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延宗

鎖定
高延宗(544年~577年),勃海郡蓨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景縣)人。北齊宗室大臣、名將。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與陳氏之子。
高延宗幼時被叔父高洋扶養,冊封安德王,後出任定州刺史,驕縱多不法。武成帝高湛使人鞭之,此後改過自新,不再為惡。武平七年(576年),北周攻打平陽,齊師潰敗,唯高延宗所部獨全。後主高緯乃任高延宗為相國、幷州刺史,總山西兵事,以御周軍。後高緯因畏懼北周逃走,城中無主,高延宗被幷州將帥擁立為帝,改元德昌。於晉陽屢敗北周軍隊,幾乎生擒周武帝宇文邕,後因兵驕無備,城陷被俘送長安。 [40] 
承光元年(577年),高延宗被宇文邕誣陷謀反,最終被賜死。 [41] 
所處時代
北齊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544年
逝世日期
577年
主要成就
抵抗北周,護國保家
本    名
高延宗
爵    位
安德王

高延宗人物生平

高延宗封王安德

高延宗,北齊宗室大臣。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五子,母親為陳氏,原是北魏廣陽王元淵的家妓。 [1] 
武定七年(549年),高延宗的父親文襄帝高澄去世,當時高延宗年幼,便由其叔父文宣帝高洋撫養。天保六年(555年),高延宗當時已經十二歲,卻還經常騎在叔叔文宣帝的肚子上。有時文宣帝甚至讓他將尿撒在自己的肚臍中。文宣帝抱着高延宗説可愛的孩子只有這一個。問他想做什麼王,高延宗回答説想做沖天王。文宣帝詢問大臣楊愔,楊愔説天下沒有這個郡名,希望能使他安於德行。於是文宣帝便封高延宗為安德王。 [2-3] 

高延宗兄死落淚

河清三年(564年),高延宗的四哥蘭陵王高長恭在邙山之戰中大敗周軍,凱旋後向眾人陳説戰場陣勢情況,諸位兄弟都讚歎其雄壯。只有高延宗不以為然的説:“四哥你真不是大丈夫,為何不乘勝追擊呢?假如讓我面臨如此局勢,周人哪裏可以還得生存?” [4] 
天統二年(566年),高延宗的三哥河間王高孝琬被他的九叔武成帝高湛殺死,高延宗得知後,痛哭不已。將草人做成武成帝的形象,一邊用鞭子抽打,一邊責問説:“你為什麼要殺我的兄長?”高延宗的奴僕檢舉此事,武成帝將高延宗放倒在地,用馬鞭狠狠的鞭打他兩百下,高延宗幾乎送命。 [5-6] 
武平三年(572年)八月,高延宗被朝廷任命為大司徒 [7]  武平四年(573年)四月,高延宗又被任命為太尉 [8]  同年五月,北齊後主高緯派人送毒酒賜死高長恭,高延宗撰寫奏書進諫高緯,淚痕滿紙。 [9] 

高延宗被迫稱帝

武平七年(576年)十二月,在平陽之戰中,高緯親自率軍征戰,命令高延宗率領右軍先與周軍交戰,大戰於平陽城下,高延宗擒住北周的開府宗挺。戰鬥最激烈時,高延宗帶領部下再次攻進周軍陣中,可謂是所向披靡。諸軍皆敗,只有高延宗的部隊未受任何損失。當時,高緯打算逃奔晉陽,高延宗説:“皇帝請在營中不要動,以兵馬交付臣下,臣能打敗他們!”高緯不聽。十二月十三日,高緯抵達幷州,聽説周軍已經進入雀鼠谷,於是任命高延宗為相國、幷州刺史,總轄山西的軍隊。高緯説:“幷州請兄長自己取走,我現在就要離開這裏!”高延宗説:“陛下應該替國家着想不要走。臣願意為陛下拼死作戰,一定能把他們打敗。”駱提婆説:“天子大計已定,安德王不能屢加阻撓!”高緯於是逃回鄴城 [10-11] 
當時在幷州的將領們都請求高延宗説:“您如果不當天子,諸將士實在不願意出力死戰。”高延宗不得已,於十二月十四日即皇帝位 [12]  ,下詔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德昌。高延宗任命晉昌王唐邕為宰相,齊昌王莫多婁敬顯、右衞大將軍段暢等人為將帥。百姓聽説後,不召而還的人,前後連續不斷。 [13]  高延宗散發王府中所有的儲藏和後宮裏的美女賞賜給將士們,並查抄沒收高緯的親信一千多家(一説十幾家宦官)。高緯聽説後,對近臣説:“我寧願讓北周得到幷州,也不想讓高延宗得到它。”左右的近臣都説理當如此。高延宗看見士兵時,都親自握住他們的手稱呼他們的姓名,眾人流淚悲泣出聲,爭着為他效死;兒童、婦女也都登上房頂捋起衣袖,投擲磚頭石塊抵禦周軍。 [14-15] 

