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
- qí
- 部 首
- 马
- 郑 码
- cuaj
- 字 级
- 常用字、一级字 [1]
- 平水韵
- 四寘 去声 [4]
- 注 音
- ㄑㄧˊ
- 总笔画
- 11
- 结 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码
- 基本区 U+9A91
- 仓颉码
- sfkmr
- 笔顺编号
- 121125444413412512
- 五笔86|98
- cdsk|cgdk
- 四角号码
- 74321
字源演变
播报编辑
骑,形声字(一说象形字)。从马,奇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一个人形,下面是一个似马非马的动物(也可能雅体是因宙肯您为用刀刻字,泪只炒糠不易表现马的形象),人的两条腿跨在动物的背上,即骑马,或骑某种动物。金文字形则有很大的变化,左边的字形可以看出马的形状了,即“马”字。右边上面还是人形,即“大”字;下面是“可”字,成为“奇”字,以表声。秦篆字形与金文相同,“马”的字形更像马了。汉隶字形与秦篆相同,只是字形方块化了。《简化字总表》规定“马(繁体)”作偏旁简化为“马”,故“骑(繁体)”类推简化为“骑”。 [2] [5]
战殃船骗国文字中曾出现过两个简体,淋狱一是形旁马或从简体(保留上半部,下部以两横画代之),一是声旁或径从可声(奇本从可声)。 [5]
“骑”的本义为跨马,骑马。《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文民体捉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擥辔。”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四:“今欲专士女于耕桑,习乡闾以弓骑。”引申为跨坐;乘坐。《庄子·齐物论》:“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又从本义引申为一匹马(旧读jì)。《战国策·赵策二》:“赵地方三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又引申为一人一马(旧读jì)。《文选·班固〈东都赋〉》:“千乘雷起,万骑纷纭。”唐白居易《卖炭翁》:“翩翩两骑来是谁?黄巩杠雅衣热懂连使者白衫儿。” [5]
详细释义
播报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
qí | 动词 | 跨马,骑马。 | ride |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揽辔。”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这匹马不是凡马……让我骑一趟试试如何?” | 骑射;骑寇;骑猎 |
跨于物上或两边叫骑,跨坐,乘坐。 | stride | 《庄子·齐物论》:“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 张贤亮《河的子孙》第三章:“小脚的寡妇妈骑在毛驴上,由弟弟陪着,哭哭啼啼一定要跟着来送他。” | 骑两头马;骑鲸;骑驴觅驴 | ||
跨越。 | surmount | ||||
名词 | 骑的马。 | horse | 《战国策·赵策二》:“赵地方三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 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重英曲骚之饰,绝景遗风之骑。” | 坐骑;车骑 | |
泛指骑的动物。 | 《封神演义》第三八回:“我们的坐骑,及是奇兽;战马见了,骨软筋酥,焉能站立。” | ||||
指车马。 | 《楚辞·远游》:“骑胶葛以杂乱兮,斑漫衍而方行。”姜亮夫校注:“骑,车骑也。” | ||||
骑兵;骑马的人。 | cavalryman |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八阵》:“车骑与战者……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 清李调元《忠武岳王庙》诗:“铁骑竟当追虏穴,金牌原不出深宫。” | 骑邑;轻骑;骁骑 | ||
骑马的侍从。 | attendant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汉书·贾山传》:“贾山,颍川人也……尝给事颍阴侯为骑。”颜师古注:“为骑者,常骑马而从也。” | |||
姓。见《史记·乐毅列传》。 | 骑劫 | ||||
量词 | 用于马,相当于“匹”,亦用于其它动物。 | ||||
一人一马的合称。 | 《史记·陈涉世家》:“骑千余。” | [3] [6] |
古籍释义
播报编辑
说文解字
跨马也。从马奇声。渠羁切 [7]
说文解字注
跨马也。
两髀跨马谓之骑,因之人在马上谓之骑。今分平去二音。《曲礼》曰:前有车骑。《正义》曰:古人不骑马,故经典无言骑者。今言骑,当是周末时礼。按《左传》:左师展将以昭公乘马而归。此必谓骑也,然则古人非无骑矣。赵旃以其良马二,济其兄与叔父,非单骑乎。
从马奇声。
渠羁切。古音在十七部。 [3]
康熙字典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奇寄切。音芰。义同。
又《增韵》:马军曰骑。《礼·曲礼》:前有车骑。疏:古人不骑马,故经典无言骑。今言骑,是周末时礼。《能攺斋漫录》:左传昭二十五年,左师展将以公乗马而归。刘炫谓欲与公单骑而归,此骑马之渐也。《正字通》:古者服牛乗马,马以驾车,不言单骑。至六国时,始有单骑,蘇秦所谓车千乗,骑万匹是也。
又骠骑,官名。《前汉·武帝纪》: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注:位三司,品秩同大将军。
又旄头骑。《汉官仪》:旧选羽林为旄头,被发先驱。或云:旄头骑自秦始。
又飞骑。《正字通》:唐贞观中择膂力骁捷善射者,谓之飞骑。衣五色袍,乗六闲马,每上出游幸,从驾行
又姓。《战国策》:燕将骑劫。 [8]
字形书法
播报编辑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播报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骑 | 广韵 | 止 | 平声 | 支 | 羣 | 开 | 三 | 全浊 | 渠羁切/其寄切 | ɡʰjĕ | |
止 | 去声 | 寘 | 羣 | 开 | 三 | 全浊 | 奇寄切/音奇 | ɡʰjĕ | |||
集韵 | 止 | 平声 | 支 | 群 | 开 | 三 | 全浊 | 渠羁切 | ɡiɛ | ||
止 | 去声 | 寘 | 群 | 开 | 三 | 全浊 | 奇寄切 | ɡiɛ | |||
韵略 | 平声 | 支 | 渠宜切 | ||||||||
去声 | 寘 | 奇寄切 | |||||||||
增韵 | 平声 | 支 | 渠宜切 | ||||||||
去声 | 寘 | 奇寄切 | |||||||||
中原音韵 | 阳平 | 齐微 | 溪 | 次清 | kʼi | ||||||
去声 | 齐微 | 见 | 全清 | ki | |||||||
中州音韵 | 平声 | 齐微 | 擎移切 | ||||||||
去声 | 齐微 | 强异切 | |||||||||
洪武正韵 | 平声 | 支 | 群 | 渠 | 全浊 | 渠宜切 | g‘ie | ||||
去声 | 寘 | 群 | 渠 | 全浊 | 奇寄切 | g‘ie [9] |
上中古音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ɡʰ | ia | |
先秦 | 王力系统 | 歌 | g | ǐai |
先秦 | 董同龢系统 | 歌 | ɡʰ | ja |
先秦 | 周法高系统 | 歌 | ɡ | ia |
先秦 | 李方桂系统 | 歌 | g | jar |
魏 | 支 | jei | ||
晋 | 支 | jei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支佳 | jei | |
南北朝 | 北魏後期北齐 | 支 | je | |
南北朝 | 齐梁陈北周隋 | 支 | je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ɡʰ | jie̯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g | ǐe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ɡʰ | jĕ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ɡ | ie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g | jĕ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ɡʰ | ǐɛ [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