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駱駝屬

鎖定
駱駝屬,是偶蹄目駱駝科下的一個屬,根據形態分為單峯駝和雙峯駝兩種。又稱“橐駝”。 [16]  其頭較小,頸粗長,彎曲如鵝頸,有雙重眼瞼和濃密的長睫毛,鼻子能自由關閉。 [17] 
雙峯駝分佈在中國、蒙古、哈薩克斯坦、印度北部及俄羅斯等國家及周邊較為清涼的地區;而單峯駝主要分佈於北非、東非、印度大陸及阿拉伯半島的沙漠或乾旱地區。駱駝能夠在貧瘠的荒漠草原上繁衍生息,在5-7天未飲水和進食飼草料的情況下仍能使役。駱駝喜食堅硬枝條、高大灌木、惡臭草類及帶刺植物。 [16]  駱駝每2年繁殖一次,懷孕期為12-14個月,第二年3-4月生產,每胎產1仔。駱駝壽命為35-40年。 [18] 
駱駝具有頗高的經濟價值。駝奶可加工如酸奶、黃油、白油、奶酪、乳飲料等乳製品;駝糞是牧民取暖的燃料之一。 [16]  駱駝還是沙漠裏重要的交通工具,人們把其看作渡過沙漠之海的航船,有“沙漠之舟”的美譽。 [17]  野生雙峯駝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Ⅰ級。 [1] 
中文名
駱駝屬
拉丁學名
Camelus [19] 
別    名
駱駝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偶蹄目
駱駝科
駱駝屬
單峯駝雙峯駝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胼足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種
家養雙峯駝、野生雙峯駝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1758 [2] 

駱駝屬動物學史

駱駝由新生代始新世時期(距今約5500萬年)北美洲的原柔蹄類進化而來,該屬有雙峯駝和單峯駝兩個種,通稱駱駝,又稱橐駝,屬反芻類。在中國境內生存的駱駝主要是雙峯駝,雙峯駝分佈於高寒的亞洲沙漠地區,其中以中國和蒙古等國家為多數。中國的雙峯駝主要分佈在內蒙古、新疆、甘肅、青海、寧夏,以及山西、陝西、河北的北部地區。 [3] 
1000萬年前生活在北美洲,駱駝遠祖越過白令海峽到達亞洲和非洲,並演化出雙峯駝和人類馴養的單峯駝。單峯駱駝在數千年前已開始在阿拉伯中部或南部被馴養。約於公元前2千年,單峯駱駝逐漸在撒哈拉沙漠地區居住,但是在前900年左右又再次消失於撒哈拉沙漠。它們大多是被人類捕獵的。後來波斯入侵埃及時,岡比西斯二世把已經被馴養的單峯駱駝傳入波斯地區。被馴養的單峯駱駝在北非被廣泛使用,而直到後來,羅馬帝國仍然使用駱駝隊帶着戰士到沙漠邊緣巡邏。可是波斯駱駝並不適合用來穿越撒哈拉沙漠。在第4世紀,更強壯和耐久力更強的雙峯駱駝首度傳入非洲。開始有愈來愈多的人使用它們,因為該種駱駝較適合作穿越大沙漠的長途旅行之用,且可以裝運更多更重的貨物。這時,跨撒哈拉貿易終於得以進行。 [4] 

駱駝屬形態特徵

駱駝屬
駱駝屬(7張)
頭較小,頸粗長,彎曲如鵝頸。軀體高大,體毛褐色。眼為重瞼,鼻孔能開閉,四肢細長,蹄大如盤,兩趾、蹠有厚皮,都是適於沙地行走的特徵。尾細長,尾端有叢毛。背有1~2個較大駝峯,內貯脂肪。駱駝的皮毛很厚實,冬天沙漠地帶非常寒冷,駱駝的皮毛對保持體温極為有利。駱駝的厚毛髮可以反射陽光。被剃毛後的駱駝會多出50%的汗以避免過熱。皮毛同時幫助駱駝隔熱。它們的長腿也讓它們遠離火燙的地面。駱駝有兩種:具有1個駝峯的,稱為單峯駝Camelus dromedarius);具有2個駝峯的,稱為雙峯駝Camelus bactrianus),體長約3米,高2米以上,前後兩峯相距約0.5米。絨毛髮達,頸下也有長毛。上唇分裂,便於取食。 [4] 

