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儼

(北齊宗室、大臣)

鎖定
高儼(558年~571年10月29日 [20]  ),字仁威,渤海郡蓨縣(今河北省景縣)人。北齊宗室大臣,官至大司馬,封爵琅琊王。武成帝高湛第三子,後主高緯同母弟,母為武成胡皇后 [14-15] 
高儼勇武過人,頗有膽氣,初封東平王,後擔任開府、侍中、中書監、京畿大都督、領軍將軍、御史中丞,遷司徒、大將軍、錄尚書事、大司馬,權傾朝野。北齊後主高緯即位後,改封琅琊王。武平二年(571年),高儼聯合侍中馮子琮發動政變,誅殺權臣和士開,從而得罪兄長高緯,被迫躲藏在胡太后宮中。 [3]  [7]  [11] 
武平三年(572年),高儼被高緯以狩獵為名誘出,後被劉桃枝殺害,年僅十四歲,被追封為楚恭哀帝。 [12] 
全    名
高儼
別    名
楚恭哀帝
仁威
諡    號
恭哀
所處時代
南北朝北齊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鄴城
出生日期
558年(天保九年)
逝世日期
571年10月29日(武平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主要成就
誅殺和士開 [7] 
最高官職
大司馬
爵    位
東平王→琅琊王

高儼人物生平

高儼受寵父皇

高儼,字仁威,北齊武成帝高湛第三子。起初高儼被封為東平王,高湛死後,改封琅琊王。高儼歷任開府侍中中書監京畿大都督領軍大將軍、領御史中丞司徒尚書令大將軍錄尚書事大司馬。從這一連串的頭銜中,不難看出高湛對他的器重和寵愛。 [3] 
早在北魏時期,每當御史中丞出巡,他們就要清道,即使在路上遇到皇太子,也是分路而行,不必給太子迴避讓路,王公大臣們看見中丞的儀仗來了,遠遠的就得停車,並要把拉車的牛牽到一邊,等中丞過去之後,再重新套車上路,如果迴避不及,他們就要被護威棒打翻。自從文宣帝高洋建立北齊之後,這種規定就漸漸停止了。但高湛寵愛高儼,所以高湛又重新恢復了北魏時期的舊制,讓高儼獨享中丞的威儀。高儼衣食住行的規格,也都跟當時皇太子高緯(即後來的北齊後主)完全一樣,如果高緯先得新奇的東西,而高儼卻沒有,手下的人就要遭殃。高湛一直讓高儼住在宮裏,連大臣朝拜的時候,也讓高儼坐在身旁。高湛到幷州巡視,高儼去為他送行,送到半路的時候高湛還不捨得讓高儼回去,乾脆帶着他一起到了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然後才讓高儼返回鄴城,高儼離開後不久,高湛又想念得落起淚來。河清四年(565年)四月,高湛聽了和士開祖珽等人的建議,把皇位傳給了高緯,自己做太上皇。對此,高儼很不服氣,他對高湛説:“我大哥性情懦弱,怎能當此大任呢?”高湛也感到高緯不如高儼聰明,所以一度想廢高緯而立高儼,但由於一些大臣反對,廢立之事就暫時放下了。天統四年(569年)十二月,高湛去世,高儼登上皇位的希望也隨之成為泡影。 [1]  [2]  [4-5] 

高儼誅殺奸臣

北齊政治黑暗,奸臣當道,當時只有十多歲的琅琊王高儼對此已經有了清楚的認識,他對和士開、穆提婆等人胡作非為,非常氣憤。和士開利用搜刮來的錢財,廣修府第、雕樑畫棟,窮極豪華。高儼很看不慣他,一次在上朝的時候,高儼大聲斥責和士開説:“別人修宅院,很快就完工了,你為什麼會修幾個月,而且你的資金是從哪裏來的?”和士開被嚇出一身冷汗。從此以後,和士開更怕高儼了,把他當成眼中釘。和士開對穆提婆説:“琅琊王高儼目光如電,懾人心魄,我們做的事逃不過他的眼睛,所以應想辦法儘早除掉他。” [6] 
武平二年(571年)初,高儼被高緯遷出皇宮,只准他每隔五天進宮見太后一次,接着,高緯又開始逐漸削弱其職權。高儼手下的治書侍御史王子宜、開府高舍洛、中常侍劉闢疆説:“殿下被疏遠,都是因為和士開在陛下面前搬弄是非,挑撥離間所致,不然何至如此呢?”高儼也認為再這樣下去,自己早晚會被和士開等人的讒言所害。於是他跟自己的姨夫馮子琮商量:“和士開穢亂宮掖,惑主誤國,罪惡深重,我想殺掉他,為國除害。”馮子琮想要廢掉高緯,改立高儼為帝,於是同意了高儼的看法,兩人一起商量計策。高儼以前在宮中待久了,知道高緯批閲奏章時從來不看內容,一筆勾過就完事了。於是高儼就決定讓王子宜上表彈劾和士開的罪行,請求將其治以死罪。這份奏章被馮子琮夾雜在其他奏章中交給了高緯。果然如高儼所料,高緯根本沒看奏章內容,就一筆勾過同意了。然後高儼立即找領軍將軍庫狄伏連説:“奉皇帝的命令,請你逮捕和士開。”庫狄伏連覺得事情太過突然,有些蹊蹺,便問馮子琮是怎麼回事,並讓他再上奏請示一次。馮子琮嚴肅地説:“既然琅琊王要奉旨行事,那還有假嗎?不用復奏了。”就這樣,和士開在早朝時,在神獸門前被庫狄伏連騙至御史台,和士開在那裏被逮住,被他綁在樁木之上。高儼怕夜長夢多,令馮永洛一刀結果了和士開的性命。 [1]  [2]  [7] 

