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山滑雪

(雪上競速運動項目)

鎖定
高山滑雪(Alpine Skiing)是以滑雪板、雪鞋、固定器和滑雪杖為主要用具,從山上向山下,沿着旗門設定的賽道滑下的雪上競速運動項目。奧運會高山滑雪設男子項目、女子項目、混合項目。其中,男子項目和女子項目各設滑降、迴轉、大回轉、超級大回轉、全能5個小項,混合項目則為混合團體賽。其中,滑降和超級大回轉屬速度項目,按一次滑行成績決出名次。迴轉和大回轉屬技術項目,以兩次滑行成績合計計算。 [1] 
高山滑雪起源於阿爾卑斯山地域,故又稱“阿爾卑斯滑雪”。高山滑雪是在越野滑雪基礎上逐步形成的,是雪上運動的一個分支。一般認為高山滑雪誕生於1907年,這年第一個高山滑雪運動組織“阿爾卑斯山滑雪俱樂部”創立。20世紀20年代開始,高山滑雪比賽在阿爾卑斯地區紛紛舉行,各類高山滑雪學校相繼建立。1936年起,高山滑雪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 [2] 
高山滑雪作為雪上項目的一個組成部分被納入國際滑雪聯合會,該組織1924年成立,舉辦世界高山滑雪錦標賽等比賽。 [3] 
2026年米蘭-科爾蒂納丹佩佐冬季奧運會已確定取消高山滑雪混合團體比賽項目。 [15] 
中文名
高山滑雪
外文名
Alpine Skiing [16] 
別    名
阿爾卑斯滑雪
山地滑雪
類    別
雪上競速運動項目
起源地
阿爾卑斯山地域
代表人物
安德雷·奧莫特、馬塞爾·希爾舍
比賽項目
滑降、超級大回轉、大回轉等
主要比賽
世界高山滑雪錦標賽、世界盃高山滑雪系列賽

高山滑雪項目歷史

1850年,挪威南部泰勒馬克地區出現了用於改變方向和停止滑行的旋轉。同年,挪威克里斯蒂安尼亞舉行了首次高山滑雪原始形式的下坡滑比賽。
1868年,桑·諾德海姆率領幾位年輕人在奧斯陸挪威滑雪大會上表演了側滑和“S”形快速回轉降下技術。他們從山頂出發,運用滑雪杖,迅速地迴轉繞過障礙,從斜坡飛馳而下。
19世紀80年代末,在極地探險家弗裏德喬夫·南森的影響下,滑雪在阿爾卑斯地區迅速興起。就在這個時候,一些滑雪愛好者開始探索適合於高山地區滑雪的新技術和方法。
1890年,茨達斯基在維也納西南部的利林費爾德山中,發明了適合於阿爾卑斯山區特點的短滑雪板及滑行技術。
1896年,茨達斯基將自己研究的成果撰寫成論文,發表在《阿爾卑斯滑雪技術》上。茨達斯基也由此被譽為高山滑雪技術的先驅和高山滑雪運動的奠基人。
1905年,茨達斯基在利林費爾德進行了高山滑雪史上第一次迴轉降下,線路長2000米,高度差500米,共設有旗門85個。茨達斯基的表演,對促進高山滑雪技術體系的形成和推動高山滑雪運動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07年,阿爾卑斯山滑雪者俱樂部在英國創立,這是第一個高山滑雪組織。
1910年,奧地利的喬治·比爾格里上校率先組織了軍事高山滑雪學校。同時,他還發明瞭制動轉彎滑法和滑雪板的鋼製安全固定器。
1921-1922年,阿諾德·倫恩在瑞士米組織了高山滑雪史上第一次迴轉和滑降比賽。
1924年2月3日,國際滑雪聯合會在夏蒙尼創立。高山滑雪作為雪上項目的一個組成部分被納入了該聯合會。
20世紀20年代末,高山滑雪比賽進一步增多,特別是大型比賽,如1928年在聖安東舉行的首屆坎大哈滑降和迴轉滑雪賽、1930年在格林德舉行的首屆勞伯霍爾賽以及在基茨比厄爾舉行的首屆漢內卡姆賽等。這時的高山滑雪,無論從組織上、規則上,均已完善。
1931年起,國際滑雪聯合會決定定期舉辦世界高山滑雪錦標賽,每年一次(1948年以後改為每兩年一次),冬奧會年不再單獨舉行,世界冠軍由冬奧會產生。1931年,第一屆高山滑雪錦標賽在瑞士米倫舉行。
1936年,高山滑雪運動被列為冬奧會項目。最初只設男、女全能(1952年被取消,1988年恢復),1948年增加男、女滑降和迴轉,1952年又增加男、女大回轉,到1988年已增加到包括男、女超大回轉在內的共10個小項。
1966年,國際滑雪聯合會創設以高山滑雪項目為主的世界盃滑雪賽。它採用系列比賽形式,從第一年12月至第二年3月在世界各地連續比賽,按多次比賽的綜合成績評出年度的優勝看。高山滑雪比賽每年一次,自1967年起首次舉行,1981年規模擴大,與北歐兩項世界盃滑雪賽合併。 [2] 
2022年,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於瑞士洛桑審議通過2026年米蘭-科爾蒂納丹佩佐冬季奧運會的項目設置和運動員配額方案,該屆冬奧會已確定取消高山滑雪混合團體比賽項目,男子、女子全能尚處於待定狀態,2023年4月前將最終確定是否納入2026年冬奧會。 [15] 
高山滑雪精彩瞬間

