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士廉

鎖定
高士廉(576年—647年),名儉,字士廉,渤海蓨縣(今河北省景縣)人,出身渤海高氏唐朝時期大臣,北齊樂安王高勵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的舅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44-46] 
隋朝時期,擔任治禮郎大業九年(613年),受累於斛斯政叛逃高句麗事件,貶官於嶺南。依附蕭銑,為唐軍所敗,又歸附李孝恭,授雍州治中,投靠秦王李世民。武德九年(626年),參與玄武門之變貞觀元年(627年),拜侍中,封義興郡公,因事貶為安州都督,遷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治理蜀地。貞觀五年(631年)以後,累任司空右僕射太子太傅等要職,封申國公,一度主持朝政。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追贈司徒、幷州都督,諡號文獻,陪葬於唐昭陵。 [47] 
高士廉熟悉軍事,擊敗寧長真使得交趾安定;治理蜀地,施行仁政,使得百姓安居樂業,協助李世民鞏固皇權。高士廉參撰《氏族志》《文思博要》1200卷。 [48-49] 
全    名
高儉
士廉
諡    號
文獻
封    號
義興郡公→許國公→申國公
所處時代
隋唐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渤海蓨縣(今河北省景縣)
出生日期
576年
逝世日期
647年2月14日
主要成就
參與玄武門之變
主持編撰《氏族志》
圖像凌煙閣
主要作品
氏族志
最高官職
尚書右僕射太子太傅

高士廉人物生平

高士廉早期事蹟

高士廉年輕時很有器量,對文史典籍也有所涉獵,與司隸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公卿的讚許。自以為是北齊宗室,不宜廣交名流,於是隱居在終南山,閉門謝客。 [1-2] 
隋煬帝大業年間,高士廉出任治禮郎。609年(大業五年),高士廉因妹夫長孫晟病逝,便將妹妹高氏接回家中,並厚待外甥長孫無忌、甥女長孫氏。後來,高士廉發現李淵次子李世民才華出眾,便將甥女長孫氏嫁給他,這就是後來的文德皇后 [3] 

高士廉貶官交趾

高士廉半身像 高士廉半身像 [4]
613年(大業九年),兵部尚書斛斯政逃奔高句麗。高士廉因與斛斯政有交往,受到牽連,出貶為朱鳶縣主簿。事母至孝,因嶺南地區瘴癘嚴重,不能帶母親同行,便將妻子鮮于氏留下,代自己奉養母親。他又想到妹妹沒有着落,就賣掉大住宅,買了小住宅安頓妹妹,並把剩下的錢分給母親和妹妹,自己輕裝上路。 [5] 
當時,天下大亂,朝廷詔令難以到達嶺南,交趾太守丘和便委任高士廉為司法書佐。武德元年(618年),欽州俚帥寧長真率軍進攻交趾。丘和打算開城投降,高士廉勸道:“寧長真兵馬雖多,但孤軍深入,肯定堅持不了多久。再説城中兵力足以抵禦敵軍,為什麼要投降他呢?”丘和於是任命他為行軍司馬,讓他迎擊寧長真。寧長真大敗,隻身逃脱,軍隊全部投降。 [6] 

高士廉歸附唐朝

後來,高士廉隨丘和依附蕭銑。武德四年(621年),丘和、高士廉前往江陵(今湖北荊州)朝見蕭銑,途中聽聞蕭銑被唐軍主帥李孝恭擊敗,便轉而投降李孝恭。
武德五年(622年),高士廉與丘和奉表歸唐,被任命為雍州治中。當時,李世民正擔任雍州牧,因高士廉是自己妻子的舅舅,而且素有聲望,對他非常器重。 [7-9]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與隱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劇,高士廉與長孫無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勸諫李世民,欲誅殺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後來,高士廉釋放在押囚犯,發給他們武器,並與他們趕到芳林門,配合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被立為太子後,任命高士廉為太子右庶子 [10-11] 

高士廉治理蜀地

貞觀元年(627年),高士廉升任門下省侍中,封義興郡公。後來,黃門侍郎王珪將密奏託付給高士廉,讓他呈遞給唐太宗。高士廉卻將密奏扣下,因此獲罪,被貶為安州都督,後調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 [12] 
當時,蜀地民俗輕薄,百姓都害怕鬼怪而厭惡病人,對病情危重的父母,大多不親自伺候,用棍棒挑着食物,遠遠地遞給他吃。高士廉到任後,因勢誘導,使風俗得以改觀。 [13] 
高士廉還在秦時李冰疏浚的汶江之外,又挖掘一條新渠,讓蜀地百姓大獲其利。此外,他又用空閒時間組織詩文辭賦之會,還讓儒生研討儒家經典,勉勵青年學生,以致蜀中學風漸濃。 [14] 

