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骨朵

鎖定
骨朵,拼音為gū duǒ,漢語詞語,意思是像長棍一樣的古代兵器,用鐵或硬木製成,頂端瓜形,唐代以後用為刑杖,宋代以後並用為儀仗; [1]  宋元時一種面作的圓形小點心;花蕾。
中文名
骨朵
拼    音
gū duo
注    音
ㄍㄨ ㄉㄨㄛˇ
詞語解釋
像長棍一樣的古代兵器,

目錄

骨朵解釋

古代的一種兵器。長棒,頂端綴一蒜形或蒺藜形的頭,以鐵或堅木製成。唐代以後用為刑杖,宋代以後並用為儀仗,俗稱金瓜。本名胍肫,訛為骨朵,現代人猶稱花蕾為花骨朵。這種兵器類似長柄錘,木柄上安裝一個蒜頭或蒺黎形的重鐵器,憑藉重力錘擊敵人。習者需要有較大的力量,因錘法能硬砸硬架,故有“錘,棍將不可力敵”之説,主要技法有涮、曳、掛、砸、蓋、擂、雲、衝等。後來只用做儀仗,也叫金瓜。現代的人們,對於“骨朵”這一名詞,大家都會感到生疏,難解其意,但説起錘來,大家就知道是古代的一種兵器。錘的使用,有着悠久的歷史。它們應該起源於原始人追趕野獸,敲砸果核的短木棒,而當這種木棒作為武器使用時,前端粗壯呈棒槌形的比起普通的木棒來肯定更為順手。正因為如此,以後又出現了在木棒前端裝上石質或銅質棍棒頭的作法。自從《武經總要》記述了骨朵這一武器,此名流傳。
宋元時一種面作的圓形小點心;指花蕾。

骨朵出處

宋史·儀衞志二》:凡皇城司隨駕人數,崇政殿祇應親從四指揮,共二百五十二人,執擎骨朵充禁衞。
水滸傳》第五十九回:宋江執着骨朵,躬身聲喏。
蒲松齡《聊齋志異·王十》:惰者輒以骨朵擊背股。見“骨朵子直”。
元張國賓《羅李郎》第二折:那邊賣的油煠骨朵兒,你買些來我吃。
西遊記》第四十九回:九瓣攢成花骨朵,一竿虛孔萬年青。
楊朔《三千里江山》頭:不過無窮花開的最旺,一個骨朵連一個骨朵,開起來沒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