高延宗兵敗被擒

隆化元年(576年)十二月十六日,周軍圍攻晉陽,周軍士兵的軍衣和旗幟都是黑色,所以城的四面就像黑雲一般。高延宗命令莫多婁敬顯、韓骨胡在城南抵抗,和阿於子、段暢在城東抵抗,自己率領眾軍在城北抵抗北周的齊王宇文憲 [16]  高延宗揮舞長矛來回督戰,強勁有力敏捷得象飛一般,所向無敵。 [17]  和阿於子和段暢率領一千騎兵投降北周。周軍進攻東門,傍晚時分攻入城裏,放火焚燒城裏的寺廟。高延宗與莫多婁敬顯從城門進入,兩面夾擊,周軍大亂,爭着逃出城門,城門間人羣填塞擠壓,堵住了道路無法前進。齊軍從後刀砍矛刺,周軍陣亡兩千多人。北周武帝宇文邕左右的人幾乎都已死盡,自己走投無路。承御上士張壽牽着馬頭,賀拔佛恩(一作賀拔伏恩)用鞭子抽打馬的後部,困難艱險地出了城。齊軍奮勇追擊,幾乎打中了他。晉陽城東的道路狹隘彎曲,賀拔佛恩和投降北周的皮子信為之嚮導,才得以脱身,這時已經是深夜四更。高延宗以為宇文邕已經被亂兵所殺,派人在堆積的屍體中尋找留有長鬍須的人,但沒有找到。當時齊軍打了勝仗,將士們到街坊間飲酒,都喝醉了睡在地上,高延宗無法整理隊伍。 [18-19] 
宇文邕出城以後,非常飢餓,想逃走,將領們也多勸他回去。 [20]  宇文憲、柱國王誼認為不能放棄離開,高延宗的叛將段暢極力説晉陽城裏已經空虛。宇文邕勒馬停止後撤,吹響號角集合軍隊,使得軍勢重新振作。十二月十七日清早,周軍再次返回攻打晉陽東門,攻克後又進入南門。高延宗在作戰中精疲力竭,於是跑到城北一民居中,被周軍擒獲。 [21]  宇文邕見到高延宗後,下馬握住他的手,高延宗辭謝説:“我是死人的手,怎敢靠近天子!”宇文邕説:“兩個國家的天子,並非有怨仇憎恨,都是為了救老百姓而來的,我終究不會加害於您,不必害怕。”請他重新穿戴起衣帽而待之以禮。 [22-23] 

高延宗誣陷賜死

不久,宇文邕向高延宗詢問奪取鄴城的計策。高延宗推辭説這不是亡國之臣所能回答的。宇文邕強迫他回答,高延宗才説:“如果任城王高湝援救鄴城,臣下不知北齊能否堅持。如果是後主高緯自己守衞鄴城,那麼陛下可以不經交鋒,就取得勝利。” [24-25] 
承光元年(577年),北周滅亡北齊,高緯投降北周。宇文邕與北齊君臣一起喝酒,命令高緯站起來跳舞,高延宗看見悲傷的不能自持。多次想服毒自殺,因服侍他的婢女苦苦相勸而止。同年十月,宇文邕誣陷高緯和高延宗等人與宜州刺史穆提婆遙相呼應謀反,因而下令將他們全部賜死。他們都喊冤,稱沒有此事,高延宗捋起衣袖,哭泣而不説話,被用胡椒塞住嘴而死。 [26]  第二年,其妻李氏收殮他的屍首進行安葬。 [27] 

