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骨木鑲嵌

(中國浙江省寧波市的傳統工藝)

鎖定
骨木鑲嵌是中國浙江省寧波市的一項傳統工藝,在木器表面嵌入動物骨骼進行裝飾。寧波骨木鑲嵌是採用象牙、黃楊木、紅木、花梨木、牛骨、螺鈿、銅片、臘石等為原料,在木坯上起槽後嵌花紋,再經打磨雕刻, 髹漆而成。這種工藝多見於傢俱、屏風、文具和生活日常器物的用品之上,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它以悠久的歷史、精湛的技藝而享譽中外。
2008年,骨木鑲嵌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寧波市鄞州紫林坊藝術館獲得骨木鑲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中文名
骨木鑲嵌
發展歷史
寧波骨木鑲嵌工藝的
材料與工藝
骨木鑲嵌作品造型古拙
常見題材
骨木鑲嵌涵蓋門類較多,實

骨木鑲嵌發展歷史

寧波骨木鑲嵌的歷史十分悠久。隋唐時,骨木鑲嵌在寧波開始盛行,南宋時,寧波以其便利的水陸交通,成為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埠,木器傢俱製作業也迅速擴大,加之浙東沿海擁有十分豐富的魚膠、牛骨、貝殼等原材料,從而促使其發展並形成風格獨具的寧波骨木鑲嵌工藝。明代,該工藝成為傢俱雕飾的重要手段。清乾隆以後,寧波骨木鑲嵌作品成為進貢宮廷的重要貢品。清末,其工藝逐漸衰落。新中國成立以後,政府將藝人組織起來,恢復生產骨木鑲嵌。20世紀60年代開始,形成批量生產,技藝水平也有新的提高,發展了高平結合嵌、化學料填充嵌等新技法,優秀作品不斷湧現。 [1] 

骨木鑲嵌工藝特徵

骨木鑲嵌是寧波特有的傳統手工藝,它是寧波民間工藝美術與傢俱、建築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形式,以牛骨片、象牙、貝殼、螺細、黃楊木等為原料用銅絲鋸鋸出各種紋飾,在木壞上起槽後用黃魚膠黏結嵌入花紋,再經過打磨雕刻,操漆而成。裝飾花紋有飛禽花卉、山水景物、古裝仕女等,多以歷史故事、民間傳説、神話傳説等吉祥如意的圖案為主。骨木鑲嵌主要應用在傳統傢俱、生活用具和門窗建築上,實用性很強,是一種精美耐用的工藝品。 [3] 

骨木鑲嵌工藝流程

骨木鑲嵌的主要工藝是嵌花材料牛骨的處理、嵌入底坯的工藝處理、嵌入和線雕技藝,下述清代晚期至民國晚期的傳統平嵌的手工藝,流程如下:
一、牛骨片的材料準備
(1)先從牛塘(宰牛場)採購新鮮牛骨(肋骨)、筒骨(股骨);
(2)將肋骨鋸成20公分左右長一段;
(3)用快刀將肋骨兩側削平;
(4)依骨線中鋸開(一分為二片);
(5)用快刀將骨髓削清爽;
(6)將削過的骨片浸到缸中用清水泡,水浸半月,勤換水,漂去血筋和去污,並使骨片軟化,也有放入石灰水,防發臭和加速去污。
(7)將淨化後的骨片再用刀修刮平整,約為1.2mm厚;
(8)將修平整後的骨片再放入缸中,清水浸泡,時間越長越好,勤換清水,使骨片更加潔白,隨時待用;
(9)將骨片從缸中取出,進行修光,砂刮打磨即為理想的嵌入成品材料。
二、骨片的處理和加工
1.畫花;2.貼花;3.釘骨;4.鋸花。
三、嵌入坯件的工藝:嵌入的坯件一般是骨片和木片花紋,但也有直接嵌入已製成成品的表面。
1.排花;2.膠花;3.撥線;4.鑿槽;5.平底;6.修邊;7.膠合;8.刨平。
四、嵌入後成品處理:1.線雕;2.塗抹不咬色的色水,使線條清晰,也可由漆工操作,千萬別讓白淨的骨嵌沾污;3.漆工之後的後期加工包括做色、修補、拋光等要配合良好。 [2] 
參考資料
  • 1.    寧波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編,甬上風華 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觀 江北卷,寧波出版社,2012.08,第124頁
  • 2.    骨木鑲嵌  .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3-07-17]
  • 3.    陳華文主編,留住傳承人  2,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7.06,第2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