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州月餅

鎖定
高州月餅,廣式月餅特色代表,產自高州府(今治廣東省高州市);由當地人祖傳秘方配製,是中國南方地區民間中秋節的應節食品。
高州月餅素以文化濃厚、製作精巧聞名於世。
中文名
高州月餅
別    名
高涼餅、高州聖餅
稱    號
餅中之聖、餅中至聖、太平聖物
產    地
古高涼地、茂名高州府
屬    性
農作物綠色食品、應節食品
配    料
山泉、五穀
款    式
雕紋刻字、式樣百出、大小不一
文化起源
春秋戰國
文化象徵
黃老之道、莊子之道
盛行年代
唐初
揚名年代
清末
歷史故事
太宗賜餅、月下論道、秋餅勵戰
相關人物
莊子、唐太宗、魏徵、曾國藩
風    俗
月餅節
誕生年代
隋朝
發明者
鄧秉公

目錄

高州月餅定義

莊子 莊子
餅由高州人集依山傍水之地理優勢,採山泉五穀作料,並運合九道精秘工序製成。其皮薄鬆軟、圖案精緻、花紋清晰、式樣新穎,美味無窮。製作過程歷:開模、採料、挑料、備泉、調料、做餅、印餅、烘餅、入裝等九個環節。其間每一個月餅、每一道工序都凝結着當代高州人的勤勞與汗水,同時也糅合了傳統文化理念的精髓;並伴隨着中華先祖深遠的智慧、寬博的胸襟以及獨到的情懷飛入千千萬個尋常百姓家。
高州人世代勤勞淳樸、智慧不宣,居於山林水澗、任意灑脱;然其傳統文化精髓卻往往能在一個個精巧百怪的香甜月餅中得到自然詮釋。高州月餅千奇百怪、形狀大小分明不一,象徵道法自然、萬事萬物和而不同,而幸福團圓卻是所有人的權利,沒有貴賤之分。餅由高州人集依山傍水之地理優勢,採山泉五穀作料,並運合九道精秘工序人工製成;其皮薄鬆軟、圖案精緻、花紋清晰、式樣新穎。製作過程看似簡單:開模、採料、挑料、備泉、調料、做餅、印餅、烘餅、入裝,其實相當精秘複雜。其間每一個月餅、每一道工序,都凝結着當代高州人的勤勞與汗水,同時也糅合了傳統文化理念的精髓;並伴隨着中華先祖深遠的智慧、寬博的胸襟以及獨到的情懷飛入千千萬個尋常百姓家。所謂“遍嘗人間美食,不及高州餅香”

