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驟(拼音:zhòu)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3]  。此字最古形體為小篆,但也見於先秦著作《詩經》。“驟”本義指馬快速奔跑,引申泛指奔跑。又引申為一般的急速、急切。再引申為突然、忽然;還有數次、屢次的含義。 [15] 
中文名
拼    音
zhòu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CBCI(86);CGBI(98) [1] 
倉    頡
NMSEO [1] 
鄭    碼
XCXG [1] 
筆    順
橫折、豎折折鈎、提、橫、豎、豎、橫、橫、提、橫撇、點、撇、豎、撇、撇、撇、捺
字    級
一級(編號:3436) [3] 
平水韻
去聲二十六宥 [2] 
注音字母
ㄗㄡˋ
總筆畫數
3+14(部首+部首外)
四角號碼
7713₂ [1] 
統一碼
基本區 U+9AA4 [1] 
造字法
形聲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𩧁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14]
“驟”在《説文解字》的小篆中作圖1,是左形右聲的形聲字:左部用“”字表意,右部用“聚”字表音。“驟”本義是馬快速奔跑,所以用“馬”作意符。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簡化字總表》規定“馬”作偏旁簡化為“馬”,故“驟”類推簡化為“驟”。 [14] 
“驟”字本義是馬疾馳的意思,古代漢語中有“馬驟”與“驟馬”,前者是馬疾奔的意思,後者在結構上是使動用法,是使馬疾奔,這裏都用了“驟”的本義。
“驟”字由馬疾馳的本義又引申泛指奔馳。其他人、動物等快速奔跑皆可稱“驟”。如《莊子·齊物論》:“麋鹿見之決驟。”驟,是麋鹿之奔馳。馬的疾馳,是急速的,因此“驟”又引申為急迫、猛烈的意思。如“暴風驟雨”“驟雨”就是暴雨的意思。
“驟”字又有突然、屢次的意思,這和本義之間的引申關係也可以悟通的。如“驟寒”就是指天氣突然變得寒冷起來,“驟暖”則指天氣突然變暖。又如“驟諫”在古書上常見,指屢次進諫。 [15] 
現代漢語中以“驟”為語素組成的合成詞,常見的就是“步驟”一詞。步,是“徐行”之義,“驟”是“疾趨”之義,一慢一快,引申為有節奏、有尺度、有規矩,《新書·輔佐》雲:“步驟,徐疾之節。”再引申為辦事的程序。 [16]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馬快跑;馬奔馳
(horse)trot;
gallop
《詩經·小雅·四牡》:“駕彼四駱,載驟駸駸。”
唐·韓愈《畫記》:“於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驟者、走者。”
馳驟
指奔走,急行
gallop
《莊子‧齊物論》:“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二》:“是以堯步,舜趨,禹馳,湯驟,世愈降則愈勞。”
使馬奔馳
whip(a horse)on
宋·文天祥《發鄆州喜晴》詩:“明日東阿道,方軌驟驊騮。”
《水滸傳》第二回:“史進也怒,掄手中刀,驟坐下馬,來戰陳達。”
形容詞
疾速;急速而猛;急促
fast;prompt
《素問‧氣交變大論》:“中央生濕,濕生土……其變驟注。”
宋·李清照《如夢令》詞:“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急驟;暴風驟雨
副詞
屢次。
frequently
《左傳‧文公十四年》:“公子商人驟施於國。”
《史記‧齊太公世家》:“田成子憚之,驟顧於朝。”
忽然;突然
suddenly
唐·杜甫《雨》詩:“驟看浮峽過,密作渡江來。”
驟然;驟變;驟起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4]  《現代漢語詞典》 [5]  《漢語大字典》 [6]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十】【馬部】鉏又切(zhòu)
馬疾步也。從馬聚聲。

