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子

(歷史人物)

鎖定
高子,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世族,是齊文公之子公子高的後裔,是齊國二守之一。
齊國二守:春秋時代周天子封姜姓國氏、高氏於齊國,輔呂氏(齊侯)守齊國,其族世代為齊國上卿,輪流執政,其任命由周天子直接授予,凡齊之政務,皆由二卿與呂氏共裁決。
左傳·僖公十二年》:“王以上卿之禮饗管仲,管仲辭曰:‘臣,賤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國、高在。若節春秋,來承王命,何以禮焉?’”杜預注:“國子、高子,天子所命為齊守臣,皆上卿也。”
高氏是齊國的公族,與國氏為周天子策命世襲的齊國上卿,號稱天子二守。齊桓公時,在上卿高傒的支持下,下卿管仲執政幾十年。前574年,齊靈公和高無咎、高弱父子爆發高氏之戰。前545年,高蠆(惠公之後的高氏)與欒灶驅逐高止,由高傒曾孫高酀繼承高氏。前489年,陳乞、鮑牧殺安孺子,驅逐國惠子、高昭子。齊簡公之後,高氏、國氏完全被陳氏(田氏)驅逐,最後田氏代齊。
本    名
高子
別    名
天子二守
所處時代
春秋時期

高子傳承世系

公子高——公孫癸受——高敬仲(高傒)——高莊子(高虎)——高傾子——高宣子(高固)——高無咎——高弱——高厚——高止——高豎 [1]  ——高武子(高偃)——高昭子(高張)——高無丕

高子歷代高子簡介

高子 高子
高傒,姜姓,高氏,名傒,字仲,諡敬,齊國上卿,天子二守 [2] 齊文公之子公子高的孫子 [3]  ,曾是正卿,為百姓所愛戴,與公子小白友善。公元前686年,公孫無知等殺齊襄公自立,不久高傒宴請連稱和管至父,調開連管之後,齊國大夫雍廩入宮殺公孫無知。 [4]  高傒迎立公子小白回來繼位,是為齊桓公。其後高傒又與管仲糾合諸侯結盟有功。桓公命傒以王父字為氏,以功賜盧邑(今山東長清縣),世為上卿,成為高氏的始祖。 [5] 
高莊子,姜姓,高氏,名,齊國上卿高傒的兒子。 [6]  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他的兒子是高傾子,孫子是高固。《東周列國志》中,高莊子與國懿仲在齊桓公死後,參與誅除公子無虧、豎刁,擁立齊孝公。
高傾子,姜姓,高氏,齊國上卿高傒的孫子、高莊子高虎的兒子。 [7]  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他的兒子是高宣子高固。
高固,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高莊子的孫子。 [7]  前604年,魯宣公到齊國訪問,高固讓齊惠公留住魯宣公,使魯宣公答應把叔姬嫁給他。秋天,高固到魯國迎叔姬。 [8]  前595年冬,桓子晏弱會見魯國公孫歸父,事後告訴宣子高固,説公孫歸父在魯國算計別人,也被人算計,很快就要逃亡外國了。 [9]  前594年秋天,魯國仲孫蔑和高固相會於無婁。 [10]  前592年,齊頃公派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與晉國會盟。到了斂孟,高固逃回國,其他人被晉國扣留。 [11]  前589年,齊晉鞍之戰時,高固攻入晉師,拿石頭來投晉國人,擒住晉人乘上自己的戰車,在車上系桑樹根,在齊營巡行,説:“想要勇氣的來買我富餘的勇氣。” [12] 
高偃,姜姓,高氏,齊國上卿高傒玄孫,高傾子之孫 [13-14]  ,一説即高酀 [15]  。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前540年,燕惠公欲除去諸大夫而立寵姬宋,燕國大夫共誅姬宋,惠公逃奔齊國。四年後(前536年),齊國派高偃到晉國,請求共同伐燕,送惠公回國。於是晉平公和齊國一起討伐燕國,把燕惠公送回了燕國。 [16-17] 
高張,姜姓,高氏,齊國上卿高傒的後代、齊大夫高偃的兒子,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前513年春,魯昭公從晉國幹侯回到魯國鄆城,齊景公派遣高張來問候魯昭公,稱魯昭公為主君。子家懿伯認為這是國君對大夫的稱謂,齊景公已鄙視魯昭公,魯昭公自取其辱,魯昭公返回到幹侯 [18]  。前510年冬,高張代表齊國與魯國仲孫何忌、晉國韓不信、宋國仲幾、衞國世叔申、鄭國國參、曹、莒、薛、杞、小邾等國大夫為於城周築城而會盟。 [19]  前502年夏,高張、國夏率軍討伐魯國西面邊境,晉國由士鞅、趙鞅、荀寅率軍援救魯國。 [20]  前490年,齊景公臨終前,吩咐高張與國夏,輔立小兒子公子荼為國君,逐羣公子,遷至東萊。景公死後,高張與國夏共立荼為國君,是為晏孺子。 [21]  但是田乞想立景公的另一個兒子公子陽生為國君。於是,他表面上與兩位上卿關係融洽,暗地裏從恿大夫們及早謀反,大夫們畏懼高、國兩家,所以都聽從田乞。於是,田乞與鮑牧率兵進宮叛亂,攻打高、國兩家。高張逃亡,與國夏一起營救晏孺子。孺子的軍隊很快被打敗,田乞乘勝追擊國夏,國夏逃亡到莒國。軍隊返回,殺掉高張(《左傳》只説高張逃亡魯國)。與此同時,田乞等人擁立公子陽生為國君,是為齊悼公。 [22] 

