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健君

鎖定
高健君(1919年—1969年3月8日),字墨亭,又名高尊翰,化名方剛,1919年出生在榆中縣小康營一個農民家庭。 [3]  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小學教員。教導主任,支部書記、總支書記、縣委組織部長、工委書記、甘肅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政府監察委員,省委書記處書記、省總工會主席、省政協副主席等職。 [4]  1969年3月8日逝世。 [2] 
中文名
高健君
別    名
方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甘肅省榆中縣
出生日期
1919年
逝世日期
1969年3月8日
原    名
高尊翰

高健君人物生平

高健君,原名高尊翰, [1]  又名方剛,1919年出生在榆中縣小康營一個農民家庭。 [3]  幼年讀私塾,後考入蘭州一中。1936年他和同學一起宣傳抗日,被校方開除。同年8月,經謝覺哉介紹,奔赴延安,在陝北公學學習,後又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春,中共中央西北局派他到隴南徽縣做地下工作,從此,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留下了他的許多傳奇故事。
高健君以小學教員的身份為掩護,建立組織,發展壯大黨的力量。1939年4月,高健君組建了中共徽縣縣委。之後,他又去清水一帶開展黨的地下工作。1945年底,受組織派遣,高健君到徽縣聯絡與上級失去聯繫3年多的隴南地下黨組織。到徽縣後,高健君很快恢復了與隴南黨組織和甘工委的聯繫,並向隴南地下黨組織傳達了黨的“七大”會議精神,落實了甘工委關於整頓組織、加強黨員教育、放手發動羣眾、發展黨的組織、建立武裝力量的指示。之後,他來回奔波於隴南各縣,在白色恐怖下,經歷了種種困難和風險,組織發動羣眾,開展敵後鬥爭。
1946年4月,甘工委決定成立以高健君等人組成的“甘南民變工作委員會”,他們的工作受到西北局和甘工委的表揚。“甘南民變工作委員會”撤銷後,成立隴右工委,高健君任工委書記。隴右黨的武裝鬥爭,在高健君的帶領下,從與敵人戰鬥到鋤奸、反霸鬥爭,各項工作都蓬勃開展,給敵人以沉重打擊。
1948年底,上級決定調高健君到隴南工委工作。高健君到隴南後,成立了中共隴南工委,並任工委書記。當時,隴南地區的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活動比較活躍的伏家鎮進行了兩次圍剿,他領導遊擊隊,與敵人周旋了兩個多月。1949年9月26日,在駱駝口與敵軍戰鬥了1個多小時,突破了敵人的封鎖線,在天水縣李子園與南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會師。配合解放軍解放了徽縣、成縣和兩當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高健君先後擔任中共甘肅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省委第二書記、省政協主席等職。“文化大革命”期間,高健君遭到不公正對待。1969年3月8日,高健君逝世,享年50歲。 [2] 

高健君人物事蹟

高健君組織羣眾參與抗日救亡運動

1938年9月,高健君奉組織之命在蘭州、榆中一帶做地下工作。他經常奔波於城市、農村之間,在工人、農民、士兵、學生、知識分子中,開展共產主義宣傳活動。並根據黨組織的指示,發展了一批地下黨員,在一些地方建立了黨支部,壯大了黨的力量。1939年春天,中共甘肅工委(以下簡稱“甘工委”)派高健君到徽縣做地下工作。他以伏家鎮小學教員的公開身份作掩護,開展抗日救亡活動,並積極慎重地發展黨員,在伏家鎮小學建立了黨的第一個學生支部,並建立了黨組織領導下的學生羣眾組織。
徽縣地下黨組織建立之後,高健君和其他黨組織成員,利用學校教員的方便條件向學生灌輸革命思想,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教育學生在祖國危亡之時,要挺身而出,誓死不做亡國奴。作文課,讓學生給前方將士寫慰問信;音樂課,教學生唱《義勇軍進行曲》《大路歌》《大刀進行曲》《游擊隊之歌》等抗戰歌曲;美術課,教學生書寫抗戰標語,畫諷刺漢纖、賣國賊的漫畫。同時,舉辦時事演講會,組織抗日救亡宣傳隊、歌詠隊,編演抗日劇目。一時,抗日救亡熱潮在學校蓬勃興起。在此基礎上,他又和其他同志一起把抗日救亡活動由學校引向社會,逢廟會、集日,在街頭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罵漢好》《漢好的下場》等抗日劇目,演唱和教唱抗日歌曲,張貼抗日標語,散發抗日傳單,喚醒民眾,團結一致,堅持抗戰,使抗日救亡運動在徽縣城鄉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1939年4月,伏家鎮區長康篤貪污抗日捐款,欺壓婦女,敲詐百姓,引起民眾公憤。高健君領導學生和民眾百餘人,高呼着“打倒貪官污更”等口號,分兩路衝進區公所,找康篤算賬説理。康篤從後院倉皇逃跑,區公所會計鳴槍同嚇,學生毫不畏懼,奪下手槍,用石塊砸壞。次日,縣府將校長扣留,更激起師生義憤。高健君通過“學生自治會”號召全校師生罷課,並向縣政府遞交請願書。伏家鎮小學師生的正義鬥爭得到北街小學、泥陽小學師生和廣大民眾的支持,紛紛派代表到伏小聲援慰問。政府怕事態擴大,只好將校長放回,地下黨組織領導的學生運動取得了勝利。 [3] 

