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保融

鎖定
南平貞懿王高保融(920年―960年),字德長,陝州峽石(今河南三門峽)人,南平文獻王高從誨第三子,南平第三位國君,948年―960年在位。
乾祐元年(948年),高從誨去世,高保融繼位。高保融性情迂腐緩慢,無才智能力,因此事無大小,皆委任其弟高保勗高保勖)決斷。
高保融在位時期,稱臣於後周,並曾勸説南唐後蜀向後周稱臣。建隆元年(960年),北宋建立後,高保融愈發恐懼,因此一年內三次向北宋進貢。同年高保融病逝,死後追贈太尉,諡號貞懿王(一作正懿王)。因其子高繼衝年幼,故遺命其弟高保勗繼位。
全    名
高保融
德長
諡    號
貞懿王(一作正懿王)
封    號
渤海郡王(後周封)、南平王(後周改封)
所處時代
五代十國(南平)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920年
逝世日期
960年9月20日
在位時間
948年 至 960年
前    任
南平文獻王高從誨
繼    任
荊南節度使高保勖
籍    貫
陝州峽石(位於今河南省三門峽市)

高保融人物生平

高保融繼承王位

高保融,字德長,是南平文獻王高從誨第三子,初任太子舍人、檢校司空、節度副使、峽州刺史等。
後漢乾祐元年(948年)十月,高從誨卧牀病重,任命其子高保融兼領內外兵事務。十月二十八日,高從誨去世,高保融繼位。 [1]  十二月初三日,後漢朝廷任命高保融為荊南節度使 [2]  、同平章事。 [3]  後歷封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江陵尹等。 [4] 
後漢乾祐二年(949年),後漢加任高保融為檢校太師,兼任侍中。 [5] 
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後周加任高保融兼任中書令,封渤海郡王。 [6-7]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後周進封高保融為南平王 [8-9]  後周世宗柴榮繼位後,加任高保融為守中書令。 [10] 

高保融隨攻南唐

後周顯德四年(958年)正月,柴榮率軍攻打南唐,高保融派遣指揮使魏璘率領一百艘戰船、三千士兵從夏口出兵,順長江東下協助後周攻打南唐,直抵鄂州。 [11]  不久大敗南唐軍隊。於是高保融派遣客將劉扶帶書信前往南唐,勸其向後周稱臣。後唐國主李璟於是向後周稱臣,柴榮得到高保融給南唐的書信,非常高興,三月二十二日,柴榮詔令南平軍隊返回本國,並賜給高保融一萬匹(一作一百匹)絹帛。 [12-13] 

高保融勸蜀稱臣

後周顯德四年(958年)六月,高保融派遣使者出使後蜀,勸説後蜀皇帝孟昶向後周稱臣。孟昶回覆説,去年派胡立送致書信給後周而未予答覆。 [14] 
十月,高保融再次給孟昶去信,規勸他向後周投降稱臣,孟昶召集將相商議此事,大臣李昊説:“聽從他就是國君先父的恥辱,違揹他周朝軍隊必定到達,眾將能夠抵禦周軍嗎?”眾將都説:“依靠陛下的聖明,江山的險固,豈能望風投降!秣馬厲兵長期戰備,正是為了今日抵禦外敵。我們請求用生命來保衞國家!”十月二十一日,孟昶命令李昊起草回信,慷慨陳辭拒絕勸降。 [15]  同月,高保融上奏後周,説聽聞王師將要征伐後蜀,請求率領水軍趕赴三峽,柴榮詔令嘉獎他。 [16] 

高保融因病去世

高保融性情迂腐緩慢,沒有什麼才智和能力,無論事情大小,都委任其弟高保勗高保勖)決定。高保融的堂叔高從義預謀作亂,其黨徒高知訓向高保融告發,高保融將高從義流放到松滋後處死。 [17] 
顯德六年(959年),柴榮去世,其子後周恭帝柴宗訓繼位,加任高保融為守太保。 [18]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後,高保融愈發感到恐懼,因此一年之間三次向北宋進貢。同年八月,高保融因病去世,時年四十一歲,死後追贈太尉,諡號貞懿王(一作正懿王)。 [19-20]  因其子高繼衝年幼,故遺命高保勗繼位。 [21] 

高保融歷史評價

高保融人際關係

高保融父祖

祖父:高季興,南平武信王。 [22] 
父親:高從誨,南平文獻王。 [22] 

高保融兄弟

  • 哥哥
高保勳,高保融長兄。 [22] 
高保正,高保融次兄。 [3] 
  • 弟弟
高保紳,曾出使後周。 [22] 
高保寅,光化軍節度使。 [23] 
高保勗,高保融十弟,南平貞安王。 [22] 