高儼兄弟相爭

高儼本來只想殺掉和士開,但他手下的人對他説:“您已經犯了專殺之罪,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您不如把所有的奸臣都除掉算了。”於是,高儼帶着京城衞戍部隊三千多人駐紮在千秋門。高緯聽説高儼屯兵在千秋門,派劉桃枝帶着禁軍八十多人,召高儼入宮。高儼根本不理他,把劉桃枝綁了起來。高緯又讓馮子琮來召高儼,高儼説:“和士開罪該萬死,他讓父皇退位,又幾次讓母后到廟裏做尼姑,就是因為如此,我才要借皇上的名義殺了他,如果皇上認為我做的不對,要殺我,我也絕不逃脱罪責,如果不殺我,就請派陸令萱來接我進宮。”高儼這麼做,是想把陸令萱誘出來殺掉。陸令萱一聽高儼的回覆,早就被嚇得面如死灰,渾身抖得如篩糠一般。高緯又派韓長鸞來召高儼進宮。此時,廣寧王高孝珩和安德王高延宗剛好來到千秋門,他們倆都積極支持高儼除奸臣。高延宗説:“當年孝昭皇帝殺楊愔的時候,只帶了八十人入宮,你如今有幾千人,那還怕什麼?” [8] 
高緯一看形勢十分危急,於是急召大將軍斛律光護駕,斛律光是高緯的岳父,他當然要支持高緯。但斛律光對於和士開被殺的消息倒是十分開心,還拍着手大笑説:“龍子做事,天生就跟平常人不一樣!”斛律光見到高緯,勸他不必緊張,説這只是高儼在鬧着玩。高緯隨斛律光來到千秋門,斛律光大聲説:“皇上駕到!”結果高儼的士兵都被斛律光嚇跑了。高緯立在橋上,讓高儼走過來。斛律光走到高儼面前,説:“天子的弟弟殺個人而已,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隨後斛律光強行拽着高儼,來到高緯面前,説:“琅琊王高儼年紀還小,做事魯莽,等他長大以後就好了。希望陛下不要追究其罪責了。”高緯用刀背狠狠地暴打了高儼一頓後,把他放走了。但高緯把庫狄伏連、高舍洛、王子宜等人捉起來,親自用箭把他們射死,又讓人把他們肢解,把屍體拿到街頭去示眾。馮子琮後來也被賜死。高緯還想把與高儼有聯繫的所有官吏全部殺掉,斛律光考慮到這些人大多是權貴大臣的子弟,勸高緯不要殺他們,趙彥深也勸高緯,讓他只追究帶頭者的罪責就行了。於是,和高儼有聯繫的官吏,或是被免官,或被罷職,或被流放。 [9] 
雖然高儼沒有被治罪,但那些奸佞小人都不打算放過他,不斷地在高緯面前説他的壞話。陸令萱説:“別人都説琅琊王高儼聰明勇武,有氣魄,有遠見,當今無人能望其項背。我感覺他有天子之相,特別是自從他殺了和士開以後,我心裏總不安分。萬一他要先發制人,那我們可就不好辦了。”和士開的好友何洪珍向高緯進讒言,請求殺死高儼,祖珽也用周公殺管叔、季友殺慶父的故事,來勸説高緯殺掉高儼。聽了這些人的話之後,高緯便下定決心要殺掉高儼。 [1]  [2]  [10] 