駱駝屬雙峯駝

頭體長3.2~3.5米;肩高1.6~1.8米;體重450~680千克。巨大的有蹄類,背上有兩個駝峯。頭小,頸長而且向上彎曲,體色金黃色到深褐色,以大腿部(股部)為最深。在冬季頸部和駝峯叢生長毛,有雙行長長的眼睫毛和耳內毛抵抗沙塵,而縫隙狀的鼻孔在發生沙塵暴時能夠關閉。野生雙峯駝比家養雙峯駝體型較小而輕捷,它的駝峯顯著地小且吏接近圓錐形,毛被也較薄。 [5] 

駱駝屬單峯駝

單峯駝一般體長2.2~3.4米,體高1.8~2.1米(比雙峯駝稍高,但是腿更長,所以比雙峯駝要輕),體重450~600千克。 [6]  背腰上僅有一個脂峯,體型較輕,體軀較短,毛少皮薄,頸細長,四肢修長,蹄盤較大。鼻樑稍凹,額部隆起,無額頂長毛。鬃毛只生長到頸上緣的中部。嗉毛也只頸下緣的1/3處。在前肢的上膊和前膊部不像雙峯駝那樣有長而密的肘毛,而是從肩胛頂部腫端,密生10~15釐米長的捲曲毛。 [7] 

駱駝屬生活習性

駱駝屬耐粗飼

駱駝嘴尖齒利,體高頸長,向下能採食3~5釐米長的短草和低矮的灌木,向上能啃食叢林枝葉甚至高達2~3米的喬木。駱駝口腔構造較特殊,口角以及上下唇的外緣生長着密密麻麻的短毛,上齒墊堅硬,兩角有長而呈錐狀的角質化乳頭、齒緣突起呈鋸齒狀、齒面寬、臼齒冠高;下頜比較靈活,能夠帶動下頜左右移動,磋磨飼料(見圖3)。駱駝的上唇很敏感,能揀食矮小的植物;在嘴的周圍有特別硬的組織,採食時不致於被帶刺的植物刺破;口內粘膜有厚的鱗狀組織及長1~2釐米的乳突,駱駝的唾液腺發達,唾液黏稠,可以抗禦帶刺食物的刺傷。如能採食貓頭刺、鹼蒿、白刺、梭梭、駱駝刺等,也能採食密生螫毛的植物,如蕁麻等。這些也得益於駱駝口內粘膜有厚的鱗狀組織及長1~2釐米的乳突,以抗禦帶刺食物的刺傷。 [3] 

駱駝屬耐飢餓

沙漠地帶植物奇缺,飼草料資源匱乏,但駱駝還是頑強地生存着,其以極強的耐飢餓能力,適應着環境,即使是幾天幾夜缺草斷料,仍然能活動,甚至使役。駱駝在水草豐盛的夏秋季節採取大量採食,日採食量可達32.1~33.6千克,並轉化為脂肪貯存在駝峯和腹腔內。當冬春無草缺草季節,貯存在駝峯和腹腔內的脂肪成為能源支撐機體的活動。同時,駱駝以安靜來降低代謝水平。 [3] 

駱駝屬耐乾渴

動物適應於荒漠的條件是能夠採食含有大量水分的植物(如仙人掌類),並移棲於水源附近;能夠充分利用代謝水;排泄濃尿及近乎乾燥的糞便,以減少水分的消耗;有較好的體温調節機制,以控制體温;在高温時期具有減少活動,利用廕庇的習性,以減少水分蒸發。駱駝就具備了這種適應能力,駱駝雖然在水的蓄積方面比較弱,但對體內水的重吸收能力是最強的。它的鼻腔很大,鼻甲骨呈卷軸狀,因此大大增加了鼻黏膜的面積,呼吸時能使呼出氣體中的水汽在鼻道中冷卻並加以回收。這種解剖結構很好地節省了水分。 [3] 

