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德院

鎖定
高德院位於日本神奈川縣鎌倉市的長谷,是一間佛教淨土宗的寺院。供奉的本尊阿彌陀佛一般人稱為“鎌倉大佛”,坐落於大異山。開基(創立者)與開山(初代住持)均不明。
中文名
高德院
隸    屬
日本神奈川縣鎌倉市
類    型
佛教淨土宗的寺院
位    置
大異山

高德院寺院簡介

這座寺院擁有日本最著名的佛像之一—大佛—一座高達13.35米,重約93噸的露天阿彌陀佛青銅塑像,它的尺寸在全日本僅次於位於奈良市東大寺的另一尊佛像。
根據寺院有關青銅像建造的相關記載,這座塑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52年的鎌倉時代。然而,我們並不清楚寺院記錄中那座當時正在建造的塑像是否就是今天這座大佛像。這座佛像曾經位於一座寺廟建築中,而原本容納大佛的木質寺廟建築毀於15世紀末室町時代的一場海嘯,但佛像卻保留了下來。
這座佛像在拉迪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作於1901年的小説Kim的最初章的前言中被稱為“鎌倉大佛”(The Buddha at Kamakura)。

高德院起源與歷史

高德院是以日本國寶的青銅製阿彌陀佛坐像、俗稱鎌倉大佛(也稱為長谷大佛)為本尊的寺院。全名是大異山高德院清淨泉寺(しょうじょうせんじ)。
高德院當初是否以鎌倉象徵的大佛為本尊這一點外,關於草創時期的開山與開基等不明的地方甚多。而且大佛造像的經緯,因誰而建造等情況也缺乏相關資料,仍然未明。有説寺院初時是鎌倉市材木座的光明寺裏院搬遷出來的,但亦不肯定。
寺當初屬於真言宗,由鎌倉的極樂寺開山的忍性(にんしょう)一類密宗僧人當住持。後來歸於臨濟宗,成為建長寺的屬寺。江户時代正德年間(1711-1716年)由江户増上寺的祐天上人重新興旺以後歸於淨土宗,成為材木座的光明寺(淨土宗關東總本山)的屬寺。
關於大佛的建造,正史《吾妻鏡》記載在歷仁元年(1238)開始建造木像大佛,五年後完成。同一本《吾妻鏡》當中,亦有記載在建長4年(1252)建造銅像大佛,但木像大佛與銅造大佛兩者之間的關係與造像的經緯至今仍然未明。當初做了一個木像大佛,但因某些原因失去,就建造了現在見到的大佛來代替,這個解釋雖然簡單直接,但幾乎成為定論。
根據《吾妻鏡》記載,大佛是由一位名為“淨光”的僧人發起,但除此以外就沒有更多關於淨光的事蹟。還有一些認為這樣一個巨像只因一位僧人的發願、勸導而建成並不合理,背後鎌倉幕府可能有份參與,但同樣因為缺乏同時期的史料,仍然不出推測的範圍。建造大佛的雕塑家是One-Goroemo和Tanji-Hisatomo。
大佛曾位於一座寺廟建築中,但後來建築在室町時代(明應4年(1495)和明應7年(1498)兩種説法均有)被海嘯摧毀。從那時起,大佛便不再位於室內而在露天。1960-1961年間,大佛曾經歷過一次修繕。在那次修繕中,大佛頸部結構被加強,並且採取了相應的抗地震措施。
鎌倉大佛所立之處的地名本來是長谷的“おさらぎ (Osaragi)”。因此限於鎌倉大佛,當只寫成“大仏”時也會讀做“おさらぎ”。還有因此地名而來的姓氏寫做“大仏”,讀做“おさらぎ”。作家大佛次郎跟大佛家系並無關係,只因為住在“大仏”的後面,所以改這個筆名。

高德院文化財產

銅造阿彌陀如來坐像(國寶)大約高13.35米,重約93噸。被指定為國寶的原因除了是體積大,更因為是代表鎌倉時代的佛教雕刻。與後世經過甚大補修的奈良東大寺大佛比較起來,鎌倉大佛完全保留了造像當初的風貌。起角、平面的面相、低肉髻、帶點陀背的姿勢、頭身比例上頭比較大等等,都顯示出鎌倉時代流行的“宋風”佛像特色。
境內還有安放着被認為德川秀忠(2代將軍)曾經擁有的聖觀音(しょうかんのん)像的觀月堂,及與謝野晶子的“鎌倉やみほとけなれど釈迦牟尼は美男におわす夏木立かな”歌碑等。

高德院大佛像

重量:93噸
高度:13.35米
臉長度:2.35米
眼長度:1.0米
口長度:0.82米
耳朵長度:1.90米
雙膝寬度:9.10米
拇指周長:0.85米

高德院鎌倉大佛

源賴朝在鎌倉建立了第一個武家政權――鎌倉幕府(1192年-1333年),因此,在這140年中,鎌倉作為當時全日本的中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隨着室町幕府的中央地位得到確立,鎌倉由於受到排擠,開始走向了衰落。特別是康正元年(1455年)下總國古河一役後,鎌倉甚至退回到了成為只有農業和漁業的村莊。直到江户時代中期,伴隨着神社和寺廟的復興,鎌倉逐漸演變成了日本的一個重要觀光地區。  有意思的是,作為日本三大佛像之一的鎌倉大佛卻也和鎌倉的命運一般,多遭劫難。最初的鎌倉大佛,自1238年始建,主體為木造結構,歷經6年方才完成。但在3年後,便被颱風颳倒而毀。於是,在1253年開始重鑄銅製坐佛像,供奉於大佛殿之內。而大佛殿也歷經多次颱風,火災破壞,又一次一次地進行重修。但在終於在1498年,由於海水倒灌,將整個大殿沖毀。從此開始,佛像就一直露天供奉,直到如今。鎌倉大佛,高11.5米,內部為空心構造,可以從佛像背後底部進入參觀。進入之後,可以發現,佛像內部明顯有多次維修的痕跡。佛像左側,有一雙引人注目的大草鞋,鞋體大概足有一米長。聽説這是茨城縣的孩童們編織獻給大佛的供物。難怪正岡子歸(日本著名文學家)會寫下「火に焼けず 雨にも朽ちぬ 鎌倉のはだか仏は 常仏かも」(火焚而不毀,雨淋而不朽,鎌倉露天大佛,或許是永恆的佛)這樣的俳句來讚美它。  「曾經滄海難為水」,希望鎌倉和鎌倉大佛,作為日本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今往後,能夠平安擔當起傳承日本文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