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骹,漢語漢字,拼音是qiāo,xiāo。意思是胸脅交分之扁骨。也指軸狀物體較細的部分。
中文名
拼    音
qiāo,xiāo
部    首
部外筆畫
6
總筆畫
15
注    音
ㄑㄧㄠ、ㄒㄧㄠ

詳細釋義

  1. 胸脅交分之扁骨。《靈樞·本髒》:“廣胸反骹者肝高,合脅兔骹者肝下。”或脛骨近腳處較細的部分,亦指腳:“坐石浸兩~,炎膚起芒粟。”
2. 軸狀物體較細的部分:“參分其股圍,去一以為~圍。”
3.(xiāo)古同“”,響箭:“鳴骹直上一千尺,天靜無風聲更幹” [1] 

方言集匯

粵語:gaau3 haau1
◎ 客家話:[海陸豐腔] gau5 [台灣四縣腔] gau5
潮州話:ka1, [2]  今以“ [3]  字訓讀,本字是“”。
[4]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口交切《集韻》《韻會》《正韻》丘交切,𠀤音敲。《説文》脛也。《廣韻》脛骨近足細處。《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參分其股圍,去一以為骹圍。《注》骹謂近牙者也。言骹以喻其細。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注》齊人名手足𢯲為骹。
《爾雅·釋畜》馬四骹皆白驓。《注》骹,膝下也。
《揚子·方言》骹謂之銎。《注》卽矛刃。《類篇》或作𩨟。
《集韻》居餚切,音交。
下巧切,音佼。
後敎切,音效。
口敎切,敲去聲。義𠀤同。
《集韻》虛交切,音哮。與髇同。鳴鏑也。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