高州月餅文化淵源

老子 老子
高州月餅的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末期。公元前250年,中國正式步入百家爭鳴、羣雄稱霸的黃金時代。無止的權欲爭鬥使得天下大亂、百姓長期遭受戰爭苦難。一時間,幸福和平成為時代與人民的共同要求。為解天下之危,各門各派、三教九流毅然以改革者的身份屢屢登上歷史的舞台。佐帝王、統山河,成為大多數改革者的人生追求和理想。自然,這些前赴後繼的改革者也不免成為了統治階級繼續殺伐的利用工具和犧牲品。就在諸子百家沉溺於王佐思想的劇烈交鋒中,宋國卻誕生了一位名曰“莊周”的偉大人物。同樣是面臨亂世與殺伐,莊周的改革辦法顯然與與眾不同。他極力反對“入世”,倡導“清靜無為、離世修養”;認為只有“離世”清修才能夠拯救身心、獲得智慧、消除權欲與貪妄;認為只有淡泊無求、自然忘我才能夠尋得真正的解脱與快樂。
莊子一生信奉自然之道,過着清貧安樂的隱居生活。在社會與自然的關係調節上、在現實與精神的矛盾聯繫中,《莊子.天下篇》裏的“內聖外王”成為了他所要遵循的原則和理想追求。是以,莊子能夠“推龜拒仕”、能夠“骨鼓盆而歌”、能夠“夢蝶至樂”、能夠“天槨離世”。莊子用思想智慧與實際行動書寫一生,感染着世人。現留有《南華真經》十萬餘字,皆是以巧妙有趣的寓言故事來影射問題、啓迪他人思考,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由於各種原因,莊子的思想在當時並不受重視;然而對後世,卻影響非常巨大深遠。而高州府的高州月餅,正是莊周文化、黃老之道的一個產物。
莊子 莊子
高州人,世居高涼(後稱高州府)地,處嶺南粵西地帶。此間著桃園山林、海濱鮮鄉,乃山海之城。高州地帶在上古時期歷屬偏境,元明清時雖曾為政治經濟中心,亦經歷過不少征伐;然遠若隔世終是過眼雲煙、歸於安詳。若撇開政治經濟不論,高州卻是中國上古歷史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及傳承地之一。如“中國民族民間藝術(木偶)”(高州木偶戲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中國楹聯”(高州為中國楹聯文化盛地),以及“高州聖餅”之發源地。
自春秋以來,高涼地的先民就深受黃老之道以及莊周文化的影響,在躲避戰亂的同時過着安居樂業、離塵脱世、自給自足的隱居生活。是以,很多先秦文明能夠得以完整保留。高涼人非常尊崇道教,這在當地遍立的道觀廟宇就能夠得到彰顯證明。高涼人喜歡自然也順從自然,世代躬行仁義孝道、追求幸福和平。在高涼地,至今還保留着許許多多有關祭神拜祀祈求風調雨順、國泰平安的特色傳統活動。其中中秋制餅便是典型例子。每逢中秋,高涼人便要去深山採集新鮮的五穀作原料,再以石縫天然山泉作調劑,開展手工制餅。高涼人的制餅秘方雖是祖代相傳,然手法卻不一、手藝也不拘一格。其製作工藝有:開模、採料、挑料、備泉、調料、做餅、印餅、烘餅、入裝共九道。初看簡單,其實相當精秘複雜。
高州月餅 高州月餅
高州月餅千奇百怪、形狀大小分明不一,象徵道法自然、萬事萬物和而不同,而幸福團圓卻是所有人的權利,沒有貴賤之分。高州餅皮薄鬆軟、圖案精緻、花紋清晰、式樣新穎,也印證了高涼人豐富的思想和精湛的手藝。高涼人信奉道教,追崇莊周“內聖外王”之修為。是以,高州月餅的形狀品色、浮文雕辭始終與莊周文化緊密相連。時稱:“餅中至聖、無冕之王”,寓意為“內藏聖人玄機,外聚八方王氣”。高州聖餅的得名始於莊子,盛行起於太宗而揚名卻歸於清末著名將領曾國藩的“秋餅勵戰。”民間甚至有“遍嘗人間美食,不及高州餅香”的説法。光陰易逝、歲月流轉,如今曾國藩“月下論道”的故事早已經被民間廣泛流傳,並載於各類雜誌文章及戲曲中。變的是歷史,不變的依然是那樽明月以及高州的餅香。何懼歲月滄桑!高州月餅,嚐嚐又何妨?

高州月餅歷史趣事

高州月餅原文

唐太宗 唐太宗
太宗初登,日私遊。忽聞眾議,興趣然,乃探。令回:“人之所議,上害父兄,暴且無德,愚請殺之。太宗怒,欲殺又止。憤而回宮,粥菜不食,日夜無安。魏徽聞,送餅食。求見,太宗允。徽問其故,宗曰:“孤終暴隋,平亂世。斧戈相加,身死未悔。武門之變,終不得已。然死且不懼,奈何人言可畏乎?”徽曰:“自秦以來,天下分合。隋煬無道,百姓棄之,蓋因累受徭役貧病之苦。武門事變,系天命所在,百姓慮非如此。實患陛下日復無道也!”宗曰:“孤初登寶極,強精兵、徵外逆,保國安而不及;況且淫樂無道?今日修政事,未有怠慢,便何患耶?”徽對曰:“陛聞宋之莊子乎?莊周者,古之聖賢。泰而處世,因循“內聖外王”之道!陛下強兵黷武,終成一統。天下既歸,必止戈息伐,還利於民!或祈禱蒼生,或撫慰亡靈,或輕減徭税,或大赦天下。上修王業,未修聖心也!故爾百姓所患!”宗悟:“內聖之道,將何為之?”徽笑不語,但請餅食,曰:”餅自高涼,口味甚甜!大小不一,可方可圓!雕龍刺字,是為王道!中無雜質,是為內修也!”太宗惑,徽復言:“利之於民,還之於民。上下有法,前後有度。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外察民情、內修賢政、中庸己身;眾心歸而大一統。餅中有日月,上自斟酌也!”太宗大喜:“道及民,普天同慶!”遂令賜餅萬千,並大赦天下。至此,宮裏宮外盛行餅食之風,傳曰:“太平聖物。”高涼餅始於民間流,明清後譽:”高州聖餅“。

