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骨營養

鎖定
骨營養是指組成骨骼、關節、牙齒的營養物質。骨營養、骨量、骨密度之間關係密切,骨量是指是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骨礦物質(鈣、磷等)和骨基質(骨膠原、蛋白質、無機鹽等)含量,即骨量為單位體積骨營養含量,骨密度為單位體積骨營養中礦物質含量。 [1] 
骨營養構成種類與骨組織相一致,骨組織可分為硬骨、軟骨骨髓、關節液組織, [2]  骨營養主要講述了骨營養的構成,骨營養的成分,骨營養的比例,骨營養的結構,骨營養的吸收,骨營養的成骨要求,骨營養與各種骨粉的比較表等方面的問題。 [1] 
中文名
骨營養
所屬學科
醫學
定    義
組成骨骼、關節、牙齒的營養物質

骨營養骨營養的定義

骨營養是指組成骨骼、關節、牙齒的營養物質。骨營養、骨量、骨密度之間關係密切,骨量是指是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骨礦物質(鈣、磷等)和骨基質(骨膠原、蛋白質、無機鹽等)含量,即骨量為單位體積骨營養含量,骨密度為單位體積骨營養中礦物質含量。

骨營養骨營養的構成

骨營養構成種類與骨組織相一致,骨組織可分為硬骨、軟骨、骨髓、關節液組織,硬骨組織主要有蛋白質、礦物質、糖胺多糖組成;軟骨組織與關節液主要有蛋白質、糖胺多糖組成;骨髓組織主要有脂類及各種造血因子等,所以骨營養組成主要有蛋白質、脂質、礦物質、糖胺多糖四大類。

骨營養骨營養的成分

骨營養成分非常複雜,現比較清楚的有數十種:
(1)骨蛋白質主要有骨膠原蛋白與糖蛋白。其中膠原蛋白含量約佔95%;糖蛋白含量約5%,但種類很多,包括鹼性磷酸酶、骨鈣素、骨連接蛋白、骨形成蛋白、骨涎蛋白等數十種。
(2)骨礦物質主要有鈣磷及微量元素等組成。其中鈣、磷約佔90%,鎂、鍶、錳、釩、氟、銅、鈉、鉀、鐵、鋅、鈷、鉻、硒、碘、鎳、鉬、錫、硅、硼、銣、砷等約佔10%,其中鈣、磷、鎂、鍶、錳、釩、氟等元素是構成骨組織必需成分,其含量與骨質量密切相關。
(3)脂質主要是骨髓物質。主要來自骨髓腔與骨小梁間隙,成分複雜,有脂肪、類脂、造血幹細胞、造血因子等組成。
(4)糖胺多糖包括硫痠軟骨素、透明質酸、硫酸角質蛋白等。 [1] 

骨營養骨營養的比例

(1)種類間的比例
20~40歲時期,骨骼功能處於最佳時期,礦物質、蛋白質、脂質、糖胺多糖比例大約為10:10:10:1,為骨營養黃金比例。在嬰幼兒時期,蛋白質、糖胺多糖等所佔比例較多,礦物質、脂質較少,此時骨骼富有彈性但強度不足;隨年歲增長,礦物質逐漸增加,蛋白質、脂質、糖胺多糖含量適中,骨營養種類接近黃金比例,此時骨骼強度最大。老年時期,骨小梁斷裂、吸收,蛋白質、糖胺多糖減少,礦物質、脂質增加,骨脆性增加強度降低。
(2)礦物質間比例
鈣與磷約佔礦物質總量90%,鈣:磷≈8:5。鈣、磷、鎂、鍶、錳、釩、銅、氟之間存在一定的比例。礦物質間的比例失衡就會影響骨量,如:鈣含量減少導致骨骼形態改變(佝僂病),氟或鍶減少導致齲齒等,缺鍶導致關節變形,缺釩導致骨質問題等。
(3)蛋白質間比例
骨蛋白質中骨膠原蛋白含量約佔95%,而非膠原蛋白主要是糖蛋白約佔5%,糖蛋白成分非常複雜,其變化提示骨骼生化的變化,如鹼性磷酸酶、骨鈣素、骨連接蛋白、骨形成蛋白、骨涎蛋白等是醫學上的骨生化指標。
(4)脂質間比例
脂質是指在骨髓腔內以及骨小梁間隙的脂類物質,這些脂質成分非常複雜,主要有脂肪、類脂、造血幹細胞、造血因子等。這些脂類物質的變化提示骨髓功能的變化。