高儼被害身亡

自從高儼殺死和士開之後,胡太后知道高緯不會輕易放過高儼,便千方百計地保護高儼,她先是把高儼接進宮中,跟她住在一起。為了防止別人下毒,胡太后替高儼嘗飯。所以高緯一時之間也無法對高儼下手。一天,高儼去了晉陽,高緯趁機派出右衞大將軍趙元侃殺他。但趙元侃是忠烈之士,説:“臣過去侍奉先帝,知道先帝非常喜歡琅琊王,陛下讓我殺他,我寧願把自己殺了,也不能做這種事!”高緯很生氣,把趙元侃降為豫州刺史,又把他趕出朝廷。 [11] 
武平三年(572年)九月,秋高氣爽,正是打獵的好機會,高緯和高儼都喜歡打獵,高緯打算用邀請高儼打獵為名義,把他從太后身邊誘出。高緯先稟告太后説:“明天早晨,朕想邀請高儼出去打打獵,散散心。”第二天四更,高緯派人來叫高儼,胡太后以為他們真的是去打獵,也就沒有阻攔。高儼有些疑慮,遲疑着不肯前去。陸令萱對他説:“你皇兄請你去,你怎能拒絕呢?”結果高儼剛走進永巷,就被埋伏在那裏的劉桃枝捉住了。高儼發現上當了,大喊太后救命,劉桃枝用布塞住他的嘴,用袍子矇住他的頭,把他帶到大明宮內。隨後高緯下令處死了高儼,也沒脱掉高儼的靴子,直接用草蓆把屍體裹起來,埋在宮殿內。高儼死時年僅十四歲。高緯派人向胡太后稟告此事,胡太后跑到埋葬高儼的地方大哭,才哭了十幾聲,便被推擁進殿中。武平四年(573年)三月,高緯把他改葬至鄴城西。為了安慰胡太后,追諡高儼為楚恭哀帝。 [12] 

高儼主要影響

高儼誅殺奸臣

北齊後主時期,和士開、陸令萱、駱提婆等一幫奸詐之徒,勾引朋黨,擅權誤國,政治一片黑暗。 [6]  [18]  時年十四歲的高儼不滿奸臣當道,在王子宜等人的建議下,計劃除掉和士開。武平二年(571年),高儼與馮子琮誘使高緯下達了處死和士開的命令,然後他們將和士開誘騙至御史台處決。 [17] 

高儼與兄爭權

高儼誅殺和士開後,帶領三千兵馬駐紮在千秋門,仍不肯離開,將自己的兄長北齊後主高緯嚇得魂不附體,高緯以為自己命不久矣,還哭着去找胡太后訣別。最後,高緯請出在軍中有威望的大將軍斛律光對付高儼,在斛律光的震懾下,高儼的軍隊潰散而逃。至此,高儼的政變宣告失敗,雖然和士開已死,但陸令萱等禍國殃民的奸臣得以苟延殘喘,高儼的黨羽高舍洛、王子宜等人也被高緯處死。 [9]  [16]  [19] 

高儼歷史評價

李百藥《北齊書》:“琅琊雖無師傅之資,而早聞氣尚。士開淫亂,多歷歲年,一朝剿絕,慶集朝野,以之受斃,深可痛焉。然專戮之釁,未之或免,贈帝諡恭,矯枉過直,觀過知仁,不亦異於是乎?” [2] 

高儼軼事典故

高儼不懼疼痛

高儼年幼時,患有喉疾,醫生往他喉嚨插針,但他連眼睛都不眨一下。 [2]  [13] 

高儼白馬佛塔

鄴城北邊有白馬佛塔,是石季龍專為澄公建造的。高儼打算整修一遍佛塔。巫師進諫説:“若是整修此塔,鄴城就要失去主人。”但高儼不聽,翻修到佛塔第二層時,突然出現一條長數丈的白蛇,很快地爬走了。數旬後,高儼政變失敗。 [22] 

高儼人際關係

高儼父母

  • 父親:北齊武成帝高湛。 [14] 
  • 母親:北齊胡太后。 [14] 

高儼妻子

李氏,李祖欽之女。 [21] 

高儼兄弟姐妹

  • 兄長:北齊後主高緯。 [14] 
  • 兄長:南陽王高綽 [2] 