高山滑雪硬件要求

高山滑雪場地

高山滑雪場地分為競技滑雪場地和大眾滑雪場地。 [4] 
競技滑雪場地
競技滑雪場地有迴轉、大回轉、超級大回轉和滑降等線路。 [4] 
大眾滑雪場地
大眾滑雪場地難度較小,可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雪道。滑雪場一般有幾條或多達幾十條雪道,以滿足競賽和大眾健身娛樂等需求。 [4] 
初級雪道:坡面與滾落線(一個球體從山頂向山下順着山坡不改變運行方向滾動的完整直線)一致,雪道變向處的角度大於135度,寬度大於20米,坡度小於8度。滑雪道的停止區必須開闊平緩,能達到滑行基本自然停止。“盤山”式的初級滑雪道多數地段的寬度要大於5米。 [4] 
中級雪道:多數地段的坡面要與滾落線一致,雪道變向處的角度大於150度,寬度大於25米,坡度在9-25度之間。 [4] 
高級雪道:多數地段的坡面要與滾落線一致,雪道變向處的角度大於160度,寬度大於30米,坡度在16-30度之間。滑雪道中的過渡雪道、引道、連接道最窄處不少於25米。 [4] 
高山滑雪場地 高山滑雪場地

高山滑雪裝備

高山滑雪的器材有四大件,即滑雪板、滑雪鞋、固定器、滑雪杖。高山滑雪着裝也有一大三小共四件,滑雪服為大件,滑雪手套、滑雪帽(或頭盔)、滑雪鏡為三小件。 [5] 
高山滑雪板
高山滑雪板組成的材質及製作工藝都很複雜。滑雪板由前部、中部(腰部)、後部組成,中部安裝固定器的部分稱為“重量台”。滑雪板兩側鑲有硬鋼邊。高山滑雪板的外型是前部寬、中部窄、後部居中,側面形成很大的弧線。近年出現的“卡賓”板,俗稱“大頭板”的外型更是如此,這種外型設計就是為了便於轉彎,特別是有利於小轉彎。高山滑雪板的種類很多,由於功能及種類的不同,高山板間的檔次及價位差別很大。(1)按競技滑雪項目分有:迴轉板、大回轉板、超級大回轉板、滑降板;(2)按滑雪水平分有初學者板、中級板、高級板、競賽板、世界盃用板等;(3)按雪質分有適於滑硬質雪的板、適於滑粉狀雪的板、適於特技的滑雪板等;(4)按年齡、性別分有男性雪板、女性雪板、兒童雪板等。 [5] 
高山滑雪鞋
高山滑雪鞋也可稱為滑雪靴。高山滑雪鞋對腳與踝部有固定、保護及保暖等作用。鞋由內外兩層組成,外層殼連同鞋底很堅硬,由塑料或ABS材質注塑而成,防水、抗碰撞,上面鑲有1個或多個夾子及調整鞋的肥瘦、前傾角的裝置。內層由化纖織物和鬆軟材料組成,具有對踝腳保暖、裹緊、緩衝等作用。高山滑雪鞋高低檔次及價值相差很大,一般大眾初學型鞋靿向後開啓,而且只有一個在後側的夾子,便於穿脱。準高級或競賽型雪鞋表面有鞋舌,滑雪鞋夾子多,依次排列在前面,鞋靿在前部開口,外殼很硬,內靴較緊,穿脱較困難,但是可以將腳踝各部位及小腿下部緊緊裹住,又不會導致血液不暢,只有腳趾有點活動空間,這就使滑雪者的腳與鞋固定成一個整體,將滑雪者的用力動作,精確傳導於滑雪板上。有的滑雪鞋通過調整相應裝置,可使其穿着步行方便和更適合滑雪者的腳型。 [5] 