高保融兒子

高繼衝,高保融長子 [23]  ,南平德仁王。 [22] 
高繼充,歸州刺史。 [23] 

高保融史籍記載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襲列傳二》 [24] 
《新五代史·卷六十九·南平世家第九》 [22]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八至卷二百九十四
《宋史·卷四百八十三·列傳第二百四十二》 [23]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八》:荊南節度使南平文獻王高從誨寢疾,以其子節度副使保融判內外兵馬事。癸卯,從誨卒;保融知留後。
  • 2.    《新五代史·卷六十九·南平世家第九》:保融字德長。從誨時,為節度副使,兼峽州刺史。從誨卒,拜節度使。
  • 3.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八》:十二月,丁丑,以高保融為荊南節度使、同平章事。
  • 4.    《宋史·卷四百八十三·列傳第二百四十二》:從誨生保融,以長興初蔭補太子舍人,賜緋。晉天福中,制授檢校司空、判內外諸軍,俄遷節度副使。開運末,領峽州刺史,累加至檢校太傅。漢初,從誨卒,權知軍府事,制授起復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江陵尹、荊南節度、荊歸峽觀察使,遣翰林使郭允明賜衣幣。
  • 5.    《宋史·卷四百八十三·列傳第二百四十二》:乾祐二年,加檢校太師兼侍中。
  • 6.    《新五代史·卷六十九·南平世家第九》:廣順元年,封渤海郡王。
  • 7.    《宋史·卷四百八十三·列傳第二百四十二》:周廣順初,加兼中書令,封勃海郡王,正衙命使禮部尚書王易、副使刑部郎中景範發冊命,仍賜禮服冠劍。
  • 8.    《新五代史·卷六十九·南平世家第九》:顯德元年,進封南平王。
  • 9.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襲列傳二》:(高從誨)漢乾祐元年冬十一月,以疾薨於位。詔贈尚書令,諡曰文獻。子保融嗣,位至荊南節度使、守太傅、中書令,封南平王。
  • 10.    《宋史·卷四百八十三·列傳第二百四十二》:顯德初,進封南平王。世宗即位,加守中書令。
  • 11.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四》:高保融遣指揮使魏璘將戰船百艘東下會伐唐,至於鄂州。
  • 12.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四》:癸卯,詔吳越、荊南軍又歸本道;賜錢弘俶犒軍帛三萬匹,高保融一萬匹。
  • 13.    《新五代史·卷六十九·南平世家第九》:世宗徵淮,保融遣指揮使魏璘率兵三千,出夏口以為應。又遣客將劉扶奉箋南唐,勸其內附。李景稱臣,世宗得保融所與箋,大喜,賜以絹百匹。
  • 14.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四》:高保融遣使勸蜀主稱藩於周,蜀主報以前歲遣胡立致書於周而不答。
  • 15.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四》:高保融再遺蜀主書,勸稱臣於周,蜀主集將相議之,李昊曰:“從之則君父之辱,違之則周師必至,諸將能拒周乎?”諸將皆曰:“以陛下聖明,江山險固,豈可望風屈服!秣馬厲兵,正為今日。臣等請以死衞社稷!”丁酉,蜀主命昊草書,極言拒絕之。
  • 16.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四》:高保融奏,聞王師將伐蜀,請以水軍趣三峽,詔褒之。
  • 17.    《新五代史·卷六十九·南平世家第九》:保融性迂緩,無材能,而事無大小,皆委其弟保勖。其從叔從義謀為亂,為其徒高知訓所告,徙之松滋而殺之。
  • 18.    《宋史·卷四百八十三·列傳第二百四十二》:六年,恭帝即位,加守太保。
  • 19.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襲列傳二》:皇朝建隆元年秋卒。諡曰貞懿。
  • 20.    《宋史·卷四百八十三·列傳第二百四十二》:是歲八月,卒,年四十一。廢朝三日,遣儀鸞使李繼超賜賻物,兵部尚書李濤、兵部郎中率汀持節冊贈太尉,諡正懿。
  • 21.    《新五代史·卷六十九·南平世家第九》:宋興,保融懼,一歲之間三入貢。建隆元年,以疾卒,年四十一,贈太尉,諡曰貞懿。弟保勖立。
  • 22.    《新五代史·卷六十九·南平世家第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2-25]
  • 23.    《宋史·卷四百八十三·列傳第二百四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2-14]
  • 24.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襲列傳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2-1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