高士廉累居要職

631年(貞觀五年),高士廉入朝,任吏部尚書,進封許國公。高士廉善於鑑別人才,又熟悉門閥之事,凡是他任用的官員,無不稱職。
貞觀九年(635年),唐高祖駕崩。高士廉以代司空之職,負責皇陵事宜,不久加封特進上柱國 [15] 
當時,山東士族性好矜誇,雖已沒落,仍依仗祖輩地位,嫁女之時多要聘禮。唐太宗認為此事有傷教化,遂命高士廉與御史大夫韋挺中書侍郎岑文本、禮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人刊正姓氏,編撰《氏族志》一百卷。《氏族志》編修完成後,高士廉被加封為同中書門下三品 [16] 
貞觀十二年(638年),以佐命之功,封申國公,世襲申州刺史。不久,升任尚書右僕射,署理太子少師,主管選用官吏之事。貞觀十六年(642年),加授開府儀同三司 [17-18] 
643年(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將高士廉的畫像掛在凌煙閣上。不久,高士廉上表請求致仕。唐太宗免去高士廉尚書右僕射之職,讓他以開府儀同三司的身份代行中書門下職務。
645年(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東征高句麗,讓皇太子李治監國,留守定州。高士廉被任命為太子太傅,主持朝政。 [19] 

高士廉去世

646年(貞觀二十年),高士廉患病,在唐太宗登門探望時,談起自己的一生經歷,哭着與太宗訣別。 [20] 
647年(貞觀二十一年)正月,高士廉病逝,終年七十二歲。追贈司徒、幷州都督,諡號文獻,陪葬於昭陵 [21] 
649年(貞觀二十三年),唐高宗繼位,追贈高士廉為太尉,並將他的靈位放在唐太宗的宗廟中。 [22] 

高士廉歷史評價

李世民:①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諫耳。 [23]  ②德範宏深,風猷遠著,道高廊廟,望重勳賢。職在銓衡,穆九流而馳譽;位居端右,總百揆而騰芳。班職台儀,具瞻允集,忠謀令範,遇物必彰。造膝危詞,類多宏益,瞻風力以齊軌,軼伊呂而長騖。 [24] 
劉昫:“高士廉才望素高,操秉無玷,保君臣終始之義,為子孫襲繼之謀。社稷之臣,功亦隆矣;獎遇之恩,賞亦厚矣。” [25] 

高士廉個人作品

高士廉曾主持編撰《氏族志》《文思博要》。 [25] 
全唐詩補編》收錄有其詩一首:《五言春日侍宴次望海應詔》 [26] 
全唐文》收錄有其文二篇:《請誅元昌奏》《文思博要序》

高士廉軼事典故

高士廉去世後,唐太宗欲到高府哭靈。房玄齡極力勸諫,太宗道:“高公與我並非只有君臣關係,還有故舊、姻親的關係,豈能聽説他的噩耗而不去哭靈呢?你不必多説!”説完帶領身邊的人從興安門出宮。長孫無忌正在高府靈堂,聽説太宗要來,出門攔住御馬,勸諫道:“陛下正在服用丹藥,不能哭喪,為什麼不為宗廟社稷考慮而自珍自重呢!而且舅舅臨終遺言,不願因自己的死,而讓陛下屈駕前來。”太宗不聽。長孫無忌跪在道中,流着眼淚執意諫阻,太宗這才返回東苑,望南痛哭。 [27] 

高士廉家庭成員

  • 祖父:高嶽,北齊侍中、尚書左僕射、太尉、清河王。 [28] 
  • 父親:高勱,北齊尚書左僕射、樂安王,後入隋,任洮州刺史。 [28] 
  • 妻子:鮮于氏,在高士廉流放嶺南時,留在家中侍奉母親。 [29] 
  • 妹妹:高氏,嫁右驍衞將軍長孫晟,生長孫無忌長孫皇后 [3] 
  • 兒子:高履行,娶唐太宗之女東陽公主,襲爵申國公,曾任户部尚書,後被長孫無忌牽連,貶為洪州都督,又改任永州刺史。 [30]  [31] 
  • 兒子:高至行(一作高質行),曾任主客郎中 [30]  [32] 
  • 兒子:高純行。 [30] 
  • 兒子:高真行,曾任左衞將軍,後因手刃親子,被貶為睦州刺史。 [30]  [33] 
  • 兒子:高審行,曾任户部侍郎,後被貶為渝州刺史。 [30]  [34] 
  • 兒子:高慎行。 [30] 

