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朗亭

(清代京劇演員)

鎖定
高朗亭,號月官,1774年出生於安徽安慶,清代戲曲演員,1827年制《重修安慶義園碑記》。
本    名
高朗亭
民    族
出生地
安徽安慶
出生日期
1774年
代表作品
重修安慶義園碑記
傻子成親
職    業
演員

高朗亭人物評價

高朗亭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表演藝術家,也是戲劇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人;他21歲時就被推舉為班主,執掌三慶班近20年,培養出一批批著名演員,創作和移植改編了許多優秀劇目;三慶班歷久不衰,享譽一個多世紀,直至京劇形成之後的若干年仍一直沿用此名;高朗亭38歲時,被清廷內務府委任為北京戲曲藝人團體“精忠廟”第一任會首,領頭籌辦公益事業,扶危濟困,救急幫窮,作過許多義舉:為安葬在京去世的外地藝人,他還在北京崇文門外的四眼井建造了“安慶義園”;1990年,全國各地相繼隆重舉行了四大徽班進京二百週年紀念活動,作為高氏的故鄉寶應,也召開了“高朗亭率班進京二百週年紀念大會”——高朗亭的名字將永遠和京劇藝術同在,世世代代為人們傳誦。 [2] 

高朗亭人物簡介

高朗亭,號月官,揚州寶應人。幼習旦角,入京時以安慶花部二簧調,合京秦兩腔,嘉慶年間掌三慶班,膾炙梨園。年三十時,體幹豐厚,顏色老蒼,而一上氍毺,宛然巾幗,無分毫矯強,不必徵歌,顰笑起坐,雌軟神情,幾乎化境,即凝思不語,或詬碎譁然,在在聳人觀聽,乃由體貼精微而至。燕蘭小譜稱魏長生為一世之雌,此語兼可持贈朗亭。則秦腔長生之風流,與徽班朗亭之神韻,可相提並論。朗亭特工《傻子成親》一劇。年逾四十時,尚偶爾登場,其豐頤皤腹,語言體態,酷肖半老家婆。
三慶進京,繼來者又有四喜、啓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各班小旦不下百人,而朗亭最為突出。三慶、四喜、和春、春台稱為四大徽班,三慶復為徽班鼻祖,朗亭更為掌班。

高朗亭人物生平

乾隆年間皇家在避暑山莊福壽園清音樓觀劇 乾隆年間皇家在避暑山莊福壽園清音樓觀劇 [1]
高朗亭(1774~?),名月宮,原籍江蘇省揚州寶應縣,生於安慶,著名徽班演員
高郎亭幼時搭“安慶班”去揚州杭州等地演戲,16歲出名。工旦角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隨安慶徽班晉京,賀乾隆帝八旬大壽後,留京作長期演出。其間,以安慶花部合京、秦二腔之長,豐富徽調唱腔。並組建“三慶班”,與著名的“四喜”、“春台”、“和春”並稱為四大徽班。高朗亭為三慶班主,後又為在京戲曲藝人組織的“精忠會”廟首(亦稱會首);高朗亭的表演最具安慶徽班特色,其飾演的女性一顰一笑、一起一坐、一舉一動,神情無不惟妙惟肖,使人“忘乎其為假婦人”;後雖年齡稍大,仍令觀眾百看不厭;他“善南北曲,兼工小詞”,吸收揉合各家之長,為日後京劇形成,作出了突出貢獻,故被尊為“二黃之耆宿”;其演戲很多,僅《傻子成親》留下劇名。
年過40的高朗亭已基本上息影舞台,有時也會應戲迷和後輩的要求粉墨登場,仍呈現異彩,惹人讚歎;《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續編·眾秀園》中有這樣一段話: “朗亭為徽班耆宿膾炙梨園:近已年逾四十,故演劇時絕少,然偶爾登場,其豐頤皤腹,語言體態,酷肖半老家婆,直覺耳目廣新,心脾頓豁……戲之有別趣,亦猶詩之有別裁,文之有別情云爾。”可見高氏深厚功力和高超演技所顯示出的藝術生命力。 [2] 
道光七年(1827 年),高朗亭參與主持重修北京崇文門外由戲曲藝人合建的安慶義園,並制《重修安慶義園碑記》載安慶府籍在京藝人全部名單,為後世留下翔實的戲曲史料;道光十四年(1834年),三慶班主由陳金彩繼任,高朗亭情況不詳,其時或已去世。 [3] 
弟子有陳喜官、邱玉官、蘇小三、雙鳳官、沈霞官、沈翠林等著名旦角。

高朗亭相關資料

著名藝人高朗亭率三慶徽班進京,不久便出現四大徽班譽滿京城的盛況,也就形成了與雅部爭雄的局面。所謂花、雅之爭,説的是清朝乾隆年間以來戲劇舞台上屬於雅部的崑劇與花部所屬的梆子腔皮黃腔絃索腔弋陽腔等各聲腔劇種的三次競爭。雅部,即所謂高雅、正統之戲劇;花部自然帶有低俗、雜亂的貶意,因此又有“亂彈”之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