高子相關事蹟

國語·齊語》載,“管子於是制國以為二十一鄉”,其中“士鄉十五,公帥五鄉焉,國子帥五鄉焉,高子帥五鄉焉”,桓公與高傒、國子各率五鄉。齊國又在十五士鄉的基礎上組建軍隊,每五鄉組成一軍,共建立三軍,桓公率中軍,高、國各率左、右軍,“故有中軍之鼓,有國子之鼓,有高子之鼓。”“國子、高子退而修鄉”,他們既是士鄉的最高行政長官,同時又是僅次於桓公的最高軍事統帥。 [1] 
參考資料
  • 1.    《世本八種·秦嘉謨輯補本》:高氏敬子傒生莊子虎.莊子生傾子.傾子生宣子固.宣子生厚.厚生止.止生豎.左傳襄二十九年正義本文.下文又引雲.高止敬仲玄孫之子.據左傳莊九年宣十五年襄二十九年集解.及唐書宰相世系表補正. 敬仲生莊子.莊子生傾子.傾子.傾子之孫武子偃.左傳襄二十九年正義.昭十二年正義引同.偃作酀.無武子二字.偃生昭子張.左傳昭二十九年哀五年集解. 敬仲生莊子.莊子生傾子.傾子生宣子.宣子生無咎.無咎生弱.據上本文.及左傳成十五年成十七年集解補. 案高氏出於齊文公.見姓纂及世系表.故次崔氏後.韋昭國語注云.高子齊卿高傒敬仲.傒或作奚.而左傳襄二十九年高酀.昭十二年傳復作高偃.與世本同.古音通也.又高張見昭二十九年傳.而哀十一年傳又有高無?.疑即張子.而無可考.昭十九年傳又有高發.不詳世系.
  • 2.    《元和姓纂》所載:“高氏,齊太公之後,至文公子高,高之孫高傒,食採於盧,今盧縣也,因姓盧氏……”。
  • 3.    《左傳》雲:“雍廩殺無知”,杜預曰:“雍廩,齊大夫”。另説雍廩是地名,《左傳·莊公八年》:“初,公孫無知虐於雍廩。”
  • 4.    《新唐書 卷七十一表第十一》: 高氏出自姜姓,齊太公六世孫文公赤,生公子高,孫傒,為齊上卿,與管仲合諸侯有功,桓公命傒以王父字為氏,食採於盧,諡曰敬仲,世為上卿。
  • 5.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一》:敬仲生莊子虎,虎生傾子
  • 6.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一》:敬仲生莊子虎,虎生傾子,傾子生宣子固
  • 7.    《春秋左氏傳 宣公五年》:春,公如齊,高固使齊侯止公,請叔姬焉。夏,公至自齊,書過也。秋,九月,齊高固來逆女,自為也。故書曰,逆叔姬,即自逆也。
  • 8.    《春秋左氏傳 宣公十四年》:冬,公孫歸父會齊侯於谷,見晏桓子,與之言魯樂,桓子告高宣子, 曰,子家其亡乎,懷於魯矣,懷必貪,貪必謀人,謀人,人亦謀己,一國謀之,何以不亡。
  • 9.    《春秋左氏傳 宣公十五年》:仲孫蔑,會齊高固於無婁
  • 10.    《春秋左氏傳 宣公十七年》:齊侯使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會,及斂盂,高固逃歸,夏,會於斷道,討貳也,盟於卷楚,辭齊人,晉人執晏弱於野王,執蔡朝於原,執南郭偃於温,苗賁皇使,見晏桓子,歸言於晉侯曰,夫晏子何罪,昔者諸侯事吾先君,皆如不逮,舉言羣臣不信,諸侯皆有貳志,齊君恐不得禮,故 不出,而使四子來,左右或沮之,曰,君不出,必執吾使,故高子及斂盂而逃,夫三子者曰,若絕君好,寧歸死焉,為是犯難而來,吾若善逆彼,以懷來者,吾又執之,以信齊沮,吾不既過矣乎,過而不改,而又久之,以成其悔,何利之有焉,使反者得辭,而害來者,以懼諸侯,將焉用之,晉人緩之,逸。