高州月餅譯文

太宗與魏徵 太宗與魏徵
唐太宗即位不久,一日微服出遊。忽見城外百姓交耳議論紛紛,遂叫人打探。探子回報:“百姓愚昧無知,議論陛下昏暴無德,殺害兄父!請讓我殺之!“太宗聽了大怒,想要斬殺百姓,但最後還是作罷、氣氛地打道回府。回到宮廷, 太宗茶飯不思、日夜覺得不安寧。魏徵聽説此事,送來餅食,請求面見太宗。太宗召見魏徵,魏徵詢問緣由。太宗答道:“我為終止暴虐的隋朝、平定亂世,即使戰死沙場也不感到後悔。至於武門暴動,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如今我死都不怕,卻又為什麼懼怕他人議論我呢?”魏徵答道:“自秦朝以來,天下便合合分分。隋朝的覆滅是在於帝王的無道,百姓遭受了太多戰爭苦痛和政治壓迫,人心早已背離。在玄武門的變故中,陛下受之天命,百姓真正顧慮的不是這個,而是擔憂陛下會不會也變得荒淫無道起來。“
聽完魏徵的敍述,太宗説道:”我剛剛登基,便考慮着要如何強化軍隊、征服外敵。一心想使國家繁榮安定都來不及,更別説要尋歡作樂。現在我每天都勤修政事,不敢有絲毫怠慢;百姓又有什麼好擔心的?“魏徵回答:”陛下有沒有聽説過宋國的莊子?宋國的莊子是古代的大聖賢。他之所以能泰然生活於亂世,都是因為他遵循”內聖外王“之道的原因。陛下徵軍強兵,終於完成了一統山河的大業。現在天下已經歸附,您應該停止征伐,把福利還給人民。比如向蒼天祈願庇佑百姓,或者祭奠死去的亡靈,或者減輕徭税賦役,或者赦免犯人。如今陛下只懂得如何成就外霸王業,卻還不懂得修持一顆聖人之心。所以百姓才憂慮。“太宗似乎有所領悟,問道:”那麼,修持內在的聖人之道,要怎麼做呢?“魏徵笑而不語,請太宗品嚐送來的餅食,然後才説道:”此餅產自高涼地帶,口味非常香甜。餅的大小不一、有方有圓!上面雕有龍紋刻字,象徵着霸業王道。餅的中心飽滿而不含一絲雜質,吃起來但使人回味無窮,這就是人們所説的內心修持!“太宗聽完疑惑不解,魏徵再次説道:”國家的利益是從人民那裏來的,應該懂得還利於民。作為帝王,首先要修持法律,使上下一心,讓官員百姓有法可依。對外的賞罰一定要前後度量,力求賞善罰惡沒有疏遺,這樣才能顯示政治的英明。百姓就像水一樣,既能夠撐船,也能夠沒船。而擔任帝王,一定要做到對外多體察民情,對內修持賢明的政令,同時自己也要不斷學習為人處世中庸的道理。只有人心齊了天下才能算是真正的統一,國家才能夠繁榮安定。這次我給陛下帶來的餅中,藏着數不盡的道理;而具體的政務事情,卻還要陛下自己多斟酌考慮。“太宗聽完大悟,非常高興:”既然如此,那就要讓全天下的人都共享大道;同食此餅,同慶這太平盛世。“於是,命令趕製高州餅千萬送與百姓,同時大赦天下犯人。自此之後,宮廷裏外都流行吃餅的風氣。人們都把高涼餅傳為”太平聖物。“
隨着歷史的變遷,高涼地易為高州府,而高涼餅也漸漸更名為高州聖餅,明清以後開始在民間廣為頌傳。

