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山倭蛙

鎖定
高山倭蛙是西藏最常見的兩棲類,分佈最廣,數量最多。它們的體積較小,普遍身長為3-4公分,最小的只有指甲蓋大。
2022年11月,研究揭示高山倭蛙皮膚適應強紫外環境分子機制。 [2] 
中文學名
高山倭蛙
拉丁學名
Nanorana parkeriStejneger, L.,1927.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亞    綱
滑體亞綱
無尾目
亞    目
參差型亞目
蛙科
亞    科
叉舌蛙亞科
倭蛙屬
高山倭蛙
分佈區域
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海拔3000米以上

高山倭蛙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40~51 mm,雌蛙體長39~58 mm。頭寬略大於頭長;瞳孔橫橢圓形,無鼓膜,無耳柱骨或退化呈短突;無犁骨齒或極細弱;舌橢圓形後端微缺。皮膚較粗糙,背部有長短不等的窄長疣粒,斷續排列成5~10行膚稜,整個背面滿布小白刺,顳褶斜置;腹面皮膚光滑,僅腹後部及股基部有淺色疣粒。前肢較短,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指端渾圓,指基下瘤小而清晰;後肢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肩前方或顳部,趾間蹼較發達,外側3趾間略大於2/3蹼,外側蹠間微具蹼。體背面多為橄欖棕色、黃棕色或灰棕色,其上散有黑色斑;腹面棕黃色有灰棕色斑點。雄性第一、二指上有細小婚刺,胸部有一對細密刺團,無聲囊,無雄性線。卵徑2 mm左右,動物極棕色或棕黑色,植物極乳白色或乳黃色。第36期蝌蚪全長51 mm左右,頭體長22 mm,尾長約為頭體長的131%;頭體背面橄欖棕色或棕褐色,尾部色淺,其上有深色斑點;尾末端鈍圓;唇齒式為Ⅰ:2+2(或3+3)/1+1:Ⅱ;下唇乳突一排,下唇齒外側兩排幾乎等長,兩口角副突少。 [1] 

高山倭蛙分佈範圍

西藏(拉薩、當雄、那曲、尼木、南木林、浪卡子、江孜、日喀則、昂仁、仲巴、聶拉木、拉孜、定日、定結、崗巴、康馬、亞東、錯那、隆子、乃東、曲松、朗縣、米林、工布江達、林芝、波密、八宿、類烏齊),國外分佈於巴基斯坦、尼泊爾。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