駱駝屬耐炎熱

沙漠地帶氣温變化無常,既有高寒又有高温,沙漠的吸熱性,夏季中午可使地面温度達到70℃左右。作為“沙漠之舟”的駱駝依然行走中酷熱之中,顯示出其超強的耐熱性。
  1. 體型:駱駝的抗熱能力不單純取決於皮膚表面面積,而主要是駱駝皮膚的汗腺機能比較強大。
  2. 腿足:動物的腿長作用很大,對環境適應也很強。生活在沙漠地區的駱駝腿特別長,這樣可以減小地表輻射熱的影響。同時腿長便於長途跋涉,尋找水源,採食灌木林的嫩枝與嫩葉。腿長也可使很多器官地面保持一定距離,避免了高温蒸灼。如母駝乳房緊貼腹下,公駝包皮口折轉向後,睾丸位於兩股後方等。另外,駱駝的足部的結構也反映其對熱環境的很好適應。駱駝的蹄是由第三、四趾的第一趾節骨組成。蹄下有角質墊,其厚度可達1釐米,並有大量黑色素,可以防止沙粒的熱量傳遞。
  3. 被毛:駱駝的被毛比較蓬鬆,它不僅能夠抗禦炎熱,而且還能讓汗液慢慢地蒸發,使體温下降以調節機體温度。
  4. 行為調節:駱駝夏天在沙漠地帶休息的時候,它的起卧是很科學的。比如,駱駝卧地的時候,會將卧點的熱沙推散後,改變卧點温度後下卧。駱駝首先用前肢將高温熱沙推向前方,前肢帶動膝蓋率先着地,然後用力將熱沙向後扒,這樣卧點機體下地表温度就降了下來。在站立上,駱駝也會選擇一定方向以減少熱傷害,比如,為減少體表吸收輻射熱上午駱駝的頭是面對太陽的,然後隨着日光照射角度駱駝將會作出方位的調整來減少日光的照射。 [3] 

駱駝屬耐寒冷

駱駝是恆温動物,一般在外界温度變化時,保持恆定體温,體温的恆定,賦於動物抗熱但更加抗寒的能力,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駱駝能夠利用內分泌和神經系統來實現體温的自動調節。內分泌系統中是由甲狀腺和腎上腺素的分泌去適應季節性的短時性的温度變化。其中甲狀腺與緩慢性的季節性的温度變化相聯繫,而腎上腺主要是應付瞬時性的温度變化。駱駝的生活地帶氣温常在-20~-30℃,最低氣温甚至達-45~-50℃,但駱駝仍能正常生活。
  1. 脂肪組織:駱駝是局部貯藏脂肪的突出例子,生活於乾旱地區的駝峯就是由脂肪構成,峯的大小隨食物供應量不同而有區別,最大者可接近體重的20%;另外駱駝的皮下脂肪層,既可起貯存能量作用,也可保温;駱駝背部的脂肪,可避免沙漠地帶太陽輻射造成的傷害,起到絕緣作用,脂肪的絕緣作用可防止外界熱量進入身體。動物的脂肪組織在生成與分解之間保持着平衡,飼料充足時,脂肪可貯存數週;而飼料缺乏時,脂肪被分解作為能量來源,或作為製造蛋白質的原料。在各種不同動物中,脂肪在提供絕緣、貯存能量與內源熱方面的重要性有所不同。
  2. 被毛:被毛髮達,絨層厚密,皮板厚,保温能力強,而且在陽光直射和外界氣温高於皮温的環境條件下具有隔熱的作用。寒冷地區的動物一般被毛較厚,外層是鬃狀粗毛,內層是厚而軟的絨毛。在極寒冷的地區,有些動物沒有很厚的絨毛,而是生有厚厚的鬃毛,它能適應北極的寒冷、雨及暴風雪的襲擊。駱駝被毛的隔熱性能與被毛的顏色、光澤、厚度、密度以及毛髮類型等有關。在同樣條件下,棕色被毛吸收的太陽輻射熱量比白色高。
  3. 行為調節:駱駝耐寒冷習性還體現在其具有一定的行為調節能力上。每當天氣寒冷、颳風降温時,駱駝表現為縮團行為,將尾夾於兩股之間,飛端着地,四蹄貼於腹下,後軀對着避風物而下卧。這樣就減少了機體的散熱面積,同時,厚厚的角質墊也能起到了很好的阻熱作用。 [3] 

