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峻嶽

鎖定
高峻嶽(1914年-2000 ) 原名高同山,平原縣張華鄉高溝人。
生於1910年8月,卒於2000年1月20日,享年90歲。
原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的創建者之一,原中共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分黨總支書記。 [1] 
中文名
高峻嶽
別    名
高峻嶽
出生日期
1910年8月
逝世日期
2000年1月20日 [1] 
出生地
平原縣張華鄉高溝
原    名
高同山

目錄

高峻嶽簡介

高峻嶽,平原縣張華鄉高溝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

高峻嶽履歷

1929年考入縣立高級小學,1931年考入省立平原五鄉師。
193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積極參加和領導了學校黨的外圍組織“學生讀書會”,是“讀書會”核心領導小組的5名成員之一。
1935年5月,組織參加了平原五鄉師的“反會考”鬥爭,並因此受到校方的隔離審查。
1935年7月,離開五鄉師到腰站、鄭官屯一帶當教師,向學生和農民灌輸革命思想,還組織成立了一個由小知識分子組成的劇團--“醒民劇社”,在鄉間巡迴演出一些進步戲劇,喚起人民的覺醒,深得羣眾的喜愛。在宣傳發動羣眾的同時,還吸收了一批先進分子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這一帶黨的建設奠定了良好的羣眾基礎。
1937年6月,到濟寧鄉村建設訓練班學習。同年底,經馬霄鵬的指導和推薦,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1938年8月結業後,隨抗大、陝北公學畢業的學員和紅軍幹部組成的幹部大隊回到山東,參加抗日戰爭,被分配到魯西北地區,任十二支隊政治部主任。同年12月調任魯西北特委會任代表、三區邊委書記。
1940年3月,中共高平禹邊委會撤銷,分別建立三縣的縣委,他任中共平原縣委書記。
同年5月,魯西三地委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發生了失誤,錯打統戰對象雜團劉化樸,衞東抗日根據地喪失,平原縣黨政機構亦被衝散。他帶領縣委成員,堅持地下革命活動,加強敵偽統戰工作,依靠羣眾同敵人周旋,使黨的影響和羣眾性的抗日力量不斷擴大,為冀南區黨委派部隊武裝開闢運東地區,恢復建立抗日根據地,打下良好基礎。
1944年3月參加冀南區黨委、平原分局的整風學習。
1946年11月任平原縣委書記併到晉冀魯豫中央局黨校學習。
1947年10月參加了晉冀魯豫中央局的整風運動。
1948年1月任冀南二地委秘書長兼地委辦公室主任。9月任冀南二地委委員、宣傳部副部長。
1949年8月到華北局黨校和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
1950年11月任華北事務局(部)視察室主任。
1952年5月任中央農業部機耕學校副校長。
1952 年9月調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歷任分總支書記、副教務長、教務長、首屆黨委委員、黨委常委、科研處長、經管系主任、水利系黨總支書記、學院監委書記、北京留守組負責人兼黨支部書記等職。
1979年退居二線,任學院顧問,1982年11月離休。
高峻嶽早年投身革命,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吃苦耐勞、不怕艱險,在各種情況下挺身而出,團結同志,發揮了領導才幹,做好游擊區的工作,開展統戰工作,建立地方政權,並多次完成與解放區接送幹部和羣眾的任務,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1952年9月調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後,為學院的籌備、建設、教學、科研以及黨的建設做了大量基礎工作。雖然他是學校創建人之一且多次調整工作,但一 向謙虛待人,團結同志;勤奮工作,任勞任怨,不計較個人得失;生活樸素,作風正派,清正廉潔,深受羣眾愛戴與尊敬。
高峻嶽為人正直,敢於講真話。他對康生於1958年7月給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的錯誤批評提出了不同看法,並積極向黨中央提出建議。為此,在“文化大革命”中,高峻嶽和其他一些領導和同志都被扣上“反康生集團”成員的大帽子,被揪鬥、批判和勞動改造,受到污衊和迫害。但他仍然信念堅定,剛正不阿,實事求是。“文化大革命”後期組織為其平反後,他更加努力工作。離休後他時刻不忘關心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努力把學校發展的歷史寫成回憶錄,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後人,體現出一位老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崇高的革命精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