高州月餅原文

曾國藩 曾國藩
咸豐八年,文正奉旨,至南昌戰。日與眾議伐,臣論多時,無果。見勢惡即發而士氣弱,未眠。此夜,憂而庭步,甚為煩惱。值秋,風意涼,樹影尤清。月懸空,寂無人,偶聞蟲鳴。文正默,憶父喪,念士冢,悲矣。感時,有傳音:“今人不見古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細尋,隻影浮前。臨近,乃白叟坐於小亭飲。其時仰月、時嘗饌、時復欣然語,甚者為醉。 帶惑,就問所由。叟揖:“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聞將軍性,不知可惱?”文正心驚:“卻知身性”,乃籲,舉手揖曰:“告知以實,吾奉天子命,著微功。然賊大而不息,三軍漸衰而終不得計。憶歲月滄桑、志不得展,故感。”話畢,翁備酒已:“知禦敵,將軍備而來?”夫受酒,還道:“長老笑,吾幼習兵法,曾歷戰,豈不知盡備之道?”翁捋白鬚:“則,以汝觀,用兵之道何?”文正淡飲,指杯喻:“用兵在精與勤,如此酒之,每釀者積。久不操習,苦澀鹹辣,終非上品。前者雲:兵非多而精是以。”叟笑:“但知精而不知奇!不可謂知用兵之道也”文正奠酒,惑而問道:“依公之見,若何?”翁安舒、細曰:“兵,言變化萬!惟虛實交、奇正應乃道。豈不聞“天地物,草木兵?”乃“運籌帷幄,善假於物也!”故云,不悟真之道,未為足備。。。“文正瞿,料有理:“吾誠未備,剋日起,必勝也!“言訖再飲。翁聞之搖手:“將軍誤矣!“先為不勝而後勝”,備但使吾不敗,而勝則在彼無備矣。三軍定,糧草行。今糧足而氣衰,實事稽遲,士卒思歸耳。“文正急告:”如之奈何?“至此,叟從容出;見匣中載百端之雕紋細餅,方不一、形大小分、香鼻。遞以餅,叟呼與坐食。食乃開口:“味何如?知處?“文正苦思,答曰:”色香口,味甚佳;識不知處。“叟笑:”餅採山谷,九工合成。大小不一、文刻開明。內藏聖機、外露王氣,與黃老道同。乃聞名户曉,餅中之聖高州也。“文正援餅視之:“餅雖善,但不知與此道妨?”翁指頂,文正觀之,皓月如玉懸於蒼穹。叟曰:”自古遠兵貴速,事懸未決,士氣自落。將中秋至,軍乃思鄉。於秋夜炊餅贈士,上助威、下慰情,不亦美哉?””文正悟:“是也!將士和,敵可乘乎?實賴點旨,幾誤大事。而不知餅誰為之?””翁復笑:“吾自高州府,餅歸府中族。少習祖傳藝,常從州商行。如蒙將軍信,敢擔此任親。“文正揖:”乃天賜公於吾也!”遂醉,攜翁還。。。 至中秋日,翁果制餅萬千贈士。三軍悦,氣盛。以餅素為人之所傳,皆有閤家食之習。今徵外有幸得食,軍士不勝感慨,報國有而思鄉無。那天國見盛,不敢犯也。

