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婕妤

鎖定
高婕妤(694年—739年7月20日),名字不詳,渤海郡蓨縣(今河北省景縣)人。唐玄宗李隆基妃嬪。 [3]  [9] 
出身渤海高氏,嫁給臨淄王李隆基。 [3] 
開元初年,冊為才人(五品),生下潁王李璬昌樂公主 [1]  [4]  [6]  機敏恬淡淡泊名利,多次婉拒唐玄宗的升賞,明哲保身 [2]  [5] 
開元二十七年六月初十(739年7月20日),去世,時年四十六歲,獲贈婕妤(三品),葬於新豐縣步昌原。 [9-10] 
本    名
高氏
別    名
高婕妤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長安
出生日期
694年
逝世日期
739年7月20日 [9] 
封    號
才人→婕妤
信    仰
佛教

高婕妤人物生平

高婕妤,唐玄宗為太子時,聞其美貌召入。開元初年,冊封為才人。 [3-4] 
為人機敏恬淡,淡泊名利。唐玄宗時期,後宮鬥爭激烈,武惠妃誣陷王皇后施行巫蠱之術,導致王皇后慘遭廢黜而死。三位皇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先後被武惠妃害死,而前期無寵或得寵的諸位妃子,大都相繼鬱鬱而終。 [1] 
高婕妤懂得明哲保身,見識時務,深知“高處不勝寒”之意。即使哪一天升到高處巔峯,也會有哪一天掉入無底深淵,萬劫不復。因此每當唐玄宗打算提升她的品秩時,高氏全都婉言不拜。 [5]  [7]  [8] 
高婕妤墓誌銘 高婕妤墓誌銘 [2]
開元二十七年六月初十(739年7月20日),高才人逝世於西京(長安)別宮。唐玄宗感其品烈,遂追封為婕妤。開元二十七年七月,葬入長安。 [9] 

高婕妤人際關係

親屬關係
姓名
簡介
丈夫
唐玄宗。 [1] 
兒子
初名李沄,開府儀同三司,安東都護,持節平盧軍節度大使,支度、營田、兩蕃等使,上柱國、潁王。 [1]  [6]  [7]  [13] 
女兒
下嫁銀青光祿大夫,秘書監,贊黃縣開國子,駙馬都尉竇鍔 [6]  [7]  [11-12] 
孫子
衞尉卿、滎陽郡王。 [13]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卷一百七·列傳第五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3-17]
  • 2.    李恭,郭海文.《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誌研究續一》.西安市: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
  • 3.    《大唐故婕妤高氏墓誌銘並序》:婕妤姓高,渤海人也。太嶽有後,東海更盛。自公子之分族,以王父而為姓。俊哲沓起,軒裳駢集。靄隘於遠代,映蔚於近時,今可得而略矣。婕妤生而傑異,幼而標絕。何冰膚與玉顏,及豔氣以稱態。其族常時而或見,見必同驚;所親不敢以許人,人皆非偶。上昔春闈監撫,聞而召入。挺此靈質,必有其地;合於天心,不無其事。
  • 4.    《大唐故婕妤高氏墓誌銘並序》:旋屬開元受命,遂拜屬才人。
  • 5.    《大唐故婕妤高氏墓誌銘並序》:柔明而映澈,謙光而振曜。閒恬少事,沉敏希言。中節而成規,有章而合度。豈齊列以彌服,亦高流其畢慕。上既愛此盛行,欲致之重秩。而意懇證奪,色正不回。乃言身以事聖屬榮,非苟於貪位;心以體真作樂,何庸乎竊名。上又特惜其義,權止其事。
  • 6.    《大唐故婕妤高氏墓誌銘並序》:子潁王墩,討涉無倦,詞情莫敵。遊嬉於墳素之圃,馳鶩乎翰墨之場。著書盛於二山,論文兼其七步。女昌樂公主,鮮妍神絕,如彼桃李。朗暢天成,協於鍾律。瑩秘思以自淨,貯深識而彌明。
  • 7.    《大唐故婕妤高氏墓誌銘並序》:及王拜開府儀同三司,兼安東都護,持節平盧軍節度大使,支度、營田、兩蕃等使,上柱國;主降銀青光祿大夫,秘書監,贊黃縣開國子,駙馬都尉竇鍔。上因此復申前旨,將啓後命。使人感勸,慮猶固守。
  • 8.    《大唐故婕妤高氏墓誌銘並序》:果乃其心益堅,敦喻無從而入;所指尤切,氣色不可以當人。迫之曰:“主恩何苦而至拒,子貴何猜而莫預?”對曰:“已備初奏,豈藉重陳?且事必自審,人各有志。若讓而終受,則詞不由中,鹹成妄飾,誰當親信可不?爾勿復言。”上聞,諮嗟者久之,沉吟不行矣。
  • 9.    《大唐故婕妤高氏墓誌銘並序》:同人示疾,處順知全。時春秋卌有六,以開元廿七年歲在已卯六月壬戌朔十日辛未,終於西京別宮,移殯於興寧裏。深測帝想,遽發明。議盡貴位,念阻平生。理循中道,恩標上意。追贈婕妤,用飾泉壤。——經換算可知開元廿七年六月十日對應的陽曆日期為739年7月20日
  • 10.    《大唐故婕妤高氏墓誌銘並序》:越七月辛卯朔卅日庚申,詔葬於新豐步昌原,禮也。
  • 11.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昌樂公主,高才人所生。下嫁竇鍔。薨大曆時。
  • 12.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6-15]
  • 13.    《舊唐書·卷一百七·列傳第五十七》:潁王璬,玄宗第十三子也。讀書有文詞。初名澐。開元十三年,封潁王。十五年,遙領安東都護、平盧軍節度大使。二十三年,加開府儀同三司,改名璬。安祿山反,除蜀郡大都督、劍南節度大使,楊國忠為之副。玄宗幸蜀,令御史大夫魏方進充置頓使,先移牒至蜀,託以潁王之藩,令設儲供。玄宗至馬嵬,方進被殺,乃令璬先赴本郡,以蜀郡長史崔圓為副。璬性儉率,將渡綿州江,登舟見彩緣席為藉者,顧曰:"此可以為寢處,奈何踐之?"命撤去。璬初奉命之藩,卒遽不遑受節,綿州司馬史賁進説曰:"王,帝子也,且為節度大使。今之藩而不持節,單騎徑進,人何所贍?請建大槊,蒙之油囊,為旌節狀,先驅道路,足以威眾。"璬笑曰:"但為真王,何用假旌節乎?"將至成都,崔圓迓之,拜於馬前,璬不止之,圓頗怒。玄宗至,璬視事兩月,人甚安之。為圓所奏,罷居內宅。後令宣慰肅宗於彭原,遂從歸京師。建中四年薨。年六十六,輟朝三日。子伸,天寶中封滎陽郡王,授衞尉卿同正員。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