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敏夫

鎖定
高敏夫(1905~1975),原名錦亮,筆名吐真,別名明甫、明輔、高民斧。陝西省米脂縣人。中共黨員。曾任西北文聯常委、西北曲協副主席。1954年到西安作協,任專業作家。合編有《陝北諺語集》,改編有《狼牙山五神兵》,創作有《父子倆》。 [1] 
中文名
高敏夫
別    名
明甫、明輔、高民斧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75年
出生地
陝西省米脂縣
筆    名
吐真
原    名
高錦亮

高敏夫人物生平

高敏夫(1905~1975)又名錦亮、明甫,筆名吐真,陝西省米脂縣北街人。
1920年考入榆林中學。1927年任楊虎城軍政治部秘書,12月加入共產黨。
1928年春赴安徽亳縣開展農民運動。皖北暴動前夕被捕,經營救出獄後回陝北,在榆中當教員。1930年到北平,次年參加左翼作家聯盟,開始創作新體詩。1932年,前往綏遠協助組建察綏抗日同盟軍。受聘為《民眾日報》副刊、《老百姓》報編輯。1933年秋,抗日同盟軍失敗後,到北平與張務中等恢復“左聯”,辦《理論與創作》,介紹蘇聯文學,發表新詩。1934年5月被捕,押解南京,按“以文字圖書危害黨國”罪名判刑。1936年,家人託杜聿明營救出獄。
1937年9月,在延安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赴山西中陽縣宣傳。1938年2月到西安,與劫夫,史輪合編《戰地新歌》,吸收陝北民歌特點創作通俗易懂、能誦能唱的抗日新詩《男女一齊上前線》、《張二嫂放哨》、《抗戰一週年紀念歌》等。夏季,返回延安任文藝協會秘書。8月,在柯仲平、田間等人倡導下,一同發起、參與延安街頭詩活動,創作許多通俗詩歌。隨後參加抗戰文藝工作團,與雷加、秦川等人再渡黃河,深入晉察冀根據地,用街頭詩等形式宣傳抗日。沿途寫下10多萬字的日記,真實記錄了敵後抗日軍民艱苦卓絕的鬥爭事蹟。此間創作的詩歌散見於《導報》冀中版、重慶《新華日報》。
1940年春任綏德分區文協副主席,同延振倫辦民眾劇社,演出秦腔現代戲。克服困難,籌建“子洲圖書館”;主編《新詩歌》(綏德版)。1942年到延安魯藝資料室。1943年3月~1945年5月,在康生搞的“搶救失足者”運動中被審查。1947年重新入黨。1945~1949年,將楊生福《狼牙山五神兵》改編為曲藝稿,創作秧歌劇《父子倆》、《郭家村小唱》,歌舞劇《好夫妻》、《延安千山萬水曲》等;幫助盲藝人韓起祥整理改編新書詞《劉巧兒團圓》、《王丕勤走南路》。1947年與柯藍合編《陝北諺語集》。
建國後,1950年9月任西北文聯常委、西北曲藝改進協會副主任。1951年調為西北作家協會專業作家。其抗戰時期的作品收入《詩風錄》、《延安文藝叢書》、《延安晨歌》中。 [2-3] 

高敏夫個人作品

著有《劉巧團圓》、《狼牙山五壯士》、《高敏夫戰地日記》、《高敏夫文集》等。 [4] 
參考資料
  • 1.    周家珍 編著.20世紀中華人物名字號辭典.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 2.    近現代人物-榆林市人民政府  .榆林市人民政府.2019-03-07[引用日期2022-09-22]
  • 3.    高敏夫  .米脂縣人民政府.2013-09-10[引用日期2022-09-22]
  • 4.    徐廼翔 主編.中國現代文學詞典·詩歌卷.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第187-1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