高州月餅譯文

1858年,曾國藩接受咸豐皇帝諭旨抵達南昌鎮壓太平軍,領導作戰。一日,與眾將商量進兵之策,你爭我論大半天也沒討論出個所以然來。面對形勢險峻、戰事一觸即發而三軍士氣卻一日比一日消停的困難處境,曾國藩徹夜難眠。這天夜裏,曾國藩憂心忡忡地在庭子裏來回踱步,甚是煩惱。時值秋季,秋風拂來絲絲涼意。院裏的老樹在月光的照耀下樹影格外清晰。天上皎月通明,地下寂靜無人,偶爾還能聽見幾聲草蟲的鳴叫聲。曾國藩默默沉思良久,聯想起父親的離世、自己漂泊在外的軍旅生活以及無數埋骨它鄉的將士,不禁悲由心來。正在傷懷感觸之際,不知哪裏傳來一聲碎語:“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仔細聆聽,院外不遠處有一身影隱約浮於眼前。向前一看,原是一名白髮老者端坐小亭開懷暢飲。只見其不時舉頭望月、不時品嚐美食、不時又欣然自語,甚是陶醉。
曾國藩 曾國藩
帶着疑惑,曾國藩連忙走近詢問緣由。老翁施禮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久聞將軍乃性情中人,今徹夜難眠,不知可是心事煩惱?”這一説不打緊,曾國藩心裏倒是吃驚不少:“未想此人竟能猜知我身份煩惱”,便長長地嘆了口氣,雙手作揖答道:“不瞞老人家,曾文正奉天子之命平定天國叛亂,多年來也微有建樹。然眼下亂賊勢大,征伐久未平息。三軍士氣日漸低落卻終未尋得破敵之計。聯想起歲月滄桑、沉浮人生,百變光陰、志不得展,故而傷感。”此時,老翁早已悠悠地倒上一杯酒遞過來:“不知將軍,此次應敵可是作好充分準備?”曾國藩接過酒杯,回道:“長者見笑,文正自幼習讀兵法,歷戰無數,豈不知充分備戰的道理?”老翁捋了捋白鬚:“那麼,以將軍來看,何為用兵之道?”曾國藩淡淡地喝了口酒,然後指着酒杯比劃起來:“用兵之道在於精、在於勤。正如這釀酒之藝,每個釀製環節的經驗累積都至關重要。如久未操練演習、手法生硬,或苦或澀、或辣或鹹,終非好品。古人云:“兵不在多而在精”正是這個道理。”老者聽完捶足一笑:“將軍只聞其一不聞其二,只知精兵不知奇兵也!可見還不懂真正的用兵之道!”曾國藩放下酒杯,疑惑地問道:“依您之見,用兵之道如何?”老翁不緊不慢、細細説道:“用兵,講究變化萬千!只有虛實相交、奇正相應才是真正的用兵之道。豈不聞兵法雲:“天地萬物,草木皆兵?”真正的用兵者,“運籌於帷幄,善假於物也!所以説,將軍並未明白真正的用兵之道,也未作足準備。。。“曾國藩心裏一驚,這老人説的大有道理:”不錯,我確實還未充分準備。待我來日作足準備,定要克敵制勝、掃清叛敵!“説完大口地喝了一口酒。老人聽了連忙擺手:”將軍錯了!“先為不勝而後可勝”,充分準備只是使我方處於不敗之地;而是否能戰勝對手,則在於敵人是否充分準備了。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如今糧草充足、士氣卻低落,實在是戰事拖延太久,士兵們想家了。“”那該怎樣好呢?“曾國藩焦急地問道。説到這裏,老者不慌不忙,端出一個方形盒子;只見盒裏裝着各式各樣的雕紋細餅,方圓不一、形狀大小分明、香氣撲鼻。遞過一個雕紋細餅,老者招呼曾國藩坐下食用。待食用數口,才漸漸開口:”請問將軍食用此餅,味道如何?可知產處?“。曾國藩思索一番,答道:”色香入口,味道極好;只是似曾相識,不知出處。“老者笑道:”此餅採集山泉五穀作料,並運合九道嚴密工序得以製成。餅中形狀大小規格不一、圖文雕刻開朗分明。內藏聖人玄機、外聚八方王氣,可謂與黃老之道一脈相承。正是聞名已久、家喻户曉的餅中之聖-高州餅。聽完老者敍述,曾國藩拿起餅端詳起來:“餅雖好,但不知與這用兵之道又有何關係?”老翁指了指頭頂,曾國藩順眼望去,一輪潔白如玉的明月正懸於天際。老者説道:”自古遠兵征伐貴在神速,戰事懸而不決,士氣自然低落。如今中秋將至,三軍更是思鄉情切。若能在中秋夜前做餅萬千贈與將士,上助軍威、下慰人情,豈不美哉?”這時,曾國藩才恍然大悟:“將士們若能團結一致、保持上下齊心,又何必懼怕敵人有可趁之機呢?當全軍齊力、士氣昂揚,克敵制勝也不過是早晚的事。”想到這裏,曾國藩説道:“多虧長者提點,文正險些誤了大事。但不知制餅之事由誰操之?”老翁微微一笑:“不瞞將軍,高州聖餅乃出自本家。老翁正是高州府人,自小習得一手祖傳制餅手藝,常年出入各州縣做販餅生意。如蒙將軍厚愛,老翁敢擔此任。”曾國藩急忙作揖拜謝,與老翁痛飲攜手而還。。。
到了中秋那天,老翁果然製出萬千高州餅贈予將士。一時間三軍大悦,士氣高漲。由於高州餅歷來為人們所推崇,許多人早已有閤家品嚐的習慣。如今長征在外有幸得食,三軍將士感慨萬千,報國之心彰顯而思鄉之念全無。那太平軍見清軍精力充沛、士氣高漲,更不敢輕意來犯。
注:此事現載於各類縣誌雜文、戲曲小説中,被民間廣為流傳。經有關學士考證,該老翁乃高州聖餅創始人鄧秉公的第五十二代孫鄧高公,其祖居高州,制餅技藝代代相傳。據説,曾國藩後來還真打了勝戰。此後每逢中秋,他都要烤制高州月餅分贈將士。而高州月餅“內聖外王”的稱號也逐漸在全國各地傳開。也不知何時起,民間開始有:“遍嘗人間美食,不及高州餅香”的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