駱駝屬耐風沙

沙漠草原地帶風沙頻發,駱駝既要行走在沙漠上,又要適應風沙的吹刮。駱駝以指(趾)枕着地,第三、四指枕癒合成一寬厚柔軟的蹄盤,內為彈性組織和彈性纖維細胞囊,外為角質層、厚0.6~0.9釐米。當前肢着地時,蹄盤面積增至68~71.5平方釐米,使之不陷入沙中;抬腿時,蹄盤面積縮小到62~65.5釐米,便於運步,蹄盤前緣有兩個彎向前方的角質蹄爪,除作起卧支點外,主要在沙地行走時能固定指枕不向後滑,從而防止滑倒。駱駝一但遇到大風飛沙天氣,就會半閉雙眼,藉助長而密的下垂睫毛來防止沙塵進入眼睛,同時淚腺分泌淚液去除進入眼球表面的塵土。駱駝長有狹長而斜的鼻孔,呈裂縫狀。從解剖學上看兩個鼻孔都有一條管道通道鼻中溝,鼻孔外緣組織柔軟且可張合自如,其孔內又叢生鼻毛,管道彎曲而多皺,這些解剖結構有效地濕潤空氣,起到過濾塵沙的作用。 [3] 

駱駝屬厭潮濕

陸地動物的共同特點是喜乾燥温暖,厭潮濕寒冷,駱駝也不例外,它不適於在高濕高温環境下飼養。潮濕影響駱駝的生長髮育,甚至會因潮濕而患病,尤其是在春季要特別注意,避免駱駝在潮濕地面卧息而患病。 [3] 

駱駝屬嗜好鹽

由於荒漠乾旱地帶降水遠遠低於水蒸氣的蒸發和植物的蒸騰,使得這一地帶植物含鹽量偏高。駱駝生活在乾旱荒漠地帶,久而久之,產生了喜食含鹽分高的植物的偏好。同時,所飲用的水也屬鹽鹼性湖水。所以駱駝有很強的嗜鹽性,正常情況下,能夠在10千米以外嗅到的鹽池或鹼灘的氣味並長途奔跑就食。在舍飼環境下一定做好駱駝的鹽分補給。 [3] 

駱駝屬羣集性

駱駝的合羣性,雖不如其它家畜強,但仍有其一定的羣集性,在牧場上三五成夥,分散採食,只有當放牧員收攏歸牧或遇有大的驚擾時,才集結成大羣活動。母駝的合羣性與護羣性較強,在出牧歸牧時都能互相關照,當發現駝羔不在自己身邊時,就用高吭的聲調呼叫,當發現駝羔遇有敵害時,則猛撲過去保護駝羔。騸駝的合羣性次予母駝,公駝只有在配種季節才有強烈的護羣性,主動尋找母駝,組成自己的、配種小羣,如其它公駝或騸駝進入小羣,則嚴加驅趕,在非配種期,常離羣遠走,自找水草。 [3] 

駱駝屬棲息性

在不同季節和氣候條件下,駱駝行走與棲卧的方向都有一定規律,在夏秋炎熱時期,一般是頭迎太陽,頂風行走,頂風棲卧。晴朗無風天喜卧於高燥的地方;天陰涼爽,則無固定走向和卧向。夏秋兩季,駱駝喜選高燥、通風涼爽的地方採食和棲息。冬春駱駝一般是順風行走,順風卧。駱駝冬春則喜在低窪、避風、暖和的地方活動。駱駝如遇陰雨、風雪和風沙彌漫的天氣,無論在何季節都願順風沙、雨、雪的方向行走和棲卧。在牧地上採食時喜分散,休息時則喜羣居。並願在乾燥無草、表土疏鬆,過去曾有駱駝卧過的地方數峯羣卧棲息。 [3] 

