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效生態

鎖定
從國家戰略層面推進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對東營來講既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歷史機遇,更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現實考驗。開發建設推動提升為國家戰略不容易,落實好國家規劃、打造好高效生態經濟區品牌更不容易。面對機遇,全市上下要凝聚在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這面大旗下,團結一致,勇於改革創新,奮力攻堅克難,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正萬眾一心推進這項宏偉事業。
中文名
高效生態
推    進
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
調查時間
2006年底
基    礎
深入調查論證

高效生態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

黃河三角洲景觀 黃河三角洲景觀
從2006年底以來,我市在深入調查論證的基礎上,作出了《關於加快推進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決定》,確定了開發建設的戰略定位,即堅持高效生態的基本定位,走生態文明建設道路,構築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高效生態經濟區。在戰略佈局上,立足黃三角、面向環渤海、依託大腹地、放眼全世界,着力推進東進、西擴、南融、北接。在產業佈局上,將東營港至廣利港之間1200多平方公里的臨海區域作為集中突破區,集中規劃佈局臨港產業區、生態旅遊區、生態高效農業區、高端產業區,建設黃河水城,構築“四區一城”的主體產業格局。在產業支撐上,以“四區一城”為主要載體,着力打造石油能源戰略儲備基地、現代化學工業精細化工基地、石油裝備製造基地、新能源基地、高端產業基地、生態休閒度假基地、生態高效農業基地、生態林示範基地等八大產業基地。
在黃河三角洲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東營正以自信、開放、創新的姿態迅速崛起,處處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我們相信,隨着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不遠的將來,一個現代化的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高效生態高效生態農業

