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峯林場

鎖定
高峯林場位於嫩江市南部,隸屬於嫩江市林業局,地理座標為東經125°09′00″—125°26′00″,北緯49°00′00″—49°09′02″。東、西部與長福鄉毗連,南與鶴山、躍進農場接壤,北部與長福鄉相接。場內建有國家鳥類保護環志站、省級森林公園。
中文名
高峯林場
行政區類別
林場
所屬地區
黑龍江省黑河市嫩江縣
人口數量
314人(2010年) [1] 

高峯林場自然地理概況

山系:林場處於松嫩平原與大、小興安嶺之間的過渡地帶,地貌以波狀平原為主,海拔在296—383米之間。
氣候:地處高緯度地區,屬於中温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乾旱少雨多風,夏季降水集中,氣候温熱濕潤,秋季降温劇烈、多早霜,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温-0.1℃,無霜期110天,結冰期長達5個多月,年降水量480毫米,日照時數2400小時,有效積温2100℃。
土壤:分4個土類、5個亞類。有沼澤土、黑土、草甸暗棕壤、暗棕壤、白漿土。
植被:屬於小興安嶺植物區系,主要喬木有樟子松、雲杉、落葉松、柞樹、椴樹、楊樹、柳樹、白樺、黑樺、榆樹、楓樺、色木等20多種,灌木有平榛、杜鵑、接骨木等40多種,草本植物有黨蔘、黃芪、刺五加、滿山紅等200多種。其中,山野菜主要有薇菜、猴腿蕨等20餘種;藤本類有山葡萄等10餘種;菌類有榆黃蘑、元蘑、榛蘑等40多種。

高峯林場動物資源

林場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在松嫩平原向大、小興安嶺的過渡地帶,呈北高南低的半丘陵地勢,西靠嫩江狹長的河谷帶,成片的針葉林與四周的農田相輝映形成綠色島嶼,地理環境及物候具有明顯的特殊性。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該地區鳥類遷徙的必經之路,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經過連續4年的監測,共發現有171種鳥類,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20種,中日保護協定的78種,中澳保護協定的14種,2001年環志量居全國同行業首位。2000年,中日鳥類環志研討會在林場成功舉辦之後,被國家林業局、全國鳥類環志中心確定為國家級鳥類保護環志站。除鳥類外,還有黃鼬、狐狸等40餘種野生動物。

高峯林場林業基本情況

林場成立於1952年,以經營人工樟子松母樹林為主。1973年被黑龍江省林業廳定為省級良種基地,場內建有國家鳥類保護環志站、省級森林公園。全場現有人口314人(2010年)。設有高峯國家級鳥類保護環志站、省級高峯森林公園、母樹林、多種經營基地、苗圃、高峯公墓等。固定資產89萬元,年產值126萬元,利潤0.1萬元。齊加線(齊齊哈爾-加格達齊)鐵路、111國道(北京-加格達齊公路)從林場施業區內穿過,林班道、環鄉路、大車道形成發達的交通網絡。

高峯林場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林場經營總面積3526公頃,林業用地面積3008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1032公頃,未成林造林地58公頃,宜林地1918公頃,特用林666公頃,經濟林面積380公頃,非林業用地518公頃。森林總蓄積50095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5.9%。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533公頃,總蓄積4881立方米,分別佔森林面積、蓄積的51.6%和9.7%。主要林分類型有柞矮林面積380公頃,佔天然林面積的71.3%,軟闊混交林面積153公頃,蓄積4881立方米,佔天然林面積、蓄積的28.7%和100.0%。人工林面積499公頃,蓄積45214立方米,分別佔森林面積的48.4%和90.3%。主要林分類型有樟子松純林315公頃,蓄積29484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63.1%和65.2%;雲杉純林面積143公頃,蓄積9114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28.7%和20.2%;落葉松純林面積41公頃,蓄積6616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8.2%和14.6%。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林業用地中,區劃界定生態公益林1425公頃,全部為國家重點生態公益林,佔林業用地的47.4%。區劃界定商品林1583公頃,佔林業用地的52.6%。

