 6.    王克儉.李商隱詩選[M].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