高士廉史籍記載

  • 舊唐書·卷六十五·列傳第十五》。 [25] 
  •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 [35]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五·唐紀一》。 [36]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唐紀五》。 [37] 
  •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唐紀六》。 [38] 
  •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唐紀七》。 [39] 
  •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二·唐紀八》。 [40] 
  •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五·唐紀十一》。 [41] 
  •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六·唐紀十二》。 [42] 
  •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七·唐紀十三》。 [23] 
  •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八·唐紀十四》。 [43] 

高士廉影視形象

《貞觀之治》崔可法飾演高士廉 《貞觀之治》崔可法飾演高士廉
2006年電視劇《貞觀之治》:崔可法飾高士廉。
2018年網劇《唐磚》:王鉑清飾高士廉。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高士廉傳》:士廉少有器局,頗涉文史。隋司隸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並稱先達,與士廉結忘年之好,由是公卿藉甚。
  • 2.    《新唐書·高士廉傳》:自以齊宗室,不欲廣交,屏居終南山下。
  • 3.    《舊唐書·高士廉傳》:大業中,為治禮郎。士廉妹先適隋右驍衞將軍長孫晟,生子無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於家,恩情甚重。見太宗潛龍時非常人,因以晟女妻焉,即文德皇后也。
  • 4.    高士廉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略》。
  • 5.    《舊唐書·高士廉傳》:隋軍伐遼,時兵部尚書斛斯政亡奔高麗,士廉坐與交遊,謫為朱鳶主簿。事父母以孝聞,嶺南瘴癘,不可同行,留妻鮮于氏侍養,供給不足。又念妹無所庇,乃賣大宅,買小宅以處之,分其餘資,輕裝而去。
  • 6.    《舊唐書·高士廉傳》:尋屬天下大亂,王命阻絕,交趾太守丘和署為司法書佐。時欽州寧長真率眾攻和,和欲出門迎之,士廉進説曰:“長真兵勢雖多,懸軍遠至,內離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勝兵,足以當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從之,因命士廉為行軍司馬,水陸俱進,逆擊破之,長真僅以身免,餘眾盡降。
  • 7.    《舊唐書·丘和傳》:會舊驍果從江都還者,審知隋滅,遂以州從銑。及銑平,和以海南之地歸國。和遣司馬高士廉奉表請入朝,詔許之。
  • 8.    《資治通鑑·唐紀五》:其交州總管丘和、長史高士廉、司馬杜之松等將朝江陵,聞銑敗,悉詣孝恭降。
  • 9.    《舊唐書·高士廉傳》:武德五年,士廉與和上表歸國,累遷雍州治中。時太宗為雍州牧,以士廉是文德皇后之舅,素有才望,甚親敬之。
  • 10.    《資治通鑑·唐紀七吧》:世民腹心唯長孫無忌尚在府中,與其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車騎將軍三水侯君集及尉遲敬德等,日夜勸世民誅建成、元吉。
  • 11.    《舊唐書·高士廉傳》:及將誅隱太子,士廉與其甥長孫無忌並預密謀。六月四日,士廉率吏卒釋繫囚,授以兵甲,馳至芳林門,備與太宗合勢。太宗升春宮,拜太子右庶子。
  • 12.    《舊唐書·高士廉傳》:貞觀元年,擢拜侍中,封義興郡公,賜實封九百户。時黃門侍郎王珪有密表附士廉以聞,士廉寢而不言,坐是出為安州都督,轉益州大都督府長史。
  • 13.    《舊唐書·高士廉傳》:蜀土俗薄,畏鬼而惡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親扶侍,杖頭掛食,遙以哺之。士廉隨方訓誘,風俗頓改。
  • 14.    《舊唐書·高士廉傳》:秦時李冰守蜀,導引汶江,創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側者,須直千金,富強之家,多相侵奪。士廉乃於故渠外別更疏決,蜀中大獲其利。又因暇日汲引辭人,以為文會,兼命儒生講論經史,勉勵後進,蜀中學校粲然復興。
  • 15.    《舊唐書·高士廉傳》:五年,入為吏部尚書,進封許國公,仍封一子為縣公。獎鑑人倫,雅諳姓氏,凡所署用,莫不人地俱允。高祖崩,士廉攝司空,營山陵制度。事畢,加特進、上柱國。
  • 16.    《舊唐書·高士廉傳》:是時,朝議以山東人士好自矜誇,雖復累葉陵遲,猶恃其舊地,女適他族,必多求聘財。太宗惡之,以為甚傷教義,乃詔士廉與御史大夫韋挺、中書侍郎岑文本、禮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於是普責天下譜諜,仍憑據史傳,考其真偽,忠賢者褒進,悖逆者貶黜,撰為《氏族志》。……及書成,凡一百卷,詔頒於天下。賜士廉物千段,尋同中書門下三品。
  • 17.    《舊唐書·高士廉傳》:十二年,與長孫無忌等以佐命功,並代襲刺史,授申國公。其年,拜尚書右僕射。攝太子少師,特令掌選。十六年,加授開府儀同三司。
  • 18.    《舊唐書·長孫無忌傳》:令與諸功臣世襲刺史。詔曰:“……特進、吏部尚書、許國公士廉可申州刺史,改封申國公;……”
  • 19.    《舊唐書·高士廉傳》:尋表請致仕,聽解尚書右僕射,令以開府儀同三司依舊平章事。……十七年二月,詔圖形凌煙閣。十九年,太宗伐高麗,皇太子定州,士廉攝太子太傅,仍典朝政。