駱駝屬分佈範圍

單峯駝:主要見於蘇丹、索馬里、印度及附近國家、南非、納米比亞和博茨瓦納。
雙峯駝:主要分佈在亞洲及周邊較為涼爽的地區,如蒙古國、中國、哈薩克斯坦、印度北部以及俄羅斯;而馴養的雙峯駝主要分佈在中亞的一些國家,如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的荒漠草原,向東可延伸到俄羅斯的南部、中國的西北部、蒙古的西部。雙峯駝在中國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和甘肅省等地區的乾旱荒漠和草原;雙峯駝在青海省主要分佈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及其周邊,如烏蘭縣、都蘭縣、大柴旦等;在甘肅省主要分佈在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馬鬃山地區及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4]  [8] 
駱駝屬分佈圖 駱駝屬分佈圖 [15]

駱駝屬繁殖方式

駱駝屬雌性

  • 初情期
母駝的初情期是指其出生後發育到開始出現發情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母駝開始具備了繁殖機能。由於駱駝為誘導排卵型動物,因此,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的是,駱駝在發情時不伴有自發性排卵,只是在卵泡發育到一定程度時,母駝表現發情。
雙峯母駝初情期開始的年齡為2~3歲,以3歲受胎、4歲產羔者較為多見,但在自然放牧的駝羣中,也可見到3歲產羔。對已知其準確年齡的104峯母駝的調查表明,第一次產羔的年齡14%是在3歲,62.8%是在4歲,14.91%是在5歲。駱駝初情期的開始不僅與其年齡和體重有關,而且也受其他因素,如營養點氣候、環境等影響。
單峯駝在2~3歲時已開始有性活動,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直要到4歲時才開始配種,第一次產羔是在5歲左右。曾經有人試圖用孕馬血清促性腺素誘導單峯駝提前進入初情期,雖然大多數母駝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素後會發生反應,但早期胚胎死亡率比較高。 [9] 
  • 配種年齡
在放牧和管理條件下,母駝多在3歲時開始配種過早配種會影響母駝本身及胎兒的發育。在印度的大多數地區,第一次配種是在4~5歲,以後隨着管理技術的改進,從1989~1990年,第一次配種的年齡減少到平均為1108.73天,第一次產羔的時間平均為1882天。母駝的繁殖能力可維持到18~20歲,但20歲以上產羔者也並非罕見。 [9] 
  • 繁殖季節
中國雙峯駝的繁殖集中於冬春兩季,但開始發情的時間因地區及地理環境的差異而有不同,這可能和地理位置、海拔、氣温及個體的營養狀態有關。例如在青海海西州,當地海拔為2100米左右,地理位置為東經98°,北緯37左右。根據試情及卵巢檢查表明,母駝開始發情的時間,87%是在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在內蒙古的阿拉善右旗,當地海拔為1400米,母駝也多集中在12月份及型年1月中旬發情。在中國甘肅的酒泉、古浪、安西等地,母駝的發情多集中於1月下旬。