  • 11.    《春秋左氏傳 成公二年》: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車,系桑本焉,以徇齊壘,曰,欲勇者,賈余余勇
  • 12.    《春秋左氏傳 襄公二十九年疏》:傾子之孫武子偃
  • 13.    《春秋左氏傳 昭公十二年杜注》:高偃敬仲玄孫
  • 14.    《世本八種 張澍稡集補註本》:澍桉昭十二年疏引世本雲,傾子之孫酀,又桉左襄二十九年傳,高敬仲之曾孫酀,昭公十二年傳稱高偃,孔穎達謂世族譜以酀與偃為一人,蓋酀偃聲相近而字為二耳,但傳以酀為敬仲曾孫,世本以酀為敬仲玄孫,世本有酀無偃,以此知為一人,昭十二年杜注曰,高偃,敬仲玄孫,據世本也,偃子高張,是為高昭子
  • 15.    《史記·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六年,惠公多寵姬,公欲去諸大夫而立寵姬宋,大夫共誅姬宋,惠公懼,奔齊。四年,齊高偃如晉,請共伐燕,入其君。晉平公許,與齊伐燕,入惠公。惠公至燕而死。燕立悼公。
  • 16.    《春秋左氏傳 昭公十二年》十二年,春,齊高偃納北燕伯款於唐,因其眾也。
  • 17.    《春秋左氏傳 昭公二十九年》:二十九年,春,公至自幹侯,處於鄆,齊侯使高張來唁公,稱主君,子家子曰,齊卑君矣,君祇辱焉,公如干侯。
  • 18.    《春秋左氏傳 昭公二十九年》:冬,仲孫何忌會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衞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周
  • 19.    《春秋左氏傳 定公八年》:夏,齊國夏,高張,伐我西鄙,晉士鞅,趙鞅,荀寅,救我,公會晉師於瓦,範獻子執羔,趙簡子,中行文子,皆執雁,魯於是始尚羔。
  • 20.    《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五十八年夏,景公夫人燕姬適子死。景公寵妾芮姬生子荼,荼少,其母賤,無行,諸大夫恐其為嗣,乃言原擇諸子長賢者為太子。景公老,惡言嗣事,又愛荼母,欲立之,憚發之口,乃謂諸大夫曰:“為樂耳,國何患無君乎?”秋,景公病,命國惠子、高昭子立少子荼為太子,逐羣公子,遷之萊。景公卒,太子荼立,是為晏孺子。
  • 21.    《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晏孺子元年春,田乞偽事高、國者,每朝,乞驂乘,言曰:“子得君,大夫皆自危,欲謀作亂。”又謂諸大夫曰:“高昭子可畏,及未發,先之。”大夫從之。六月,田乞、鮑牧乃與大夫以兵入公宮,攻高昭子。昭子聞之,與國惠子救公。公師敗,田乞之徒追之,國惠子奔莒,遂反殺高昭子。晏圉奔魯。
  • 22.    《齊國人物誌》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