高山滑雪固定器
高山滑雪固定器一般由金屬材質製成。固定器的主要功能是起到連結滑雪鞋與滑雪板及保護滑雪者人身安全。固定器由前、中、後三部分組成,前部與後部都有顯示與調整其鬆緊強度的裝置。前部是固定雪鞋前端,並能在橫向外力過大時自動脱開;後部具有固定雪鞋後端,調整前後長度,鎖住或鬆開雪鞋,在縱向外力過大時自動脱開等功能;中部的止滑器可防止雪板與滑雪鞋分離後滑向山谷,中部的墊板用於防止立刃時雪鞋側面與雪面的磨擦。 [5] 
高山滑雪杖
高山滑雪杖的杖杆部分由輕鋁合金材料製成,上粗下細,有鞘度;其上端有握柄和握革,便於手握和防止雪杖脱落;其下端有杖尖,防止雪杖在硬雪撐插時脱滑,杖尖以上有圓形或雪花形雪輪,限制雪杖過深插入雪面。高山滑雪杖的功能是支撐、加速、維持平衡、引導轉變(點杖)。 [5] 
高山滑雪服裝
除滑雪專業競賽服外,滑雪服的概念很廣,凡是基本能滿足滑雪要求的服裝都可稱為滑雪服。通常的專用滑雪服有上下分身款式的,由上衣與下褲兩件組成,另有滑雪服是連體款式的,即上衣與下褲連在一起。 [5] 
高山滑雪手套
滑雪手套也是必不可少的,專用滑雪手套五指分開,掌心部加縫耐磨層,達到防水、不沾雪、保暖、不妨礙手部動作的要求,腕口要較長及寬大,可鬆緊,便於脱戴及套住滑雪服的袖口。 [5] 
滑雪帽與滑雪頭帶
滑雪帽或頭帶屬必備的,其作用是防止耳部凍傷,使頭部熱量不會過度流失,同時防止頭髮在滑行中紛亂遮住視線。滑雪帽及頭帶是由毛絨線編織而成,輕鬆、保暖、有彈性,便於汗氣揮發。如果戴用有帽沿的帽子滑雪必須用條帶固定在頭上,在中、快速滑行時,最好不戴這種款式的帽子。 [5] 
滑雪頭盔
滑雪頭盔是硬質材質注塑而成的,款式多種。頭盔的作用是當滑雪者失控跌倒後,保護頭部不致被雪面或其他物體撞傷。在參加比賽快速滑行及在樹林中穿行時必須戴用頭盔。 [5] 
滑雪鏡
滑雪鏡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太陽鏡,一種是封閉式防風專用高山滑雪鏡。滑雪鏡高低檔差別很大,專業及通用滑雪鏡的價位相差很懸殊。滑雪時應大力提倡戴用滑雪鏡,特別是在中、快速滑行中。戴太陽鏡時,最好用鏡帶將鏡腿系在頸部,以防脱離。戴隱形眼鏡者,一定要佩戴專用高山滑雪鏡,以防隱形眼鏡脱落無法找回。 [5] 
滑雪裝備

