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驅除韃虜

鎖定
孫中山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民族主義的基本內容,即以武力推翻滿洲貴族的統治。1893年孫同鄭士良陸皓東等在廣州討論建立以“驅除韃虜,恢復華夏”為宗旨的革命團體。1894年成立的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入會誓詞。1905年中國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宗旨、誓詞和綱領。 [6] 
中文名
驅除韃虜
外文名
Expel the Manchus
提出者
孫中山
性    質
民主革命口號
提出時間
1905年8月

目錄

驅除韃虜詞語釋義

孫中山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民族主義的基本內容,即以武力推翻滿洲貴族的統治。 [6] 
韃虜是歷史上漢人對滿清統治者等的蔑稱。 [5]  同盟會在清末曾有“驅逐韃虜”等綱領,是借鑑自元末明初朱元璋“驅除胡虜”的北伐檄文。 [3] 
1893年孫同鄭士良、陸皓東等在廣州討論建立以“驅除韃虜,恢復華夏”為宗旨的革命團體。1894年成立的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入會誓詞。1905年中國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宗旨、誓詞和綱領。 [6] 
《中國同盟會革命方略》對“驅除韃虜”的解釋是:“今之滿洲,本塞外東胡。昔在明朝,屢為邊患。後乘中國多事,長驅入關,滅我中國,據我政府,迫我漢人為其奴隸,有不從者,殺戮億萬。我漢人為亡國之民者二百六十年於斯。滿政府窮兇極惡,今巳貫盈。義師所指,覆彼政府,還我豐權。” [6] 
1906年,孫中山在《在東京〈民報〉創刊週年慶祝大會的演説》中明確指出:“民族主義並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而只是反對少數害漢族的滿洲貴族,對於廣大普通滿洲人決無反對之理,並斥責那種認為“民族革命是要盡滅滿洲民族”的主張是“大錯”,表示“假如我們實行革命的時候,那滿洲人不能阻害我們,決無尋仇之理。他當初滅漢族的時候,攻城破了,還要殺十日才肯封刀,這不是人類所為,我們決不如此” [4] 
民國後放棄該口號轉為“五族共和”。 [1]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滿族也屬於中國人 [2]  當今稱呼是不恰當的,有違憲法中的民族團結精神,所以這個詞在解放之後就禁止使用,並有相關頒佈《政務院關於處理帶有歧視或侮辱少數民族性質的稱謂、地名、碑碣、匾聯的指示》。
參考資料
  • 1.    李鳳鳳. 從“驅除韃虜”到“五族共和”——革命宣傳中的傳統性與現代性調適[J]. 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學報, 2012, (3).
  • 2.    崔雪蓮. 多民族國家的政治認同研究——以中國為例[D]. 西北師範大學, 2008. DOI:10.7666/d.d184469.
  • 3.    《明太祖實錄》捲入21:當此之時,天運循環,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今一紀於茲,未聞有治世安民者,徒使爾等戰戰兢兢,處於朝秦暮楚之地,誠可矜閔。
  • 4.    論晚年孫中山“民族建國”思想中的“民族”問題  .中國歷史研究院[引用日期2022-10-07]
  • 5.    韃虜的解釋|韃虜的意思|漢典“韃虜”詞語的解釋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2-10-07]
  • 6.    張磊主編,孫中山詞典,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09,第4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