有些母駝在第一個卵泡開始發育之前,卵巢上有1~3個直徑超過5毫米的小卵泡出現,可存在10天左右,但是最大直徑一般達不到10毫米,此時母駝不表現發情症狀,只有等到以後出現正常卵泡時才發情。一般來説,在發情季節初期,母駝卵巢上有這種卵泡時多不發情。
有些母駝雖然卵巢有直徑10毫米以上的卵泡,也不發情,試情時拒配或不表現明顯的性接受行為。如果強行交配,也可引起排卵,且能受孕證明該卵泡發育正常。這種情況可能和其他動物在發情季節內第一次發情時的安靜發情相同。
發情季節開始之後,母駝陸續發情受配,懷孕後大多不再發情。母駝發情的外部徵候很不明顯。至4月中旬以後,公駝不再表現明顯的性慾,難以用試情來檢查是否還有母駝發情。因此,母駝的發情季節結束的時間一般也認為是在4月中旬;此後母駝進入休情期,但在此以後數個月的休情期中,母駝的卵巢上仍然有卵泡發育,只是卵巢的機能不如在發情季節旺盛。在休情期,卵巢上的卵泡仍然可以發育到成熟,用外源性激素如絨促性素或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等也可引起排卵。
一般認為,單峯駝也是季節性多次發情的動物,但關於發情季節開始及結束的時間在不同研究及不同地區之間差別較大。例如在蘇丹,單峯駝的發情季節為3~8月份;在巴基斯坦為12月份至翌年的3月份;在索馬里為4~5月份;印度為11月份至翌年3月份;在埃及為12月份至翌年5月份;而在沙特阿拉伯,如果營養狀況良好,則母駝全年均可發情。 [9] 
  • 雌性發情
  1. 雙峯母駝的發情:雙峯母駝發情的特徵表現不如其他家畜那樣明顯,母駝只有在卵泡發育成熟時才表現發情,但只是在公駝接近時才卧下接受交配。發情母駝卧地時,也接受其他母駝和幼齡公駝的爬跨,成年母駝在發情旺盛時,有時跟隨公駝,有時還爬跨其他母駝。雙峯母駝因為不交配不能排卵,而且卵泡萎縮後又有新卵泡發育,因此,如不交配,則可長期發情,有的母駝發情可長達70天左右,少數母駝在前後2個卵泡發育之間僅有數天不發情,表現拒配。發情時生殖道無明顯可見的變化,子宮頸比不發情時稍微柔軟,子宮張力增加;陰道稍感濕潤,僅有少數母駝在發情時有少量黏稠的液體,陰唇無明顯腫脹。排卵之後,由於形成黃體,母駝開始拒配,但拒配的時間是在排卵後2~8天,這也與其他動物不同。母駝拒配時,一旦公駝走近時便迅速站立,同時還卷尾,撐開後腿排少量尿液。如果排卵後母駝未受精,則在排卵後4~6天又有新的卵泡開始發育,隨着卵泡的發育,母駝又開始表現發情。 [9] 
  2. 單峯母駝的發情:單峯母駝發情時,在行為上、生理上、生殖器官的解剖上都發生明顯的變化,但不同個體間及同一個體在不同季節間差異較大。例如在印度,14%的母駝發情特徵表現不明顯,31%的母駝發情特徵表現中等,而35%的母駝發情特徵表現十分明顯。母駝發情時變得不安,不斷磨牙,頻繁舉尾,排尿,陰門明顯腫大,不斷開閉。陰道黏膜濕潤,有惡臭味,這種味道可能刈公駝是一個強烈的嗅覺刺激。陰道檢查時,發現陰道黏膜粉紅、濕潤,而且隨着發情的進展,濕潤程度逐漸降低。子宮頸濕潤鬆弛。直腸檢查時在發情開始時子宮角彎曲,但不如牛那樣明顯,子宮腔中有少量液體積存,尤其是在老年母駝,無論發情與否,子宮腔中都有液體積存。 [9] 