素有"山東北大荒"之稱的黃河三角洲,由於土地含鹼量高,土質疏鬆,水利設施落後等原因,一度成為遍地鹽鹼、草木稀疏的禁地。
上個世紀80年代末,國家把黃河三角洲列為國家級重點農業開發區,通過引黃河水壓鹼進行中低產田改造,大規模興修水利設施,引種耐鹽作物等辦法,逐漸使這裏成為北方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然而,這一切僅僅在起步階段,東營的農民、農村、農業還處在温飽的邊緣。
歷史給予的機遇在翹首盼望中來到。2001年3月,東營被國家列為高效生態經濟建設區,並寫入新世紀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十五計劃"。隨後,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盧良恕院士為首的20多位專家會聚一堂,對黃河三角洲進行考察、論證,一致通過了由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提出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發展規劃》。同年4月,聯合國工發組織經過嚴格審查,確認東營市為"國際綠色產業示範區"。
從此,東營農業大步邁入一個讓中國矚目、讓世界喝彩的"高效生態農業之路",橫店草業、大王農貿、金瀚林果等一個個骨幹企業成長起來,一批批精準農業的典範矗立在年輕而富饒的土地上。"高效生態"--這是黃河三角洲在比較優勢下的戰略定位,是東營的歷史抉擇。
黃河三角洲是一片廣袤神奇的土地,這裏自然資源豐富,土地總面積1208萬畝,其中草場240多畝,有520多萬畝荒鹼地等待開發;海岸線長350公里,淺海灘塗面積180萬畝,堪稱我國東部沿海後備土地資源最多、開發潛力最大的地方。
數百萬畝荒鹼地,開發好了是財富,開發不好是包袱。這裏的土壤耕層含鹼量過高,多年來農民守着大片大片的鹽鹼地發呆,草都不長,怎麼種莊稼?
近幾年,東營市認真總結荒鹼地開發的經驗教訓,圍繞如何解決荒鹼地的旱、澇、鹼三大難題進行了艱苦探索,創出了"上農下漁"開發的成功路子。"上農下漁"即挖池為塘發展水產養殖,築台成田種植糧棉、林果、瓜菜,臨塘種稻或發展畜牧。過去寸草不生的鹽鹼地變成了"聚寶盆"。這種融蓄水、治鹼與發展"雙高一優"農業為一體的立體生態農業開發模式,不僅給農民帶來了經濟的高效益,還有效地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實現了高效和生態的雙贏。
這一模式的確立為加快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建設和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找到了一條新路子。山東省政府在東營市召開現場會,對"上農下漁"開發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在全省推廣。
到目前,東營市"上農下漁"開發面積已達到10萬畝,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形成了年產水產品1萬噸、糧食2萬噸、蓮藕3000噸、水產苗種33億尾(粒)的生產能力,年創產值2.5億元,利税1億元。
沉重的包袱變成了巨大的財富,嚐到了甜頭的東營人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異彩紛呈的高效生態農業模式:棗糧間作的立體種植模式、草場封育及農田林網建設模式、棗糧間作的立體種植模式、以種草養畜為代表的農牧結合模式、海淡水梯次養殖開發模式、以大王農貿集團為代表的高科技集約型現代農業模式等等。
面對荒鹼地上創出的一個個成功模式,東營廣闊的土地資源越來越被看好。1999年,一項由日本政府提供64 .04億日元貸款的黃河三角洲下鎮地區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簽署了最終備忘錄,這一項目的實施,將使56萬畝土地得到綜合開發,合同期內創造產值35.97億元,實現利税7.09億元。
近年來,東營農業更是高歌猛進,突出"生態"、"綠色"、"高效"三大主題,以產業調整、品質調優、龍頭調大、土地調活、農民調少為重點,狠抓結構調整,突出培育了畜牧、水產、瓜菜、花卉、林果等產業,在全市建成了大王凱銀集團、藍海綿野公司、"上農下漁"、萬畝中華毛蟹養殖、萬畝冬棗種植等15個高科技農業開發樣板園。同時東營還將發展綠色食品作為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重要舉措,上下樹立強烈的綠色(有機)食品意識,加快開發、認證步伐,積極開發認證一批綠色(有機)產品,拿到了走向國內外市場的"通行證"。已在全市建成了15萬畝的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初步顯示了綠色產業發展的良好勢頭和巨大潛力。2002年,"黃河大米"等19種農產品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黃河三角洲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大大提升。
今天的東營大地處處呈現出動人的風景:一片片圍着塑料薄膜的蟹池,一方方滲水養蝦的蝦池,一眼望不到邊的"上農下漁"開發方,一處處魚鴨混養基地,一畦畦碧綠的藕田;玲瓏紅豔的冬棗掛滿了枝頭,數萬畝開着紫色小花的苜蓿盛開在不毛之地上,南非的波爾山羊於藍天碧草中游哉優哉,各種異國果蔬在凱銀特菜公司的大棚裏悄悄坐果……
龍頭企業上連市場,下連基地,是產業化的關鍵環節。東營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276家,其中產值過億元的5家,7家成為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家進入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行列。東營市對有潛力的龍頭企業予以扶持,鼓勵其擴大規模,扶持壯大了大王凱銀、金瀚林果、藍海綿野、博大公司等一批大中型骨幹企業。龍頭企業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帶動了13萬農户進入產業鏈經營,户均年收入增長900元。
橫店草業集團,就是黃河三角洲上大型現代化、精準農業的典範。該集團引進了國際領先的美國農業生產技術--精準農業體系,在黃河三角洲從事飼草業、畜牧業和草食動物加工業的大型規模化、產業化運作,同時,橫店的水土保持、城市綠化以及現代化觀光農業的綜合開發也新穎而獨特。目前,這個集團已經開發整理鹽鹼地22萬畝,牧草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計劃到2005年,在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人工草場60萬畝。同時橫店集團將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作用,帶動農户種植飼草240萬畝,最終達到總面積300萬畝的遼闊草場,成為亞洲地區連片種植面面積最大、集約化程度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現代化飼草基地。
黃河三角洲,這是一片靈性而神奇的土地,這是一片綠色的田園,彷彿"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的水鄉風光。在這裏,桑基魚塘,稻海水田,金色的稻穗飄溢出陣陣清香;在這裏,草原遼闊,牛羊遍地,興旺的六畜奏響了歡快的交響曲;在這裏,樹青水綠,田疇相連,累累的碩果構築了五彩繽紛的世界;在這裏,魚躍鳶飛,田園牧歌,笑歌聲裏輕雷動……目前的東營,已經具有相當雄厚的基礎來做好高效生態產業的大文章。"喜看稻菽千重浪",東營人為之賦予新的內涵,為之注入勃勃的生機!
翻開東營農業發展規劃的大幅藍圖:淺海灘塗增養殖區、濕地生態保護區、草場豐育區、鹽鹼地改良區、生態經濟林區、高產高效農業開發區等六大開發項目競相爭輝,治水、改土、綠化、產業培育等四大工程前景無限;萬畝稻麥連作噸糧田樣板,萬畝農牧綜合開發樣板園,萬畝高科技大棚蔬菜樣板園,萬畝"上農下漁"樣板園,萬畝淺海貝類精細護養樣板園等15個高效生態農業開發樣板園各領風騷,這些美好的構想均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成為昔日"油城"新的壯麗景觀。
古往今來,大江大河不僅孕育出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而且也孕育出經濟的活力和希望。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21世紀,在黃河三角洲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又將發生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新型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