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驛馬河

(吉林省吉林市境內松花江支流)

鎖定
驛馬河,是松花江支流飲馬河的支流,在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東北部,驛馬鄉、官馬鎮、煙筒山鎮境內,該河發源於磐石市與樺甸市界山、吉林哈達嶺中部東南側的棺材山碰子山西麓。河水由北向南流經驛馬鄉河北村、驛馬村、雙合村、小煙筒山村。在小煙筒山村朝陽屯西0.2千米處流入官馬鎮境,流經南崗村、北牛心村、新豐村、牛槽村、官馬村、苕條村,在苕條村北苕條屯北1千米處流入煙筒山鎮境內。流經前峯村、承德村、田家村,在田家屯西0.5千米處(東經126°03',北緯43°15')注入飲馬河。河流全程35.8千米,流域面積320平方千米。沿途接納河北屯河、石虎溝、黃泥河等幾條河流。 [2] 
因發源於驛馬河泊子,而得名驛馬河。歷史上一直認為該河流為飲馬河本流,故曾名飲馬河。1986年吉林省江河水系更名、命名普查河流時,發現其河長、流域面積、徑流量等均小於小黃河,故確認小黃河為飲馬河本流,而該河為飲馬河支流。 [2] 
中文名
驛馬河
別    名
飲馬河
所屬水系
松花江
地理位置
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東北部
流經地區
驛馬鄉、
發源地
磐石市與樺甸市界山、吉林哈達嶺中部東南側的棺材山碰子山西麓
主要支流
河北屯河、石虎溝、黃泥河
河    長
35.8 km
流域面積
320 km²

驛馬河幹流概況

驛馬河在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東北部,驛馬鄉、官馬鎮、煙筒山鎮境內,該河發源於磐石市與樺甸市界山、吉林哈達嶺中部東南側的棺材山碰子山西麓。河水由北向南流經驛馬鄉河北村、驛馬村、雙合村、小煙筒山村。在小煙筒山村朝陽屯西0.2千米處流入官馬鎮境,流經南崗村、北牛心村、新豐村、牛槽村、官馬村、苕條村,在苕條村北苕條屯北1千米處流入煙筒山鎮境內。流經前峯村、承德村、田家村,在田家屯西0.5千米處(東經126°03',北緯43°15')注入飲馬河。河流全程35.8千米,流域面積320平方千米,其中流經驛馬鄉19千米、官馬鎮13.3千米、煙筒山鎮3.5千米。 [2] 

驛馬河水文特徵

驛馬河坡降3.7%,流速0.4~0.9米/秒。 [2] 
驛馬河

驛馬河支流概況

驛馬沿途接納河北屯河、石虎溝、黃泥河等幾條河流。 [2] 

驛馬河所屬水系

驛馬河屬松花江水系,是松花江支流飲馬河的支流。 [2]  飲馬河是松花江的一級支流,在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西北部,大旺鄉、吉昌鎮、明城鎮、煙筒山鎮、小梨河鄉境內。發源於伊通縣境內吉林哈達嶺西南部西北側邊緣的老爺嶺山、滾兔嶺山南麓。由西北向東南流經伊通縣老地局鎮,在伊通縣老地局鎮新發屯東北0.6千米處流入咎石縣境內。東流經大旺鄉長勝、福興村後注入亞吉水庫。再折北流在和平屯東北0.9千米處流入小梨河鄉境內。沿磐石與雙陽縣界流後又流經永吉縣、九台縣、德惠縣、農安縣,於農安縣靠山屯北15千米,東經125°46′,北緯44°53′處注入松花江。河全長404千米,全流域面積1.68萬平方千米,沿途接納多條支流。 [3] 
松花江發源於中朝邊境的長白山天池。東經128°04′,北緯42°00′。流經吉林、黑龍江兩省,注入黑龍江,全長1972千米,流域面積54.7萬平方千米。較大支流有嫩江、整龍河、飲馬河、牡丹江、呼蘭河等,佔中國江河第六位,是吉林省主要河流。 [1] 

