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髂,漢語二級 [4]  ,讀作髂(qià) ,〔髂骨〕腰部下面腹部兩側的骨,左右各一,下緣與恥骨坐骨聯成髖骨。亦稱“腸骨” [5] 
中文名
拼    音
qià
符號拼音
ㄑㄧㄚˋ
組    詞
~骨 腰部下面腹部兩側的骨,左右各一,略呈長方形,上緣略呈弓形,下緣於恥骨和坐骨相連而行成髖骨。也叫腸骨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骨客
漢字部件分解: 骨宀夂口
筆順編號: 255452511445354251
筆順讀寫: 豎折折捺折豎折橫橫捺捺折撇折捺豎折橫 [1]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qià
〈名〉
髂骨 [ilium]。骨盆兩側各三塊骨中後上方的一塊,在人體內,它與坐骨和恥骨連接形成髖臼的一部分,上部寬大,下部狹窄 [2]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枯駕切《集韻》《韻會》丘駕切《正韻》枯架切, 𠀤䶗去聲。《玉篇》腰骨。《前漢·揚雄傳》折骨拉髂 [3] 

音韻參考

[廣 韻]:枯駕切,去40禡,qià,假開二去麻溪
[粵 語]:kaa3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