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山梅花草(原變型)

鎖定
高山梅花草(原變型),為桃金娘目Myrtiflorae梅花草科Parnassiaceae的植物。矮小草本,高7-10釐米。根狀莖短小,其下生出多數成簇細長之根,其上有少數褐色膜質鱗片。基生葉多數,通常5-7,有葉柄;葉片稍厚,卵形,長10-15毫米,寬8-11毫米,先端圓,基部心形,全緣,上面深綠色或褐綠色,脈不明顯,下面淡綠色,密被紫褐色小斑點,有5 (-7) 明顯弧形脈;葉柄長1.7-3釐米,扁平,兩側有窄帶褐色條稜;托葉灰白色膜質,貼生於葉柄,邊有褐色長流蘇狀毛,很早脱落。莖單一,在近花處具1葉(苞葉),莖生葉卵形,長5-8毫米,寬4-7毫米,先端鈍,基部稍心形或不為心形,並常有幾條褐色短的附屬物,早落,下面密具紫褐色小斑點,有明顯弧形脈7條,無柄半抱莖。
拉丁學名
ParnassiacacuminumHand.-Mazz. f.cacuminum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桃金娘目Myrtiflorae
梅花草科Parnassiaceae
梅花草屬Parnassia
扁平三裂組
亞    組
短藥隔亞組
高山梅花草
中文學名
高山梅花草(原變型)
單葉系

高山梅花草(原變型)形態特徵

花單生於莖頂,直徑11-15毫米;萼筒陀螺狀;萼片5,寬長圓形或卵形,長5-6毫米,寬約3.5毫米,先端圓,兩面均密被紫褐色小點;花瓣白色,匙形,長8-9毫米,寬3-4毫米,先端圓,基部有長約1毫米之短爪,偶在基部有幾條短流蘇狀毛,邊緣齧蝕狀,兩面密具紫褐色小斑點,常具3條弧形脈,脈常有分枝;雄蕊5,花絲長約5毫米,扁平,向基部逐漸加寬,花葯長圓形,長1-1.5毫米,頂生;退化雄蕊5,綠色,淺3裂,裂片為全長度1/4-1/3,中間裂片窄而比兩側稍長,兩側裂片寬短而頂端平,有時稍有不規則淺裂;子房長卵球形,頂端驟然收縮成短花柱,花柱長約2毫米,柱頭3裂,裂片圓形。花期6-7月。 [1] 

高山梅花草(原變型)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在海拔3400-400米的陰濕溝邊或灌叢邊等處。

高山梅花草(原變型)分佈範圍

主要生長在四川西南部(木裏,模式產地)。 [1] 

高山梅花草(原變型)本種提示

本種和中國梅花草 P. chinensis Franch. 極近似,但後者花瓣寬倒卵形,瓣片近圓形,基部有密集交織長流蘇狀毛,並有較長的,長1.5-2毫米,寬約2毫米之爪;退化雄蕊3淺裂,裂片幾相等,兩者易於區別。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