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驃國

鎖定
驃國(220年-832年),伊洛瓦底江流域佛教古國,都城為卑謬,有18個屬國。中國史籍曾分志其史略。驃乃藏緬系中的一支,後融入緬人。該國文化發達,擅長音樂。801年驃國王雍羌遣子舒難陀,獻其國樂與唐朝。多涉及佛教。
公元832年亡於南詔。
中文名
驃國
外文名
Kingdom of Pyu
首    都
卑謬
疆    域
伊洛瓦底江流域
宗    教
佛教
語    種
藏緬語系
亡    國
832年亡於南詔

驃國歷史沿革

驃國(Pyu,Kingdom of),7~9世紀緬甸驃人(pyū) 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建立的古國。驃國都城為卑謬(梵文名rī-ksetra《大唐西域記》譯為室利差羅 [1]  ),在今緬甸伊洛瓦底江下游卑蔑附近。另外,《新唐書》還記有朱波、突羅朱、徒裏掘等異稱。唐代文獻記載驃國都城是圓形磚城,周長160 裏,有12座門。 [2] 
驃國人乃藏緬系中的一支,今不復存,或即緬人的前身。蓋以種族名Pyu為國號。 [3] 
魏晉時的《西南異方誌》、《南中八郡志》等書首載其名。同名異譯還有剽、僄、縹、漂越等。 [2] 
向達注稱:僄越、剽國為“四世紀時緬甸古國之名,至唐代漢譯作驃”。伯希和於驃的出自音譯一層,曾作考證。當指蒲甘建都以前,以卑蔑(Prome)為都城時,統治緬甸種族的名稱。 [3] 
832 年(唐大和六年),驃國都城被南詔攻陷,驃國遂亡。 [2] 

驃國方位與疆域

中國魏、晉時期的著作及《西南夷風土記》序雲稱驃國“位於永昌西南三千里”。 [4] 
《舊唐書·南蠻西南蠻傳·驃國》記載:“驃國,在永昌故郡南二千餘裏,去上都 一萬四千裏。其國境,東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並述其方位,“東鄰真臘國”,“北通南詔”。 [5] 
613~718年毗訖羅摩王朝統治驃國時十分強盛,有18個屬國,298個部落和9 個城鎮。其疆域北抵南詔(今中國雲南德宏和緬甸交界地區),東接陸真臘(今泰國老撾柬埔寨接壤一帶),西接東天竺(今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等地),南至海,據有整個伊洛瓦底江流域。 [2] 

驃國經濟

農業發達,種植稻穀和甘蔗等作物,已經使用名叫“登伽陀”的錢幣。613~718年毗訖羅摩王朝統治驃國。驃王外出近則坐金繩牀由奴隸抬着走,遠則乘大象,有妃嬪宮女數百人隨行 [2]  。當近代在驃蔑一帶驃國舊址發現了一些佛像、佛經及刻有驃文的碑銘。 [6] 

驃國交通

賈耽皇華四達記》和樊綽蠻書》詳細記述了中國與驃國交通的數條通道,足見當時雙方往來之密切。該國向以佛教音樂著稱於世,794年(唐貞元十年)南詔歸服唐朝,驃國王雍羌也想內附於唐,曾幾度遣使來華獻樂。 [2] 

驃國與中國關係

801 年(唐貞元十七年),驃國王雍羌由南詔王異牟尋引薦,遣王子舒難陀(Shwenadaw)率樂隊和舞蹈家,獻其國樂至成都。次年,才來到西安。所獻十二曲,樂工三十五人,內容多半涉及釋氏經義。 [3]  當他們演奏樂曲時,是用海螺殼和鐫刻精美的銅鼓來伴奏的,這種銅鼓與唐朝“南蠻”富室豪酋擁有的銅鼓非常相似 [7]  。唐德宗授驃國王以太常卿、驃國王子舒難陀以太僕卿之號。中國詩人白居易等為此作了《驃國樂》,《新唐書·驃國傳》對其歌舞藝術有詳盡的記載。 [2] 
白居易又代唐德宗作覆書,贊其國王“得睦鄰之善謀,秉事大之明義”。 [3] 
參考資料
  • 1.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萬卷出版公司.2009年
  • 2.    [宋]宋祁、歐陽修等.新唐書.驃國傳
  • 3.    張其昀監修.中華百科全書.中國文化大學.1981
  • 4.    [明]朱孟震.西南夷風土記.廣文書局.1969
  • 5.    [後晉]劉昫.舊唐書·南蠻西南蠻傳·驃國
  • 6.    李謀、姜永仁.緬甸文化綜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45
  • 7.    (美)愛德華·謝弗.唐代的外來文明: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