驛馬河流域概況

驛馬河地質地貌

地質
驛馬河域內地質構造:從源地至驛馬鄉二道甸子屯兩岸屬元古代震旦紀地層,為海西期花崗岩。左岸從二道甸子屯至煙筒山鎮南崗屯屬古生代二迭紀地層、為板岩和角礫岩,裏面包圍的額杆頂子附近為中生代羅侏紀地層,南部為火山岩、北部為英安巖和粗面岩。左岸從南崗屯至河口、右岸從官馬鎮街區至河口,屬中生代侏羅紀地層,為火山角礫岩。沿河槽的河谷條帶屬新生代第四紀地層,為近代河谷鬆散沖積、堆積礫石、砂亞粘土、粘土、淤泥等沉積物。 [2] 
地貌
驛馬河河寬一般15~70米,水深0.7~1.8米,砂石河牀,此河屬山區河流,源地多中起伏山、高程在海拔500~900米之間,最高的鷹爪頂子山海拔1049米。由於坡陡流急,河牀沖刷侵蝕嚴重,1953年以前河牀寬度只有15米左右,自1953年洪水沖刷以後,年年洪水衝下大量泥砂和石礫,現在很多河段的河牀寬度已超過100米,最寬已達150米,故河灘地較多。 [2] 
土壤
驛馬河中上游山地土壤為白漿土,下游為灰棕壤,沿河槽河谷條帶為沖積土、下游為水稻土。 [2] 

驛馬河氣候特點

驛馬河上游無霜期120天左右,中游無霜期天125天左右,下游無霜期130天左右。 [2] 

驛馬河植被特徵

驛馬河兩岸低山山坡植被較好,為茂密的樹林所覆蓋,主要有中齡、幼齡的雜木林、落葉松人工林。近河處溝谷植被較差,少量的天然林和落葉松人工林分佈在耕地之間,有些溝谷中還有少量的荒山荒地。 [2] 

驛馬河經濟文化

名稱來歷
因發源於驛馬河泊子,而得名驛馬河。歷史上一直認為該河流為飲馬河本流,故曾名飲馬河。1986年吉林省江河水系更名、命名普查河流時,發現其河長、流域面積、徑流量等均小於小黃河,故確認小黃河為飲馬河本流,而該河為飲馬河支流。 [2] 
經濟
驛馬河流域主要農作物為水稻、玉米、大豆。經濟作物主要有人蔘、貝母、果樹、黃茶、麻等。副業門路十分廣闊,主要有養蜂、開礦、辦廠等。 [2] 

驛馬河社會生活

驛馬河流域內分佈着驛馬、官馬、煙筒山3個鄉鎮的24個村,66個自然屯,8700多户,28200多人口,4796.3公頃土地,其中1007.7公頃水田。交通十分方便,沿河有長(薦)一白(山鎮)鐵路、長(春)一大(蒲柴河)公路。河發源地有較旺的山泉,驛馬屯有一較大的上升泉,常年流水不止。 [2] 

驛馬河水利概況

驛馬河流域內築有10座水庫,總庫容量678萬立方米,可灌田1310公頃;築有2座堆石型、9座柳條型、1座柳條堆石混合型自流攔河壩,可灌田289公頃。流域內建有官馬、驛馬二個雨量站,隸屬於煙筒山水文站。 [2] 

驛馬河橋樑涵洞

驛馬河上建有30米長以上橋樑3座:飲馬河橋在煙筒山鎮街區東南6.5千米、紅星軋鋼廠專用路上,1969年新建,為平坦空腹式石拱橋;北牛心橋在官馬鎮街區東0.1千米處,為長(春)一大(蒲柴河)公路橋,1969年新建為平坦空腹式石拱橋;官馬橋在官馬鎮街區西北3.7千米處,長(春)一大(蒲柴河)公路橋,1969年新建,為鋼筋混凝土梁式橋。 [2] 
參考資料
  • 1.    邢國志.吉林市山水地名志略[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0.07:218.
  • 2.    邢國志.吉林市山水地名志略[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0.07:407-709.
  • 3.    邢國志.吉林市山水地名志略[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0.07:39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