骨營養骨營養的結構

(1)蛋白質結構:骨膠原蛋白分子主要有甘氨酸、羥脯氨酸、脯氨酸、穀氨酸、精氨酸、天門冬氨酸、賴氨酸這幾種氨基酸組成,總和超80%。這種氨基酸模式的蛋白質在非膠原蛋白合成方面屬於劣質蛋白,但卻是骨膠原蛋白合成所要求的,尤其賴氨酸是人體必需氨基酸,不能體內合成,只能外源補充,在普通蛋白質中含量又非常少,主要存在骨膠原蛋白中,最適宜通過動物骨膠原蛋白來補充,另外,骨膠原蛋白中精氨酸含量非常高,而精氨酸是嬰幼兒必需氨基酸。
(2)礦物質結構:礦化的骨基質為羥基磷灰石結晶[Ca10(PO46(OH)2]與蛋白質的螯合體,其結合位點為γ-羧基穀氨酸殘基,γ-羧基穀氨酸螯合鈣結構是骨礦物質基本的分子結構。
(3)糖胺多糖結構:糖胺多糖不僅存在軟骨、關節液中,在硬骨中也佔一定比例,主要有硫痠軟骨素、透明質酸組成,它們分子結構有共同的特點,都是由交替的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基氨糖二糖單位組成 (透明質酸為:葡萄糖醛酸+N-乙酰基葡萄糖,硫痠軟骨素為:葡萄糖醛酸+N-乙酰氨基半乳糖)。N-乙酰氨基半乳糖是硫痠軟骨素基本結構,N-乙酰氨基葡萄糖是透明質酸的基本結構。 [2] 

骨營養骨營養的吸收

在骨蛋白質、礦物質、脂質、糖胺多糖四大類骨營養物質中,脂質的消化吸收比較容易,其他類的消化吸收都有一定難度,礦物質(除一價金屬外)吸收是難中之難。
(1)礦物質的吸收
礦物質(二價金屬如Ca2+、Mg2+、Mn 2+、 Sr2+、V2+、Cu2+等)的吸收有離子吸收與分子吸收兩種通道。
離子吸收通道
第一步礦物質分子與胃酸發生反應置換出離子;第二步可溶性礦物質離子在小腸上1/3段(弱酸性環境)與鈣結合蛋白結合;第三步鈣結合蛋白結合鈣進入細胞,再通過鈣泵的作用,將鈣離子從細胞內排入血液。離子吸收方式受到PH值(要求弱酸性環境)、鈣結合蛋白數量(載體數量)、維生素D(促進鈣結合蛋白合成)等多重限制。由於客觀存在小腸弱酸性部位少、鈣結合蛋白數量有限、維生素D通常不足等多種限制因素,離子吸收通道無法根本上解決礦物質吸收問題。鈣鹽類產品均是通過離子吸收通道吸收的。目前鈣鹽類產品較多,具體見下表: [2] 
骨營養的吸收
類 別
主 要 成 分
無機鈣
碳酸鈣、磷酸鈣、氯化鈣、氧化鈣
有機鈣
乳酸鈣、檸檬酸鈣、乳鈣、葡萄糖酸鈣、氨基酸螯合鈣、醋酸鈣
骨營養中的鈣是蛋白質結合鈣,只有極少部分在胃酸中被置換出離子,通過離子吸收通道。
分子吸收通道
可溶性鈣分子如氨基酸螯合鈣等可以經氨基酸分子吸收通道直接吸收,不受弱酸或弱鹼環境影響,可以在小腸全段進行,吸收面積大;不需要鈣結合蛋白為載體,不受維生素D影響,無吸收瓶頸,吸收率高,但要求在小腸內消化分解出可溶性鈣分子。口服可溶性鈣分子極易被胃酸破壞,如口服氨基酸螯合鈣在胃酸中極易被置換出鈣離子,其效果相當於鈣鹽類。
蛋白質結合鈣主要在腸道內消化分解為氨基酸螯合鈣,經氨基酸分子吸收通道直接吸收。骨營養中鈣為骨蛋白結合鈣,主要是通過分子方式吸收,無吸收瓶頸,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礦物質吸收問題。 [2] 
骨營養 骨營養
(2)骨膠原蛋白與糖胺多糖的吸收
人體小腸內的胰蛋白酶可以快速水解膠原蛋白中肽鍵,將其水解為氨基酸或小分子肽等產物。澱粉酶可以水解糖胺多糖中的葡萄糖與氨糖間的糖苷鍵,將其水解為葡萄糖與N-乙酰氨糖,但骨膠原蛋白與糖胺多糖的分子很大,相互間連接非常緊密,消化酶難與其直接接觸。骨營養顆粒質量≤1000道爾頓,消化酶能與這些顆粒的肽鍵或糖苷鍵充分接觸,容易消化吸收。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