高儼史料索引

《北齊書·卷十二·列傳第四》 [2] 
參考資料
  • 1.    車吉心主編.《中國宰相全傳》上: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397頁
  • 2.    《北齊書 卷十二 列傳第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3-27]
  • 3.    《北齊書·卷十二·列傳第四》:琅邪王儼,字仁威,武成第三子也。初封東平王,拜開府、侍中、中書監、京畿大都督、領軍大將軍、領御史中丞,遷司徒、尚書令、大將軍、錄尚書事、大司馬。
  • 4.    《北齊書·卷十二·列傳第四》:魏氏舊制,中丞出,清道,與皇太子分路行,王公皆遙住車,去牛,頓軛於地,以待中丞過,其或遲違,則赤棒棒之。自都鄴後,此儀浸絕,武成欲雄寵儼,乃使一依舊制。初從北宮出,將上中丞,凡京畿步騎,領軍之官屬,中丞之威儀,司徒之鹵簿,莫不畢備。
  • 5.    《北齊書·卷十二·列傳第四》:儼恆在宮中,坐含光殿以視事,諸父皆拜焉。帝幸幷州,儼常居守,每送駕,或半路,或至晉陽,乃還。王師羅常從駕,後至,武成欲罪之,辭曰:“臣與第三子別,留連不覺晚。”武成憶儼,為之下泣,舍師羅不問。儼器服玩飾,皆與後主同,所須悉官給。於南宮嘗見新冰早李,還,怒曰:“尊兄已有,我何意無!”從是,後主先得新奇,屬官及工匠必獲罪。太上、胡後猶以為不足。儼常患喉,使醫下針,張目不瞬。又言於帝曰:“阿兄懦,何能率左右?”帝每稱曰:“此黠兒也,當有所成。”以後主為劣,有廢立意。武成崩,改封琅邪。
  • 6.    《北齊書·卷十二·列傳第四》:儼以和士開、駱提婆等奢恣,盛修第宅,意甚不平,嘗謂曰:“君等所營宅早晚當就,何太遲也。”二人相謂曰:“琅邪王眼光奕奕,數步射人,曏者暫對,不覺汗出,天子前奏事尚不然。”由是忌之。
  • 7.    《北齊書·卷十二·列傳第四》:武平二年,出儼居北宮,五日一朝,不復得每日見太后。四月,詔除太保,餘官悉解,猶帶中丞,督京畿。以北城有武庫,欲移儼於外,然後奪其兵權。治書侍御史王子宜與儼左右開府高舍洛、中常侍劉闢疆説儼曰:“殿下被疏,正由士開間構,何可出北宮入百姓叢中也。”儼謂侍中馮子琮曰:“士開罪重,兒欲殺之。”子琮心欲廢帝而立儼,因贊成其事。儼乃令子宜表彈士開罪,請付禁推。子琮雜以他文書奏之,後主不審省而可之。儼誑領軍厙狄伏連曰:“奉敕令軍收士開。”伏連以諮子琮,且請覆奏。子琮曰:“琅邪王受敕,何須重奏。”伏連信之,伏五十人於神獸門外,詰旦,執士開送御史。儼使馮永洛就台斬之。
  • 8.    《北齊書·卷十二·列傳第四》:儼徒本意唯殺士開,及是,因逼儼曰:“事既然,不可中止。” 儼遂率京畿軍士三千餘人屯千秋門。帝使劉桃枝將禁兵八十人召儼。桃枝遙拜,儼命反縛,將斬之,禁兵散走。帝又使馮子琮召儼,儼辭曰:“士開昔來實合萬死,謀廢至尊,剃家家頭使作阿尼,故擁兵馬欲坐着孫鳳珍宅上,臣為是矯詔誅之。尊兄若欲殺臣,不敢逃罪,若放臣,願遣姊姊來迎臣,臣即入見。”姊姊即陸令萱也,儼欲誘出殺之。令萱執刀帝后,聞之戰慄。又使韓長鸞召儼,儼將入,劉闢疆牽衣諫曰:“若不斬提婆母子,殿下無由得入。”廣寧、安德二王適從西來,欲助成其事,曰:“何不入?”闢疆曰:“人少。”安德王顧眾而言曰:“孝昭帝殺楊遵彥,止八十人,今乃數千,何言人少?”
