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堂生

鎖定
高堂生,複姓高堂,名伯,生卒年不詳。西漢魯(山東新泰龍廷)人,專治古代禮制。
》經秦火,而書不傳。漢興,生傳《士禮》十七篇,即今本《儀禮》,為當時今文禮學最早傳授者。
別    名
高堂伯
所處時代
西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魯(山東新泰龍廷)
主要成就
今文禮學最早傳授者
主要作品
《大
小戴禮》
本    名
高堂生
後    代
高堂隆
弟    子
戴德、戴聖、慶普

高堂生人物簡介

高堂生像 高堂生像 [1]
高堂生, [2]  系春秋齊卿高傒之後。因高傒食採高堂,因以為氏。秦始皇焚書後,典籍元存。誰能心記口誦,繼絕表微,擔當起傳授禮的重任呢?司馬遷論説:“許多學者都解説《禮》,而魯國的高堂生最得其根本。對禮制典章的研究,本來是從孔子開始的,然而經籍被諸侯所滅,都不存在了;到了秦始皇焚書,書簡散失更多,流傳到現在僅有《士禮》,高堂生能解説它。”(《史記·儒林列傳》)
高堂生授《禮》,先以《士禮》十七授蕭奮,蕭奮授孟卿,孟卿授後蒼,後蒼授戴德戴聖叔侄。二戴對禮學造詣尤深,所編《大、小戴禮》影響深遠,而其説皆“源於魯郡之高堂生”(《史記·儒林列傳》)。

高堂生後世紀念

唐代追封高堂生為“萊蕪伯”。《永樂大典》卷一八二二錄有高堂生像曰:
秦歷告窮,炎靈啓祚。篤生令人,允貞王度。
名教斯崇,禮文有素。勒充告成,式昭餘裕。
高堂生死後,葬於今新泰龍廷莊西,據《新泰縣誌》記載,清初時墓曾塌陷,穴中有石槨,“骨 盡露,狀甚奇偉,絕不類今人。槨旁有磚,朱鏤其上,雲:‘漢禮經博士高堂生。’”由當時鄉紳張相漢、庠生牛蘇等人捐金重修。到了乾隆年間,墳頭漸平,荒草侵沒,鄉民劉昆自願修其墓,並親自看護。
清初詩人、新泰知縣盧綋(1610~?)七言絕句《過苗莊謁高堂先生墓》,詠高堂生:
漢制相傳起叔孫,咸陽天子始知尊。
當年早見高堂禮,綿蕞區區何足論。
乾隆間新泰知縣江乾達有《謁高堂生墓懷古》之作,詩云:
玉皇山下樹蒙茸,遺墓豐碑氣鬱葱。
漢詔特隆經自授,秦交歷劫禮偏崇。
苔封馬鬣三秋雨,月照龍池萬古風。
晉謁祠堂精史在,篇留十七啓洪蒙。

高堂生相關史料

高堂生塑像 高堂生塑像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漢興,魯高堂生傳《士禮》十七篇。訖孝宣世,後倉最名。戴德、戴聖、慶普皆其弟子,三家立於學官”。
據《漢書藝文志註釋彙編》考證:《禮經》即《儀禮》。初名《士禮》。《士禮》所言,蓋古人進退揖讓之節,昏喪燕飲之道。十七篇,在漢代凡有三本:一為戴德本;二為戴聖本;三為劉向《別》本,即鄭玄所注本,亦即現今通行本。
其次第:一為《士冠禮》;二為《士昏禮》;三為《士相見禮》。此三篇為冠昏,冠以明成人,昏以合男女。四為《鄉飲酒》;五為《鄉射禮》;六為《燕禮》;七為《大射禮》。此四篇為鄉射。鄉以合鄉里;射以成賓主。八為《聘禮》;九為《公食大夫禮》;十為《覲禮》。此三篇為朝聘。朝以辨上下,聘以睦邦交。十一為《喪服》;十二為《士喪禮》;十三為《既文禮》;十四為《士虞禮》;十五為《特牲饋食禮》;十六為《少年牢饋食禮》;十七為《有司撤禮》。此七篇為喪祭。喪祭以仁父子,祭以嚴鬼神。冠昏、鄉射、朝聘、喪祭八者為禮之經,十七篇全包括了。徐生善為頌禮,而任禮官大夫;徐生之子及弟子多因善《頌禮》而升官,但多不通經,其子襄任大夫而至廣陵內史,弟子單次等為禮官大夫,瑕丘蕭奮以《禮》至淮陽太守。高堂生和徐生在《儀禮》的傳授和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高堂生弟子傳人

高堂生授《禮》,先以《士禮》十七授蕭奮,蕭奮授孟卿,孟卿授後蒼,後蒼授戴德戴聖叔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