高峯林場林業發展方向

1952建場,1973年被省林業廳確定為林木良種基地,之後相繼成立了省級森林公園、國家鳥類環志保護站。幾十年來,林場認真貫徹林業建設方針,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積極培育和擴大森林資源,使森林資源得以恢復和發展。採集林木良種1.5萬公斤,培育優質綠化大苗20萬株。現形成年採集林木良種500公斤,培育綠化大苗3萬株的生產能力。
國家實施生態建設以來,林場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公益林建設試點單位之一,依據實際情況,進行結構性的戰略調整,已形成國家重點特種用途林——鳥類環志保護區建設為主業,森林公園、母樹林、苗圃、多種經營基地等全面發展的生態型林場。
高峯國家級鳥類保護環志站:經過4年多的環志、調查,共記錄鳥類171種,環志144種、6萬餘隻,其中2001年、2002年春季的環志量均居全國之首,紅腹紅尾鴝、褐巖鷚、極北朱頂雀、黃鵐、慄頭鶲鶯等5種鳥類是黑龍江省乃至東北地區首次發現,78種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議、14種列入中澳候鳥保護協定,國家二類以上保護動物20種,由此可見,高峯林場在鳥類遷徙中停歇、取食位置之重要,在此建設鳥類保護環志站,做好現有森林的保護、培育後備森林資源,對於研究這一區域遷徙鳥類的組成、遷徙規律、種羣數量、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峯鳥類保護環志站的建設已納入國家環志網絡當中,是國家實施“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的具體體現。
高峯省級森林公園:高峯省級森林公園自1992年批建以來,特別是1999年以來,在縣委、林業局的積極運作下,自籌資金,投資400多萬元進行森林公園工程建設,珍珠湖、觀光塔、度假村、森林別墅、遊園路、古井亭及電力、通訊等相繼建成,並修復了清朝墨爾根漢軍佐領(崔家墳)遺址。森林公園內成片百年雲杉古木吸引着眾多遊人,沐浴着森林的氣息。森林公園的建立符合當今人們對生態旅遊的渴望,而且對加強特種用途林的管護,安置富餘人員就業提供了契機。
高峯人工樟子松母樹林基地:母樹林基地經過多年建設,已為國家提供優良林木種子數萬公斤,被原林業部授予“林木良種基地”稱號。根據東北林業大學主持的國家“六·五”、“七·五”科技攻關項目“樟子松種源試驗的研究”認定,高峯人工林種源在東北地區表現良好,優良基因型的頻率高,是理想的種源,有廣闊的推廣前景。
苗圃:高峯林場與黑龍江省林業廳種苗處合作,建立現代化育苗基地,以培育樟子松容器苗、銀中楊綠化大苗、雲杉造型苗為立足點,進行聯合開發,並多方籌集資金打了自動運行的2口機井,不僅解決了苗圃用水,還解決了困擾當地居民多年的生活用水。
高峯公墓:林場利用樟子松林下空地建起的高峯公墓,理順了人們傳統的殯葬習俗,使人們在祭奠先人的方式上向着文明、高雅的方向發展。不僅了卻了人們能以高雅的形式祭奠先人的願望,也為林場創造了經濟效益。

高峯林場經營方向

多種經營基地:林場位於嫩江縣城的南端,氣候較為温和,光、熱、水三大氣候資源基本上能滿足中温帶各類植物生長髮育的需要及便利的交通,便於發展養殖業、種植業、中藥材、經濟作物、食用菌、山野菜等項目,開發綠色產品,打出綠色品牌、滿足人們迴歸自然的需要。

高峯林場發展項目

認真落實高峯鳥類保護環志站建設規劃,完善森林公園、苗圃設施,與科研單位合作,進行樟子松育種試驗,建立特種養殖場。

高峯林場林場場長

林場場長:方克艱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分鄉、鎮、街道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第1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