高延宗軼事典故

高延宗頑劣王爺

高延宗擔任定州刺史時,在樓上大便,讓人在下張着口接。在蒸豬中混和人糞送給左右享用,面有難色的就要用鞭子抽打。孝昭帝高演聽説此事後,派趙道德前往定州杖責他一百下。趙道德認為高延宗在受杖責時不老實,又加打了三十下。高延宗後來還用囚犯試刀,看看刀刃是否鋒利,驕縱多為不法。武成帝高湛派人鞭撻他,並且殺掉他的九個親信,從此之後,高延宗加以改悔。 [28] 

高延宗身體肥胖

高延宗身體肥胖,前看象仰面朝天,後看像俯伏在地,人們常常取笑他的模樣。後來他赫然奮發。氣力超人,馳騁行陣,快捷如飛。 [29] 

高延宗齊亡延宗

高延宗被周軍擒獲之前,高都郡有座山,懸崖峭壁正對着河水,壁上忽然出現黑色的大字:“齊亡延宗。”經雨水沖洗,字跡更加清楚。北周武帝宇文邕派人去臨摹,使者卻將“亡”改成了“上”,不久高延宗稱帝,正好得到應證。 [30] 

高延宗二日天子

高延宗兵敗前,在鄴城的廳事堂上,看見兩日相連置。以十二月十三日晡時受命鎮守幷州,第二天稱帝,不到一天就被周軍包圍,經過一夜,到食時便被俘虜。高延宗的年號為德昌,好事者將“昌”字附會,説高延宗得到二日的時間做皇帝。 [31] 

高延宗歷史評價

高洋:“可憐止有此一個。” [32] 
李百藥北齊書》:①“驕縱多不法。”;②“延宗容貌充壯,坐則仰,偃則伏,人笑之,乃赫然奮發。氣力絕異,馳騁行陣,勁捷若飛。” [32] 
李延壽北史》:“安德以時艱主暗,晦跡韜光;及平陽之陣,奮其忠勇,蓋以臨難見危,義深家國。德昌大舉,事迫羣情,理至淪亡,無所歸命。” [33] 

高延宗史籍記載

北齊書·卷四·帝紀第四》 [34]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 [32] 
北史·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 [33]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九》 [35]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一》 [36]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二》 [37]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三》 [38] 