高山滑雪項目分類

高山滑雪比賽項目分為速度項目和技術項目2種。速度項目又分滑降(男、女)和超級大回轉(男、女),技術項目分大回轉(男、女)、迴轉(男、女)項目。再加上滑降與迴轉合二為一的高山滑雪全能(男、女)以及國家團隊比賽,共11小項。 [6] 
高山滑雪小項分類
男子項目
滑降
超級大回轉
大回轉
迴轉
全能
女子項目
滑降
超級大回轉
大回轉
迴轉
全能
混合項目
團體賽 [7] 
高山滑雪項目(滑降、超級大回轉、大回轉)

高山滑雪比賽規則

在高山滑雪比賽中,選手滑行速度可以超過130公里/小時,不同項目起點與終點的垂直高度差亦有不同:速降男子800-1100米,女子500-800米;迴轉男子180-220米,女子140-200米;大回轉男子250-450米,女子250-400米;超大回轉男子500-650米,女子400-600米。 [5] 
這些垂直高度差讓比賽更加艱難,因為選手在滑下來的同時需要穿越設置在滑行路線上的一系列的旗門,如果有選手錯過了一個旗門,那麼他就必須回去重新穿越這個錯過的旗門,否則他就喪失比賽資格。 [5] 
高山滑雪的每個項目比賽均採用單人出發,出發的順序通過抽籤決定,但有的項目需要滑兩次,第二次出發的順序由由第一次比賽的成績確定。出發的間隔一般為60秒,只有迴轉項目採用不等時出發。出發時,運動員必須身穿經正式鉛封標誌的運動服(即經裁判員檢查並認可的服裝),佩戴出發號碼布,頭戴護盔,腳穿滑雪板,手持滑雪杖,同時必須使用脱離式固定器。 [5] 

高山滑雪滑降

該項目的特徵是迅捷的速度。為了以90-140千米的速度在平均傾斜度為15-30度的傾斜面上滑行,選手們需要強悍的意志和體力。賽道上只有1種顏色的旗幟。選手正確通過規定的賽道關口後,按照到達終點線的先後順序決定最終排名。 [8] 

高山滑雪超級大回轉

超級大回轉以之字形滑行通過標註旗門,並以超快的速度滑下斜坡的比賽。與大回轉相比,斜坡更為陡峭,旗門間距寬25米以上。男子比賽時,設置35個以上的旗門;女子比賽時則為30個以上。滑降中,進行兩次跳躍,與高山滑雪迴轉、高山滑雪大回轉不同,只進行一次比賽。 [6] 

高山滑雪大回轉

大回轉以之字形滑行通過標註旗門,並以超快的速度滑下斜坡的比賽。設置30個以上的旗門。比迴轉項目的旗門間距要寬10米以上。迴轉項目的旗幟是三角形,而大回轉的旗幟是四角形。與速度比賽項目(滑降與超級大回轉)不同,進行2輪(第1輪、第2輪)比賽,根據第1輪比賽的記錄,前30名可參加第2輪比賽。倒序(第1輪比賽時獲得第30名的選手在第2輪時最先出戰)方式進行。 [6] 

高山滑雪迴轉

迴轉以之字形滑行通過標註旗門,並以超快的速度滑下斜坡的比賽。男子比賽時,設置55-75個旗門;女子比賽時則為45-60個。旗門間距為75釐米-15米。與速度比賽項目(滑降與超級大回轉)不同,進行2輪(第1輪、第2輪)比賽。根據第1輪比賽的記錄,前30名可參加第2輪比賽,並以倒序的方式進行。 [6] 

高山滑雪全能

全能是將滑降與迴轉綜合的比賽。 按照第一輪滑降比賽、第二輪迴轉比賽順序進行。將滑降比賽與迴轉比賽的分數進行合算,得出排名。 [6] 

高山滑雪混合團體賽

混合團體賽是使用大回轉旗門進行的平行比賽,賽道為250-300米,旗門間距比迴轉長,比大回轉短。1個團體(國家)由2名男子、2名女子組成。16個團體(國家)以淘汰賽的方式得出排名。 [6] 
高山滑雪項目賽道

高山滑雪重要賽事

  • 國際
世界高山滑雪錦標賽,每兩年舉行一屆。
世界盃高山滑雪系列賽,每個年度舉行多次,最後一站還有總決賽的性質。
世界高山滑雪青年錦標賽,每兩年舉行一屆。 [9] 
  • 亞洲
亞洲青少年高山滑雪錦標賽,每年舉辦一次。 [9] 
  • 中國
全國高山滑雪錦標賽,每年舉行一次。
全國高山滑雪冠軍賽,每年舉行一次。 [9] 