  • 20.    《舊唐書·高士廉傳》: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問之,因敍説生平,流涕歔欷而訣。
  • 21.    《舊唐書·高士廉傳》: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於京師崇仁裏私第,時年七十二。贈司徒、幷州都督,陪葬昭陵,諡曰文獻。
  • 22.    《舊唐書·高士廉傳》:高宗即位,追贈太尉,與房玄齡、屈突通並配享太宗廟庭。
  • 23.    資治通鑑:唐紀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6]
  • 24.    《賜高士廉陪葬詔》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01-01]
  • 25.    舊唐書:高士廉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6]
  • 26.    《五言春日侍宴次望海應詔》:玉律應青陽,鸞駕幸春方。篲雲陳罕口,口野列旗常。雕弓連月彩,雄劍聚星光。觀兵遼碣上,停驂渤澥傍。浮天既淼淼,浴日復滄滄。水映紅桃色,風飄丹桂香。蜃結疑樓峙,濤驚似蓋張。三韓沐醇化,四郡□唯良。深仁苞動植,神武讋遐荒。願草登封禮,簪紱奉周行。
  • 27.    《資治通鑑·唐紀十四》:上將往哭之,房玄齡以上疾新愈,固諫,上曰:“高公非徒君臣,兼以故舊姻戚,豈得聞其喪不往哭乎?公勿復言!”帥左右自興安門出。長孫無忌在士廉喪所,聞上將至,輟哭,迎諫於馬首曰:“陛下餌金石,於方不得臨喪,奈何不為宗廟蒼生自重!且臣舅臨終遺言,深不欲以北首、夷衾,輒屈鑾駕。”上不聽。無忌中道伏卧,流涕固諫,上乃還入東苑,南望而哭,涕下如雨。
  • 28.    《舊唐書·高士廉傳》:祖嶽,北齊侍中、左僕射、太尉、清河王。父勵,字敬德,北齊樂安王、尚書左僕射、隋洮州刺史。
  • 29.    《新唐書·高士廉傳》:斛斯政奔高麗,坐與善,貶為朱鳶主簿,以母老不可居瘴癘地,乃留妻鮮于奉養而行。
  • 30.    《舊唐書·高士廉傳》:六子:履行、至行、純行、真行、審行、慎行。
  • 31.    《新唐書·高士廉傳》:履行居母喪毀甚,太宗諭使強食。尚東陽公主,襲爵。繇户部尚書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政有名。坐長孫無忌,左授洪州都督,改永州刺史。
  • 32.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一(高氏)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6]
  • 33.    《新唐書·高士廉傳》:真行至左衞將軍。其子岐連章懷太子事,詔令自誡切,真行以佩刀刺殺之,斷首棄道上,高宗鄙其為,貶睦州刺史。
  • 34.    《新唐書·高士廉傳》:審行自户部侍郎貶渝州刺史。
  • 35.    新唐書:高士廉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6]
  • 36.    資治通鑑:唐紀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6]
  • 37.    資治通鑑:唐紀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6]
  • 38.    資治通鑑:唐紀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6]
  • 39.    資治通鑑:唐紀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6]
  • 40.    資治通鑑:唐紀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6]
  • 41.    資治通鑑:唐紀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6]
  • 42.    資治通鑑:唐紀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6]
  • 43.    資治通鑑:唐紀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6]
  • 44.    (後晉)劉昫撰;劉後濱主編;劉後濱譯.白話精華二十四史 舊唐書,1[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11.05.2011第138頁
  • 45.    賈俊俠,著,西安曲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編.西安歷史名人[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6.01.第84-85頁
  • 46.    白居正編著.唐太宗和造就貞觀之治的人們[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7.01.第330頁
  • 47.    賈俊俠,著,西安曲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編.西安歷史名人[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6.01.第85頁
  • 48.    賈俊俠著,西安曲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編.西安歷史名人[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6.01.第85頁
  • 49.    車吉心主編.中國宰相全傳,第11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05.第2893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