高延宗家族成員

高延宗先輩

祖父:高歡,北齊神武帝。
祖母:婁昭君,武明皇后。

高延宗父母

父親:高澄,北齊文襄帝。
母親:陳氏。

高延宗妻子

李氏。

高延宗兄弟

大哥:河南康獻王高孝瑜
二哥:廣寧王高孝珩
三哥:河間王高孝琬
四哥:蘭陵忠武王高長恭
六弟:漁陽王高紹信

高延宗姐妹

某公主。
某公主。

高延宗影視形象

參考資料
  • 1.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安德王延宗,文襄第五子也。母陳氏,廣陽王妓也。
  • 2.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延宗幼為文宣所養,年十二,猶騎置腹上,令溺己臍中,抱之曰:“可憐止有此一個。”問欲作何王,對曰:“欲作沖天王。”文宣問楊愔,愔曰:“天下無此郡名,願使安於德。”於是封安德焉。
  • 3.    《北齊書·卷四·帝紀第四》:封世宗二子孝珩為廣寧王,延宗為安德王。
  • 4.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蘭陵王芒山凱捷,自陳兵勢,諸兄弟鹹壯之。延宗獨曰:“四兄非大丈夫,何不乘勝徑入?使延宗當此勢,關西豈得復存!”
  • 5.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河間死,延宗哭之淚亦甚。又為草人以像武成,鞭而訊之曰:“何故殺我兄!”奴告之,武成覆卧延宗於地,馬鞭撾之二百,幾死。
  • 6.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九》:上皇愈怒,折其兩脛而死。安德王延宗哭之,淚赤。又為草人,鞭而訊之曰:“何故殺我兄!”奴告之,上皇覆延宗於地,馬鞭鞭之二百,幾死。
  • 7.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一》:八月,庚午,齊廢皇后斛律氏為庶人。以任城王湝為右丞相,馮翊王潤為太尉,蘭陵王長恭為大司馬,廣寧王孝珩為大將軍,安德王延宗為大司徒。
  • 8.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一》:戊申,齊以蘭陵王長恭為太保,南陽王綽為大司馬,安德王延宗為太尉,武興王普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宜陽王趙彥深為司空。
  • 9.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及蘭陵死,妃鄭氏以頸珠施佛。廣寧王使贖之。延宗手書以諫,而淚滿紙。
  • 10.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二》:丁巳,周師至晉陽。齊主復大赦,改元隆化。以安德王延宗為相國、幷州刺史,總山西兵,謂曰:“幷州兄自取之,兒今去矣!”延宗曰:“陛下為社稷勿動。臣為陛下出死力戰,必能破之。”穆提婆曰:“至尊計已成,王不得輒沮!”
  • 11.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及平陽之役,後主自御之,命延宗率右軍先戰,城下擒周開府宗挺。及大戰,延宗以麾下再入周軍,莫不披靡。諸軍敗,延宗獨全軍。後主將奔晉陽,延宗言:“大家但在營莫動,以兵馬付臣,臣能破之。”帝不納。及至幷州又聞周軍已入雀鼠谷,乃以延宗為相國、幷州刺史,總山西兵事。謂曰:“幷州阿兄自取,兒今去也。”延宗曰:“陛下為社稷莫動,臣為陛下出死力戰。”駱提婆曰:“至尊計已成,王不得輒沮。”後主竟奔鄴。
  • 12.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二》:幷州將帥請於安德王延宗曰:“王不為天子,諸人實不能為王出死力。”延宗不得已,戊午,即皇帝位。
  • 13.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在並將率鹹請曰:“王若不作天子,諸人實不能出死力。”延宗不得已,即皇帝位,下詔曰:“武平孱弱,政由宦豎,釁結蕭牆,盜起疆埸。斬關夜遁,莫知所之,則我高祖之業將墜於地。王公卿士,猥見推逼,今便祗承寶位。可大赦天下,改武平七年為德昌元年。”以晉昌王唐邕為宰輔,齊昌王莫多婁敬顯、沐陽王和阿於子、右衞大將軍段暢、武衞將軍相里僧伽、開府韓骨胡、侯莫陳洛州為爪牙。眾聞之,不召而至者,前後相屬。
  • 14.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傾覆府藏及後宮美女,以賜將士,籍沒內參千餘家。後主謂近臣曰:“我寧使周得幷州,不欲安德得之。”左右曰:“理然。”延宗見士卒,皆親執手,陳辭自稱名,流涕嗚咽。眾皆爭為死,童兒女子亦乘屋攘袂,投磚石以御周軍。
  • 15.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二》:大赦,改元德昌。以晉昌王唐邕為宰相,齊昌王莫多婁敬顯、沭陽王和阿乾子、右衞大將軍段暢、開府儀同三司韓骨胡等為將帥。敬顯,貸文之子也。眾聞之,不召而至者,前後相屬。延宗發府藏及後宮美女以賜將士,籍沒內參十餘家。齊主聞之,謂近臣曰:“我寧使周得幷州,不欲安德得之。”左右曰:“理然。”延宗見士卒,皆親執手稱名,流涕嗚咽,眾爭為死;童兒女子,亦乘屋攘袂,投磚石以禦敵。
  • 16.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二》:庚申,齊主入鄴。周軍圍晉陽,四合如黑雲。安德王延宗命莫多婁敬顯、韓骨胡拒城南,和阿乾子、段暢拒城東,自帥眾拒齊王憲於城北。
  • 17.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周軍圍晉陽,望之如黑雲四合。延宗命莫多婁敬顯、韓骨胡拒城南,和阿於子、段暢拒城東。延宗親當週齊王於城北,奮大槊,往來督戰,所向無前。
  • 18.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阿於子、段暢以千騎投周。周軍攻東門,際昏,遂入。進兵焚佛寺門屋,飛焰照天地。延宗與敬顯自門入,夾擊之,周軍大亂,爭門相填壓,齊人從後斫刺,死者二千餘人。周武帝左右略盡,自拔無路,承御上士張壽輒牽馬頭,賀拔佛恩以鞭拂其後,崎嶇僅得出。齊人奮擊,幾中焉。城東厄曲,佛恩及降者皮子信為之導,僅免,時四更也。延宗謂周武帝崩於亂兵,使於積屍中求長鬛者,不得。時齊人既勝,入坊飲酒,盡醉卧,延宗不復能整。
