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騎虎巖

鎖定
騎虎巖,坐落於虎邱鎮金榜村北側2公里處,虎邱至尚卿公路自巖寺邊經過。因地形結穴“飛鳳朝天”,古又稱飛鳳巖。 寺院始建於南宋紹定五年(1232年),建有三殿,前殿奉祀觀音菩薩,後殿奉祀五穀仙人、玄天上帝、三代祖師、範侯仙師、含侯仙師,中殿奉祀騎虎禪師。
中文名
騎虎巖
所在地
虎邱鎮金榜村北側
補    充
佛教文化
描    述
自然景觀奇特

騎虎巖佛教文化

虎邱騎虎巖
虎邱騎虎巖(9張)
騎虎巖在佛教文化上頗具特色。農曆二月為“聽香”的日子;農曆八月十五日為騎虎禪師誕辰之日,在誕辰該月內為“圓仙夢”的日子,據傳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李光地曾到此“圓仙夢”並重修寺院。時至今日,海內外信眾仍絡繹不絕,赴巖謁聖,以祈圓個好夢。

騎虎巖景觀

騎虎巖景區風光 騎虎巖景區風光
騎虎巖自然景觀奇特,人文景觀豐富,巖下溪邊怪石林立,有傳説神奇的醉仙石、仙人洞、姑嫂潭、出水芙蓉、五鼠爭槽等。景區還留下不少歷史遺址,如仙公殿、品茗閣、拳頭埔、坐化處等。
騎虎巖景區風光 騎虎巖景區風光
巖寺中鐫有 頌揚名茶、名景之楹聯。如“客來惟有茶當酒;寺僻何非石與山”,“神茗佛手發源地;騎虎將軍涅聲天”,“飛鳳名巖藏古剎;珍茗佛手溢奇香”,“飛天佛手茶香四海;鳳地名巖寺閲千秋”,“騎鯨海上紅魚跳;虎嘯山中白足尊”,“飛觴醉佛呼僧醒;鳳翥高桐蔭庶棲”,“爐煙鼎盛,安溪南線無雙地;俎豆馨香,勝景東皇第一觀”,“飛鳳空中觀騎虎;朝天雲上看騰龍”,“鳳影、仙蹤、佛手,古巖遺神韻;晨鐘、暮鼓、吊橋,遊子動歸心”,“瑤林邀客賞;勝地引人遊”,“凌霄孤月照;立壁一亭懸”、“聞雞起舞,猶蒼鷹搏兔;趕月追星,似猛虎投林”,“煙囱聳立,香煙通帝座;瀑布橫飛,珠玉撒人間”,“靈山藏寶剎,佛門清靜;騎虎訪仙人,飛鳳巍然”,“吞萬古雲霞,神通物外;極千秋慧眼,慈愛凡塵”,“瀑布懸空,滌盡三千煩惱;古潭活水,藴含無限生機”,“騎虎經天,總為人間祈福祚;飛凰匝地,每從雲外報好音”,“靜憩斯亭,大覺人生千般惱;幽臨其水,超然世上萬種情”,“濁世不堪留,虎去虎來,總懷悲憫;飛鳳今尚在,雲蒸雲蔚,長籠煙霞”等。
騎虎巖香火鼎盛,每年均接待成千上萬的遊客登臨進香朝聖,觀光覽勝。

騎虎巖傳説

相傳在幾百年前,有位貪贓枉法、橫徵暴斂的縣太爺,派手下一位年輕衙差到鄉下徵收錢糧。所到之處,農家百姓無不畢恭畢敬,殺雞宰鵝奉敬衙差。一次,這衙差收錢糧來到一户貧苦農家。這家一貧如洗,家中老婦人準備把惟一的一隻正在孵化12個雞蛋的老母雞殺了,衙差就勸老婦人別殺母雞,並説他不想吃這可憐之物。那一夜,這年輕衙差,自責自愧,難以入睡,第二天再也無心徵收錢糧。
騎虎巖景區風光 騎虎巖景區風光
經此周折,這衙差無心仕途,執意出家,修身養性。爾後,便上飛鳳巖拜師祈求為僧。巖寺住持為考驗他的誠意,要他斷食七天方可受戒。衙差一一照辦。一天,這衙差遵照師傅吩咐,前往官橋巖前導引火種,天未亮就趕回巖寺。途中,遇一隻老虎攔住去路。衙差壯起膽問老虎:“你要吃我嗎?”老虎搖搖頭。這年輕衙差略一思索又對老虎説:“今天師命未了,待我將火種帶回巖寺再來如何?”老虎點點頭,就讓開條路。衙差將火種帶到巖寺後回來再見老虎時,只見老虎温順地蹲在地上,點頭擺尾。衙差騎上虎背,老虎呼嘯一聲騰空而起,消逝在西邊的天際。
寺院住持為紀念此事,特請人雕刻一尊衙差騎虎的塑像,奉祀在中殿,尊為“騎虎禪師”。遠近鄉民日夜頂禮崇奉,香火綿延不絕。幾個世紀以來,騎虎禪師的美麗傳説在虎邱、官橋等毗鄰地區廣為流傳,於是人們又稱“飛鳳巖”為“騎虎巖”。

騎虎巖相關詩作

佛國三千超世界;
仙家佰億雷樓台。
帝德巍巍輝天闕;
神威赫赫耀鳳巖。
手提神劍沖天闕;
足踏龜蛇壯帝威。
騎駕西天忝佛性;
虎威北極訂禪心。
靈通處依然佛國;
山水間盡有仙家。
具愛慈心便是法;
超空色界好通靈。
客來惟有茶當酒;
寺僻何非石與山。
身色萬般具佛性;
靈光一點是禪心。
騎催千里風塵斷;
虎嘯一聲山月高。
——清·赤嶺舉人林逢春撰
騎鯨海上紅魚跳;
虎嘯山中白足尊。
飛觴醉佛呼僧醒;
鳳翥高桐蔭庶棲。
佛海無邊,積善行仁登彼岸;
慈航可渡,修身納福邁通途。
爐煙鼎盛,安溪南線無雙地;
俎豆馨香,勝景東皇第一觀。
——王翹松作
神茗佛手發源地;
騎虎將軍涅聲天。
飛鳳名巖藏古剎;
珍茗佛手溢奇香。
佛手濟世千秋頌;
飛鳳鳴春一寺存。
飛天佛手茶香四海;
鳳地名巖寺閲千秋。
——林松茂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