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骨髓增生程度

鎖定
骨髓是人體最重要的造血器官,通過抽取骨髓進行骨髓象檢查,可診斷造血系統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多發性骨髓瘤等)和判斷預後;協助診斷某些疾病(如多種惡性腫瘤的骨轉移、骨髓增生症、貧血等),也可提高某些疾病(如瘧疾、黑熱病、紅斑狼瘡等)的診斷率。骨髓細胞增生程度是在顯微鏡下觀察骨髓液塗片中有細胞核的細胞(包括有核幼紅細胞)與無細胞核的成熟紅細胞的比例,以判斷骨髓細胞的生成情況和指導診斷原發於造血系統的疾病。有核細胞越多,説明骨髓細胞增生程度越高。
名    稱
骨髓增生程度
所屬分類

骨髓增生程度正常值

為增生活躍,有核細胞佔成熟紅細胞的0.0l-0.10。(通常分為五級:增生極度活躍、增生明顯活躍、增生活躍、增生降低、增生極度降低)。

骨髓增生程度臨牀意義

異常結果: (1) 增生極度降低:見於典型的再生障礙性貧血。 (2) 增生降低: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和極少數低增生性白血病、腫瘤、白血病等化療中骨髓被抑制時。 (3) 增生活躍:見於健康人、非原發於造血系統的疾病及早期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尚未出現造血系統紊亂的血液病以及少數不典型的白血病、貧血、細菌感染。 (4) 增生明顯活躍:見於各類型增生性貧血(外周血液檢查見紅細胞、血紅蛋白下降,而骨髓中細胞增生),如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急性失血等,藥物引起的骨髓反應,細菌感染,不典型的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脾功能亢進等。 (5) 增生極度活躍:見於各類典型的急、慢性白血病和各種骨髓增生性疾病,以及某些生物活性製劑治療後等。 需要檢查的人羣:有面色蒼白、頭暈乏力、活動後心悸氣短等不同程度的貧血症狀的人羣;早期有較輕的皮膚粘膜出血,牙齦出血或鼻衄等症狀的人羣;出現肝、脾、淋巴結可有輕度腫大或胸骨壓痛、肋骨或四肢關節痛等症狀的人羣。

骨髓增生程度注意事項

不適合做檢查的人羣:血友病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如無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檢查。 術前準備:病人按照醫生吩咐擺好體位。

骨髓增生程度檢查過程

檢查方法:骨髓檢查。 檢查過程: (1) 選擇穿刺部位。 (2) 麻醉。 (3) 固定穿刺針長度。 (4) 醫生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針與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穿刺則應與骨面成30o-40o角刺入。當穿刺針針尖接觸骨質後,沿穿刺針的針體長軸左右旋轉穿刺針,並向前推進,緩緩刺入骨質。 (5) 抽取骨髓液拔出穿刺針針芯,接上乾燥的注射器(10m1或201m1),用適當的力量抽取骨髓液。 (6) 塗片:要求塗片玻片、推片均應清潔,無油灰污染,塗片應薄而均勻,塗片數量10張左右,同時制2張血片作對照之用。 (7) 染色:常用瑞氏-姬姆薩混合染色法;細胞化學染色常配合使用。 (8) 顯微鏡觀察。

骨髓增生程度相關疾病

鐮狀細胞病,急性白血病,小兒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骨髓病性貧血,慢性腎性貧血,骨髓纖維化,貧血,白血病

骨髓增生程度相關症狀

四肢俱軟,骨增粗,骨髓的發育異常,骨髓漿細胞增多,骨內損害,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