高健君發展隴右地區革命力量

1946年,為加強對農民武裝的領導,甘工委派高健君到隴渭地區開展工作。1947年2月,中共隴渭支部在隴西傾家門馬家大山成立。4月,高健君派人赴邊區向甘工委彙報建立隴渭支部和組織發展狀況,請示建立黨的領導機構。8月,高健君到邊區向甘工委詳細彙報了甘南農民起義情況及黨的建設和游擊隊活動情況,受到西北局、甘工委的表揚,甘工委決定成立隴右工委,高健君任工委書記。
隴右黨的武裝鬥爭,在高健君的領導下,從襲擊敵人到除好、反霸,蓬勃開展起來。1947年6月,隴右工委得知漳縣鹽井鎮駐有國民黨部隊的一個連,決定奪取敵人的武器武裝自己。工委根據偵察情況,確定利用鹽井鎮逢集日行動。游擊隊共抽30多名武工隊員,分3個小組,經80華里急行軍到達鹽井鎮。經過前後不到1小時的戰鬥,繳獲敵長短槍19支,子彈1000餘發,並釋放了50餘名被抓的壯丁。鹽井奪槍後,工委又得知國民黨沸河辦事處設在會川樓寺一個農家院裏,臨近堡上駐林警隊一個班。這個辦事處仗勢敲詐勒索,魚肉百姓,民憤很大,當地羣眾和黨員要求游擊隊予以懲處。高健君派人率9名武工隊員,於1947年9月26日9時左右,趁林警隊去辦事處吃飯之機,沒動一槍一彈,全部俘虎了辦事處和林警隊的人,繳獲手槍2支、衝鋒槍1支、步槍2支,軍衣數套和一批法幣。1947年農曆十一月,隴右工委又組織了安遠鎮反霸奪槍鬥爭。高健君和武工隊員一樣化裝成擔柴賣草的“挑子客”,睡草鋪、鑽寒窯、吃炒麪、喝菜湯。這次反霸奪槍鬥爭,由於行軍距離遠,新參加的同志多,加之敵人武裝力量強,每向安遠接近一站,隊員們戰的心情就增加一分。高健君看出了武工隊員的情緒。到最後一個宿營地,他輕鬆自若地和隊員們在一起,讓大家談各自的出身和家史,然後深入淺出地説:“咱們都有一本不同的苦難史,這些苦難是誰造成的,當然是封建政權、地主老財,只要弟兄們堅強些,勇敢些,為死去的親人報仇,和地主老財幹到底,咱們的苦難才能到頭,才會有好日子過。”一席話,消除了隊員們的戰情緒。戰鬥中,不管是老隊員,還是新隊員,打得都很勇敢,逼得惡霸龜縮在堡裏,只待外援。這次行動,繳獲自衞隊步槍6支,手槍1支,各種子彈100多發,手榴彈3枚,大煙土10多兩,銀圓60多塊,打死敵人班長1名。1948年8月,高健君帶領工委全體成員和20餘名武工隊員,經過長途跋涉,奔赴榆中縣水家坡,分別奪取了清源鄉公所和天蘭鐵路第八分站全部武器,打死敵人1名,打傷1名。
從1947年至1948年秋,在敵人“清剿”最頻繁的階段,隴右黨組織先後經歷幾十次戰鬥,高健君和全體武工隊員一起,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打擊了敵人的器張氣焰,繳獲了一大批槍支彈藥,壯大了隴右地區的革命力量。在那艱難困苦的歲月裏,高健君和廣大武工隊員建立了兄弟般的革命友誼,武工隊員們親切地稱他為“方哥”(高健君當時化名方剛)。 [3] 

高健君社會評價

《新民主主義時期榆中縣黨史資料彙編》(上):他那始終不渝的革命信念,勇於進取的革命精神,踏實細緻的工作作風,給隴南山區的人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他為隴南、隴右地下黨組織的建設和工作組創立做出了重大貢獻。 [3] 
參考資料
  • 1.    高健君:功昭隴上銘豐績  .蘭州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7-21]
  • 2.    《高健君:功昭隴上銘豐績》,《甘肅日報》2009年7月24日
  • 3.    中共榆中縣委黨史辦公室編,新民主主義時期榆中縣黨史資料彙編 上,甘肅文化出版社,2022.03,第284-288頁
  • 4.    劉廣州,塗良惠主編,工會工作實用大全,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07,第2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