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吉人

鎖定
高吉人(1899-1979),字善庭,國民黨將領,陝西省靖邊縣王渠子鄉油坊瓤子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初在杜聿明部任准尉,後歷任營長、團長等職。1942年,升至國民軍二〇〇師副師長。後二〇〇師奉命赴緬甸抗日。自緬甸歸國後,歷任第五軍、第七十軍軍長等職。淮海戰役後,經重慶到上海,攜家眷去台灣。在台灣歷任金門、馬祖駐防司令等職。1979年,高吉人病故於台北市。 [1]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高吉人
別    名
高善庭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9年
逝世日期
1979年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主要成就
參與緬甸戰役

高吉人人物生平

高吉人(1899—1979),陝西省靖邊縣王渠則鎮油坊凹村人,黃埔四期,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連、營、團、旅、師、軍長、副司令官等職,陸軍中將軍銜。幼年時因他胞兄高吉祥是清末補翎秀才,人尊稱高先生,所以當地人都稱他為高二先生。高二先生幼兒穎異,聰明好學,從小長懷大志,1917年考入橫山高小就讀,1920年考入榆林中學就讀至1924年畢業,就讀期間與劉志丹,李子洲,高崗等人頻接觸。畢業後赴安邊地方民團團部任教育副官。 [3] 
1925年8月,高吉人隻身回鄉探親,正遇安邊張家前來催糧,他便向四鄰宣傳劫富濟貧思想,組織羣眾拒交糧草。張家派人前來緝拿,在當地羣眾的掩護下,高吉人離鄉,在西安遇到同鄉黃埔一期生杜聿明,兩人一見如故。經杜聿明指點,高吉人於1926 年長途跋涉奔赴廣州報考黃埔軍校四期步科,時年24歲。  
黃埔軍校畢業後高吉人分配至杜聿明部下任排連長;先後在淞滬抗戰、武漢會戰、南京保衞戰、隨棗戰役、長城古北口抗戰、崑崙關戰役及中國遠征軍赴印緬抗戰中屢建戰功。1938 年,攻取廣西崑崙關界首陣地時,在第五軍任團長的高吉人,帶着由五九八團組織的敢死隊,奮戰一整天,殲滅日寇700餘人,其中包括擊斃日本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長中村正雄,並將中村正雄跪埋在崑崙山下,祭奠我軍陣亡將士,大長了我中華健兒的威風。  
1942年,高吉人任200師副師長,奉命率全師趕赴緬甸參加英軍對日作戰。由於英軍指揮不當,配合不力,致使200師被強於自己4倍兵力的日軍包圍。情況萬分危急,師長戴安瀾給部下各級指定代理人,並向妻兒留下遺言,誓死戰鬥到底。200師全體官兵在師長戴安瀾和副師長高吉人的帶領下,英勇拼殺,頑強堅守十二晝夜,最後成功突圍。不幸的是在回國途中,戴安瀾師長由於身中數彈,缺醫少藥,環境惡劣,壯烈殉國。高吉人臨危上任,帶領全師數千將士,在沒有給養、病疫流行的極度危難中,歷盡艱辛,最後渡過怒江,回到祖國的懷抱。蔣介石對200師官兵勉勵説,這次看到了黃埔精神,中國的黃埔精神戰勝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1944 年,高吉人任200師師長,奉命參加緬西反攻,增援怒江西岸,攻克龍陵、芒市,佔領遮放、畹町,最後打通滇緬公路,全殲日軍,圓滿完成遠征緬甸作戰任務,該師榮獲“虎師”之稱。當時國民黨中央日報曾以“功立域外,譽滿盟邦——200師在緬抗倭獲捷”為題對此做過專題報道。戰後高被提拔為第5軍副軍長,並獲頒四等雲麾勳章。
高吉人1949年去台後歷任金門防衞副司令官、台灣東部防守區副司令官、國民革命軍預備兵團副司令官等職。1968年退役,1979 年8月25日病逝於台北三軍總醫院。高吉人將軍在台病逝後發過訃告,中共陝西省委統戰部即時通知其親屬,從西安至靖邊為他祭奠,1980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曾播張生華同志寫的《遙祭高吉人將軍》一稿,真實地記錄了大陸親屬深切悼念他的情況。 [2] 

高吉人人物愛好

高吉人將軍愛好書法和作詩,寫得一手好毛筆字,尤為楷書見長。每遇連級以上人員陣亡,他必寫悼詩一首,以示紀念。但凡是陝北家鄉人陣亡,則不分官兵都作詩悼念,如張漢光(排長)是陝北靖邊王渠人,在緬甸畹町戰役中陣亡,他揮毫寫下《悼漢光》一詩:
遠征健兒張漢光,
橫掃畹町陣線亡。
異邦含淚祭英靈,
蘆船直指海東洋。 [2] 

高吉人所獲榮譽

1944年,高吉人所率200師復赴緬甸,在一次殘酷的反殲滅戰中,高部痛殲日寇,戰果輝煌。國民黨《中央日報》曾以《功立域外,譽滿盟邦——200師在緬抗倭獲捷》為題,在頭版頭條予以報道。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