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密度全顯像數碼仿真彩色絲織技術

鎖定
高密度全顯像數碼仿真彩色絲織技術是運用新研製開發的“五色交織組合法”,利用有限的色絲色相在經緯交織時產生的空間混合效果,開發出一套實用的設計軟件
中文名
高密度全顯像數碼仿真彩色絲織技術
地    點
浙江理工大學
發明並應用
李加林教授
運    用
新研製開發的“五色交織組合法

高密度全顯像數碼仿真彩色絲織技術簡介

本技術由浙江理工大學的李加林教授發明並應用。在世界上首次採用三原色分色原理進行仿真彩色織造,技術水平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高密度全顯像數碼仿真彩色絲織技術主要技術指標

在選用色絲不超過6種的情況下,織物交織色彩達到2000種以上,組織密度比傳統絲織像錦提高8倍,結構層次擴展3倍,色彩表現增加數十倍;所研製的方案能夠適用於任何種類原料。特別是精細度較高的46.6dtex纖度的真絲纖維;經密達100根/cm以上,緯密達190根/cm以上;交織密度達到每英寸250~300根,織物每平方釐米的交織點達到11500個以上。

高密度全顯像數碼仿真彩色絲織技術主要內容

1.研究織物的組織結構組織形式,使織物畫面表面的清晰度和平整度大大提高;
2.分析織物組織層化效果及立體結構,使織物圖像的分色層次表現達到最佳值;
3.應用數碼彩色印刷原理,研究仿真彩色絲織技術方法;
4.運用現代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和機電一體化技術,將上述研究結果應用到生產實際中,實現數碼織造工藝技術。

高密度全顯像數碼仿真彩色絲織技術主要特點

1.首次提出了絲織工藝技術的“系統組織組合法”理論。將織物圖案顯色所需的組織結構設置歸納為4組(紅、黃、藍、黑)專供編織用的組織羣組系列,通過組織羣組的相互疊加產生豐富的織物組織,改變了人類紡織提花工藝一直沿用的組織結構必須與意匠顯色完全對應的織物組織設計方法。
2.運用數碼分色、色彩歸併原理,創造性地提出了“仿真彩色絲織技術方法”,使織物圖案的分色可根據需要選用色相和套色數,並選擇相應的基元及變化組織和配色體系,為豐富絲織物表現力打開了空間。

高密度全顯像數碼仿真彩色絲織技術主要貢獻

該項目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通過高新技術來實現研究成果,將高新技術與傳統工藝相結合,開發出的數碼絲織新技術,弘揚繼承了我國傳統的絲織藝術,增加了絲織物的技術附加值,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為利用高新技術提升和改造紡織產業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