  • 9.    《北齊書·卷十二·列傳第四》:乃急召斛律光,儼亦召之。光聞殺士開,撫掌大笑曰:“龍子作事,固自不似凡人。” 入見後主於永巷。帝率宿衞者步騎四百,授甲將出戰。光曰:“小兒輩弄兵,與交手即亂。鄙諺雲‘奴見大家心死’,至尊宜自至千秋門,琅邪必不敢動。”皮景和亦以為然,後主從之。光步道,使人出曰:“大家來。”儼徒駭散。帝駐馬橋上,遙呼之,儼猶立不進。光就謂曰:“天子弟殺一漢,何所苦。”執其手,強引以前。請帝曰:“琅邪王年少,腸肥腦滿,輕為舉措,長大自不復然,願寬其罪。”帝拔儼帶刀環亂築辮頭,良久乃釋之。收伏連及高舍洛、王子宜、劉闢疆、都督翟顯貴於後園,帝親射之而後斬,皆支解,暴之都街下。文武職吏盡欲殺之。光以皆勳貴子弟,恐人心不安,趙彥深亦云《春秋》責帥,於是罪之各有差。
  • 10.    《北齊書·卷十二·列傳第四》:陸令萱説帝曰:“人稱琅邪王聰明雄勇,當今無敵,觀其相表,殆非人臣。自專殺以來,常懷恐懼,宜早為計。”何洪珍與和士開素善,亦請殺之。未決,以食輿密迎祖珽問之,珽稱周公誅管叔,季友鴆慶父,帝納其言。
  • 11.    《北齊書·卷十二·列傳第四》:自是太后處儼於宮內,食必自嘗之。以儼之晉陽,使右衞大將軍趙元侃誘執儼。元侃曰:“臣昔事先帝,日見先帝愛王,今寧就死,不能行。”帝出元侃為豫州刺史。
  • 12.    《北齊書·卷十二·列傳第四》:九月下旬,帝啓太后曰:“明旦欲與仁威出獵,須早出早還。”是夜四更,帝召儼,儼疑之。陸令萱曰:“兄兄喚,兒何不去?”儼出至永巷,劉桃枝反接其手。儼呼曰:“乞見家家、尊兄!”桃枝以袂塞其口,反袍矇頭負出,至大明宮,鼻血滿面,立殺之,時年十四。不脱靴,裹以席,埋於室內。帝使啓太后,臨哭十餘聲,便擁入殿。明年三月,葬於鄴西,贈諡曰楚恭哀帝,以慰太后。
  • 13.    《北齊書·卷十二·列傳第四》:儼常患喉,使醫下針,張目不瞬。
  • 14.    《北齊書·卷十二·列傳第四》:武成十三男:胡皇后生後主及琅邪王儼。
  • 15.    《北齊書·卷十二·列傳第四》:琅邪王儼,字仁威,武成第三子也。
  • 16.    《北齊書·卷十二·列傳第四》:儼遂率京畿軍士三千餘人屯千秋門。帝使劉桃枝將禁兵八十人召儼。桃枝遙拜,儼命反縛,將斬之,禁兵散走。
  • 17.    《北齊書·卷十二·列傳第四》:治書侍御史王子宜與儼左右開府高舍洛、中常侍劉闢疆説儼曰:“殿下被疏,正由士開間構,何可出北宮入百姓叢中也。”儼謂侍中馮子琮曰:“士開罪重,兒欲殺之。”子琮心欲廢帝而立儼,因贊成其事。儼乃令子宜表彈士開罪,請付禁推。子琮雜以他文書奏之,後主不審省而可之。儼誑領軍厙狄伏連曰:“奉敕令軍收士開。”伏連以諮子琮,且請覆奏。子琮曰:“琅邪王受敕,何須重奏。”伏連信之,伏五十人於神獸門外,詰旦,執士開送御史。儼使馮永洛就台斬之。
  • 18.    《北齊書·卷八·帝紀第八》:任陸令萱、和士開、高阿那肱、穆提婆、韓長鸞等宰制天下,陳德信、鄧長顒、何洪珍參預機權。各引親黨,超居非次,官由財進,獄以賄成,其所以亂政害人,難以備載。
  • 19.    《北齊書·卷十二·列傳第二》:後主泣啓太后曰:“有緣更見家家,無緣永別。”
  • 20.    《資治通鑑·陳紀四》:(北齊武平三年九月)庚午,帝啓太后曰:“明旦欲與仁威早出獵。”夜四鼓,帝召儼,儼疑之。陸令萱曰:“兄呼,兒何為不去!”儼出,至永巷,劉桃枝反接其手。儼呼曰:“乞見家家、尊兄。”桃枝以袖塞其口,反袍矇頭負出,至大明宮,鼻血滿面,拉殺之,時年十四。
  • 21.    《北齊書·卷十二·列傳第四》:儼妃李祖欽女也,進為楚帝后,居宣則宮,齊亡,乃嫁焉。
  • 22.    《北齊書·卷十二·列傳第四》:鄴北城有白馬佛塔,是石季龍為澄公所作。儼將修之,巫曰:"若動此浮圖,此城失主。"不從,破至第二級,得白蛇,長數丈,迴旋失之。數旬而敗。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