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原切變線

鎖定
青藏高原上空切變線的簡稱。是高原夏季主要的降水系統。有豎切變線和橫切変線兩類。介於兩個小高壓之間的豎切變線,對天氣影響較小;而介於兩個副熱帶高屋之間的豎切變線,經常帶來強的降水天氣,但出現次數不多。橫切變線多由西風槽掃過高原時,由於槽的南端移速較慢逐漸轉向而形成,厚度不超過兩千米;它的初期在高原的北部帶有冷性結構,其餘時期都是暖性的。
中文名
高原切變線
外文名
plateaushearline
分佈區域
青藏高原的中部和東部
方    向
東北—西南向
範    圍
約在30—35°N範圍內
特    點
一般呈准靜止狀態

高原切變線簡介

青藏高原上空切變線的簡稱。是高原夏季主要的降水系統。 [1] 

高原切變線分類

有豎切變線和橫切変線兩類。介於兩個小高壓之間的豎切變線,對天氣影響較小;而介於兩個副熱帶高屋之間的豎切變線,經常帶來強的降水天氣,但出現次數不多。橫切變線多由西風槽掃過高原時,由於槽的南端移速較慢逐漸轉向而形成,厚度不超過兩千米;它的初期在高原的北部帶有冷性結構,其餘時期都是暖性的。 [1] 
根據高原切變線走向,高原切變線分為準東西向的橫切變線和準南北向移動性的豎切變線,橫切變線出現次數比豎切變線多一倍,橫切變線多出現 在30°N - 35°N之間的高原地區,橫切變線是唯一能夠在平均流場上清楚地表現出來的高原低值系統。豎切變線多出現在103°E高原陡坡地區和高原中部。橫切變線由於少動,所以在高原維持時間較長,過程降水量較大,但對高原東部天氣 影響較小,而豎切變線能移出高原,在高原上影響時間短,但是對中國東部地區天氣有明顯影響。橫切變雲帶的長度可貫穿整個高原東西,豎切變可貫穿整個高原南北,其寬度多數在4 ~ 6個緯距,影響整個高原。高原橫切變線和豎切變線的動力和熱力特徵不同。 [2] 

高原切變線特點

高原切變線西南段位於高原主體上空,一般呈准靜止狀態。從地面到400百帕高度上均存在,往往以400百帕圖上最清楚,是造成夏季高原陰雨天氣的重要天氣系統。 [1] 

高原切變線分佈範圍

高原切變線分佈在青藏高原的中部和東部,夏季常維持一條切變線,其方向多為東北—西南向,約在30—35°N範圍內活動。 [1] 

高原切變線意義

高原切變線對暴雨強對流系統的發生、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輻合動力作用誘發對流系統異常活躍,同樣,暴雨過程也會影響切變線上渦旋系統結構。那麼,積雲對流活動所造成的渦旋垂直通量對低渦切變線的發生、維持存在的作用,有必要對高原切變線和不同尺度天氣系統的相互作用過程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2] 
參考資料
  • 1.    大氣科學辭典編委會.大氣科學辭典:氣象出版社,1994
  • 2.    姚秀萍, 孫建元, 康嵐,等. 高原切變線研究的若干進展[J]. 高原氣象, 2014, 33(1):29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