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山柏

(中藥)

鎖定
高山柏,中藥名。為柏科植物高山柏Juniperus squamata Buch.-Ham. ex D. Don的枝葉或球果。分佈於西南及陝西、甘肅、安徽、福建、台灣、湖北、西藏等地。具有祛風除濕,解毒消腫之功效,用於風濕痹痛,腎炎水腫,尿路感染,癰瘡腫毒。
中文名
高山柏
拉丁學名
Juniperus squamata Buch.-Ham. ex D. Don
別    名
山柏
植物界
裸子植物門
松杉綱
松杉目
柏科
亞    科
圓柏亞科
圓柏屬
高山柏
分佈區域
西南及陝西、甘肅、安徽、福建、台灣、湖北、西藏
採集時間
8-9月採枝、10月採球果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熬膏

高山柏形態特徵

高山柏線稿圖 高山柏線稿圖
高山柏又名:大香檜、巖刺柏、隴檜、鱗檜、藏柏、香青、團青、浪柏、柏青。灌木,高1-3m,或成匍匐狀;或為喬木,高5-10m,胸徑可達1m。樹皮褐灰色;枝條斜伸或平展;小枝直或弧形彎曲,下垂或伸展。葉刺形,3葉交叉輪生,披針形或窄披針形,基部下延,通常斜伸或平展,長5-10mm,寬1-3mm,直或彎曲,先端具急尖或漸尖的刺狀尖頭,上面稍凹,具白粉帶,下面拱凸,具鈍縱脊,沿脊有細槽或下部有細槽。雄球花卵圓形,長3-4mm,雄蕊4-7對,球果卵圓形或近球形。未成熟時綠色或黃綠色,熟後黑色或藍黑色,稍有光澤,無白粉,內有種子1顆。種子卵圓形或錐狀球形,長4-8mm,徑3-7mm,有樹脂槽,上部常有明顯或較明顯的2-3鈍縱脊。 [3] 

高山柏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600-4000m的高山地帶,多出現於石灰岩山地的頂部。分佈於西南及陝西、甘肅、安徽、福建、台灣、湖北、西藏等地。

高山柏入藥部位

枝葉或球果。

高山柏性味

苦,平。

高山柏功效

祛風除濕,解毒消腫。

高山柏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腎炎水腫,尿路感染,癰瘡腫毒。

高山柏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熬膏。

高山柏採集加工

8-9月採枝、葉,晾乾;10月採球果,或熬膏備用。

高山柏藥材鑑別

枝葉呈樹枝狀,葉全為刺狀,3葉交叉輪生,披針形,長5-10mm,寬1-1.3mm,先端具急尖或漸尖呈刺狀尖頭,基部下延。氣微香,味微澀。

高山柏相關論述

《青藏高原藥物圖鑑》:“清熱祛濕,治風濕性關節炎、腎炎、月經不調。”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3.    高山柏|Sabina squamata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