説文解字注

馬疾步也。步下曰:“行也。”走下曰:“趨也。”行下曰:“人之步趨也。”然則行兼步與趨言之,此馬行、馬步、馬走之別也。《小雅》曰:“載驟駸駸”。按,今字驟為暴疾之詞,古則為屢然之詞,凡《左傳》《國語》言驟者,皆與屢同義。如“宣子驟諫”,“公子商人驟施於國”是也。《左傳》言驟。《詩》《書》言屢。《論語》言屢,亦言亟,其意一也。亟之本義,敏疾也,讀去吏切為數數然,數數然即是敏疾,驟之用同此矣。數之本義,計也,讀所角切,為數數然,乃又引伸為凡迫促之意。好學者必心知其意,於此可見也。馳驟字,《曲禮》叚“騶”為之。
從馬,聚聲。鉏又切,古音在四部。徐仙民《毛詩音》反為在遘,古音也。 [7] 

廣韻

鋤祐切,去宥崇 ‖ 取聲幽1部(zhòu)
驟,馬疾步也。奔也。鋤祐切。三。 [8] 

康熙字典

【亥集上】【馬部】 驟
《廣韻》鉏祐切。《集韻》《韻會》《正韻》鉏救切。並音縐。《玉篇》:奔也。《説文》:馬疾步也。《詩·小雅》:載驟駸駸。注:小曰馳,不馳而小疾曰驟。又凡疾速曰驟。
又數也。《左傳·襄十一年》:晉能驟來。注:晉以諸𠋫之師,更番而出,故能數來。
又《集韻》才候切。音㔌。義同。
又葉逡須切,音趨。《淮南子·原道訓》:縱志舒節,以馳大區,可以步而步,可以驟而驟。
又葉縱遇切,疽去聲。桓麟《七説》輪不暇轉,足不及驟。騰虛逾浮,瞥若飆霧。
本作𩧁。 [9]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規範提示】“馬”的第一筆㇕(橫折)、第二筆㇉(豎折折鈎)都一筆寫成,末筆橫改提。②“耳”的末筆橫改提。③“又”的末筆捺改點。
【寫法】“馬”窄“聚”寬,頂部左右旁齊平,底部“聚”低。“馬”,㇉(豎折折鈎)的橫段在橫中線下側。“聚”,“取”在右上格,“耳”長“又”短;“耳”的左豎在豎中線;下部短撇從橫中線起筆;豎筆左邊兩短撇斜跨豎中線;右邊撇、捺相接於豎筆,捺筆收筆超出上部。 [1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王力系統
ǐɔ
先秦
董同龢系統
dzʰ
先秦
周法高系統
dz
iəw
先秦
李方桂系統
dz
rjugh
東漢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尤侯幽

jou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尤侯幽

jou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尤侯幽

jo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dʐʰ
i̯ə̯u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ǐəu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dʒʰ
ju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iəu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dẓ
jə̆u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dʒʰ
ǐou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0-11]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四十九宥

開口呼
全濁
鋤佑切
dʒʰju
集韻
去聲
四十九宥
開口呼
全濁
鉏救切
dʒiəu
去聲
五十𠋫
開口呼
全濁
才候切
dzəu
禮部韻略

去聲





鉏救切

增韻

去聲





鉏救切

中原音韻

去聲
尤侯

開口呼

全清

tʂəu
中州音韻

去聲
尤侯





莊瘦切


去聲
尤侯





牀瘦切

洪武正韻

去聲
十九宥


全濁
鉏救切
dz‘ou
分韻撮要
陽去
第五修叟秀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1-12]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8-12-05]
  • 2.    平水韻 二十六宥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2-04-03]
  • 3.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4-03]
  • 4.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2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913
  •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696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879
  • 7.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4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558
  • 8.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436
  • 9.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441
  • 10.    驟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4-03]
  • 11.    驟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4-03]
  • 12.    驟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2-04-03]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60
  • 14.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862
  • 15.    劉志基等編著.新漢字讀本[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06:175-176
  • 16.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3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291-29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