  • 19.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二》:奮大槊往來督戰,勁捷若飛,所向無前。和阿乾子、段暢以千騎奔周軍。周主攻東門,際昏,遂入之,進焚佛寺。延宗、敬顯自門入,夾擊之。周師大亂,爭門,相填壓,塞路不得進。齊人從後斫刺,死者二千餘人。周主左右略盡,自拔無路。承御上士張壽牽馬首,賀拔伏恩以鞭拂其後,崎嶇得出。齊人奮擊,幾中之。城東道阨曲,伏恩及降者皮子信導之,僅得免,時已四更。延宗謂周主為亂兵所殺,使於積屍中求長鬛者,不得。時齊人既捷。入坊飲酒,盡醉卧,延宗不復能整。
  • 20.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二》:周主出城,飢甚,欲遁去,諸將亦多勸之還。
  • 21.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周武帝出城,飢甚,欲為遁逸計。齊王憲及柱國王誼諫,以為去必不免。延宗叛將段暢亦盛言城內空虛。周武帝乃駐馬,鳴角收兵,俄頃復振。詰旦,還攻東門,克之,又入南門。延宗戰,力屈,走至城北,於人家見禽。
  • 22.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周武帝自投下馬,執其手。延宗辭曰:“死人手何敢迫至尊。”帝曰:“兩國天子,有何怨惡,直為百姓來耳。勿怖,終不相害。”便復衣帽,禮之。
  • 23.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二》:齊王憲、柱國王誼亦以為去必不免,段暢等又盛言城內空虛。周主乃駐馬,鳴角收兵,俄頃復振。辛酉,旦,還攻東門,克之。延宗戰力屈,走至城北,周人擒之。周主下馬執其手,延宗辭曰:“死人手,何敢迫至尊!”周主曰:“兩國天子,非有怨惡,直為百姓來耳。終不相害,勿怖也。”使復衣帽而禮之。
  • 24.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既而周武帝問取鄴計,辭曰:“亡國大夫不可以圖存,此非臣所及。”強問之,乃曰:“若任城王援鄴,臣不能知,若今主自守,陛下兵不血刃。”
  • 25.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二》:周主問高延宗以取鄴之策,辭曰:“此非亡國之臣所及。"強問之,乃曰:"若任城工據鄴,臣不能知。若今主自守,陛下兵不血刃。”
  • 26.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三》:太建九年………十月………周人誣温公高緯與宜州刺史穆提婆謀反,並其宗族皆賜死。眾人多自陳無之,高延宗獨攘袂泣而不言,以椒塞口而死。
  • 27.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及至長安,周武與齊君臣飲酒,令後主起舞,延宗悲不自持。屢欲仰藥自裁,傅婢苦執諫而止。未幾,周武誣後主及延宗等,雲遙應穆提婆反,使並賜死。皆自陳無之,延宗攘袂,泣而不言。皆以椒塞口而死。明年,李妃收殯之。
  • 28.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為定州刺史,於樓上大便,使人在下張口承之。以蒸豬糝和人糞以飼左右,有難色者鞭之。孝昭帝聞之,使趙道德就州杖之一百。道德以延宗受杖不謹,又加三十。又以囚試刀,驗其利鈍。驕縱多不法。武成使撻之,殺其暱近九人,從是深自改悔。
  • 29.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延宗容貌充壯,坐則仰,偃則伏,人笑之,乃赫然奮發。氣力絕異,馳騁行陣,勁捷若飛。
  • 30.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先是,高都郡有山焉,絕壁臨水,忽有黑書見,雲:“齊亡延宗。”洗視逾明。帝使人就寫,使者改亡為上。至是應焉。
  • 31.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延宗敗前,在鄴廳事,見兩日相連置,以十二月十三日晡時受敕守幷州,明日建瘭號,不間日而被圍,經宿,至食時而敗。年號德昌,好事者言其得二日雲。
  • 32.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25]
  • 33.    《北史·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9]
  • 34.    《北齊書·卷四·帝紀第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9]
  • 35.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9]
  • 36.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9]
  • 37.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9]
  • 38.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9]
  • 39.    安德王胡宇威造型 “蘭陵王”俊美媲美馮紹峯  .長城網[引用日期2014-03-22]
  • 40.    景縣誌編纂委員會編.景縣誌,1986-2003[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8.10.第1149頁
  • 41.    胡守為,楊廷福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魏晉南北朝史[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2.第603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