高山滑雪組織機構

國際滑雪聯合會,1924年成立,國際雪聯開展的滑雪運動包括:越野滑雪、高山滑雪、跳台滑雪、自由式滑雪和單板滑雪等幾大種類。管轄的正式比賽有:冬季奧運會的滑雪比賽、世界滑雪錦標賽和世界高山滑雪錦標賽。 [3] 
亞洲滑雪聯合會,1990年成立,屬國際滑雪聯合會領導。任務是推動亞洲滑雪運動發展,每年召開1次代表大會。 [10] 
中國滑雪協會,1981年成立,原屬中國冬季運動協會。任務是推動全國滑雪運動的開展,提高技術水平;公佈滑雪運動比賽規則和裁判法;審查和公佈成績紀錄;組織比賽和學術、經驗交流活動等。 [11] 

高山滑雪代表人物

莫澤爾·普羅爾,奧地利高山滑雪運動員。莫澤爾·普羅爾在1970年獲得高山滑雪世界盃速降冠軍,1971-1975年、1978年、1979年7次獲高山滑雪世界盃世界盃賽總成績冠軍。 [2] 
安德雷·奧莫特,挪威高山滑雪運動員。1991-2003年,安德雷·奧莫特奪得高山滑雪世錦賽五金四銀三銅,總計12枚獎牌。 [12] 
馬塞爾·希爾舍,奧地利高山滑雪運動員。馬塞爾·希爾舍總共獲得67個世界盃冠軍,還連續獲得8次世界盃總冠軍、7次世錦賽總冠軍,並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贏得兩枚金牌。 [13] 

高山滑雪相關術語

重力:滑雪者的體重可理解為重力。
重心:指人體總重力的作用點。其方向對着地球中心。在滑雪運動中,重心有時在體內,有時在體外。在滑雪運動中的重心移動方向是多維的,即前後、左右、上下移動的合成方向。
重心投影點:一般指重心與地心連線通過雪地上的那一點。
負重(承重):一般指滑雪板(或負重腿、負重腳)承擔的體重與力量之和。
重心交換:一般指滑雪過程中左右兩側雪板負重的變換。
用力:一般指重力或重力與肌肉力相結合的合力對雪板(腿、腳施加的壓力。負重與用力基本相等。
支撐面積:一般指雪板在雪面上的位置及板型(有時也考虎滑雪的支撐)所形成的假想穩定面積。
滾落線:一個球體從山頂向山下順着山坡不改變運行方向滾動的整直線。滾落線與地圖等高線(落差線)相垂直。
滑降:指從山坡上向山坡下基本直滑行。
轉彎:指從山坡上向山坡下左右來回轉換雪板運行方向的滑行。競技滑雪中稱為迴轉。
登坡(登山、上山):指穿雪板向山上移動。
雪杖痕跡:指滑雪杖在雪面上支撐後所留下的痕跡。
轉彎弧跡:指在轉彎的過程中,雪板在雪面上滑出的痕跡,一般半月弧狀。轉彎弧跡是雪板痕跡之一種。
轉彎弧線:指轉彎弧跡的中心曲線。凸出的一側稱為外側,凹入一側稱為內側。
轉彎半徑:指轉彎弧線的一點與內側假想圓心的連線。迴轉的轉半徑一般在11-16米間。
轉彎弧度(迴轉弧):由轉彎半徑決定。轉彎半徑越大,轉彎弧越大;轉彎半徑越小,轉彎弧度越小。
外雪板(腿、腳):指轉彎弧線外側的滑雪板(腿、腳)。
內雪板(腿、腳):指轉彎弧線內側的滑雪板(腿、腳)。
山下板(腿、腳):處於山坡下側的雪板(腿、腳)。一般是外外雪板(腿、腳)。
山上板(腿、腳):處於山坡上側的雪板(腿、腳)。一般是內雪板(腿、腳)。
主動板:滑雪轉彎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那隻滑雪板,即負重大的那隻滑雪板。一般是外雪板或山下板。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