駱駝屬雄性

  • 初情期
公駝的初情期是指它發育到具有繁殖機能的時期,此時在睾丸間質細胞分泌的雄激素的刺激下,開始出現性反射,能夠和母駝交配,並出現第二性徵,睾丸內開始有精子生成。因為雄激素的產生要比精子的生成開始得早,所以一般都是在出現了性反射以後,才有精子的生成。
雙峯駝初情期開始的年齡,在大多數地區為3歲左右。公駝出生後幾個月即在行為上表現爬跨其他母駝。
單峯駝第一次出現發情的時間也是在3歲左右,此時身體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因此,在駝羣中難以有機會交配。 [9] 
  • 配種年齡
進入初情期後,雖然公駝已具備了繁殖的能力但在駝羣中由於成年公駝的統制而難於有機會進羣交配,而且配種過早會妨礙駱駝本身的發育及後代的品質,因此要求公駝在體成熟後才可用作配種。體成熟就是公駝的生長髮育已經基本完成,具備成年駝所固有的形態及機能。
雙峯駝開始配種的年齡一般為5~6歲,個別發育好的公駝在4歲時也可用來配種。
單峯駝雖然也在3歲時達到初情期,但其完整的性行為要在6歲左右時才能表達出來,有時甚至要延遲到8歲才能配種。 [9] 
  • 繁殖年限
一般認為,雙峯公駝15歲以後配種能力逐漸降低,但有的公駝在20歲以後仍然能夠配種。單峯公駝的配種能力,在10歲以前呈逐漸增加的趨勢,然後基本維持恆定,18~20歲時才開始降低。 [9] 
  • 發情季節
在繁殖上公駝與其他家畜明顯不同的是,有明顯而嚴格的發情配種季節,這一特點與許多野生動物十分相近可能是在其發育進化過程中由於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這種特點在雙峯駝尤為明顯。
大多數雙峯公駝在11月下旬就有性活動開始的跡象,例如彼此咬腿、咬尾巴、爬跨、互相對抗等,逐步在駝羣中建立統制地位,這種爭雌現象雖然不像野生哺乳動物那樣激烈,但也十分明顯。每峯公駝在佔有了一定數量的母駝,組成了自的羣體以後,駝羣就相對穩定,其他公駝進羣交配的機會極少,一旦試圖進羣,則會遭到該羣中統制公駝的廝咬。母駝也很難逃脱佔統制地位的公駝的統制,一旦其試圖脱逃,會遭到公駝的攻擊。因此,放牧時,牧工常用公駝趕羣。
雖然公駝開始表現性活動的時間較早,但一般都是在12月中旬才明顯開始發情。發情季節緯束的時間為4月中下旬。因此,公駝的發情季節約為4~5個月。發情季節內,公駝個體之間不但有發情程度上的差異,而且發情開始和結束的時間也有很大不同,因此,有“冬瘋駝”和“春瘋駝”之分。
“冬瘋駝”是指從12月上旬到翌年1月上旬這一時期開始發情的公駝,這些公駝一般都是膘情好、體力強壯的公駝,它們的發情現象一開始就比較明顯,經過數天或十餘天即很珏盛。在輔助交配的情況下,配種能力可以維持到2月下旬到4月上旬。末期雖然仍能交配,但性慾降低,交配持續的時間短,發情的外表現象也逐漸消失。自由交配時則配種能力僅能維持到2月中旬到3月上旬。發情的開始過程一般較快,而終止的過程則是逐漸的。首先開始消退的是發情的外表現象,然後性慾逐漸降低,甚至消失。這時公駝的食慾增加,還漸恢復到發情季節前的狀態,人接近時尖叫或噴草沫。
“春瘋駝”是指從2月上旬至中旬開始發情的公駝,這類公駝一般都年齡較小,膘情差,它們從發情季節開始也表現有性慾,也能使母駝受孕,但不敢和身體強壯的壯年公駝相抗衡,因此,不敢進羣,只能在羣外遊蕩,性興奮也受到抑制僅輕微表現有吐白沫、發嘟嘟聲、磨牙;枕腺有少量分泌物,枕腺與前駝峯或其他物體摩擦,和體力相等的公駝對抗等行為。只有在體強公駝不在附近時,才偷偷進羣交配,然後又被逐出羣外。等到2月份冬瘋公駝的發情減弱後,它們才表現明顯的發情現象。發情停止的時間為4月中旬至5月上旬,個體的發情持續時間差異較大。
除上述情況外,有的公駝,尤其是青年公駝,在整個發情季節中發情現象都不明顯,性慾不強,即使能夠配種,持續的時間也較短。
單峯公駝雖然也為季節性發情,但其發情的季節性變化不太明顯,在某些熱帶沙漠地區,甚至發情沒有任何季節性變化。例如,在屠宰場收集的標本表明,單峯母駝除在5月份、8月份、10月份以外的任何時間都可懷孕。但這種特點受地理環境的影響較大,因此,一般認為,單峯駝的性活動從11月份至7月份最為明顯,而在其他時間則相對較弱,但仍可與發情母駝交配受胎。 [9] 

駱駝屬下級分類

類別
中文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Camelidae dromedarius
Linnaeus,1758
Camelidae bactrianus
Linnaeus,1758
亞種
家養雙峯駝
Camelus bactrianus bactrianus
Linnaeus,1758
Camelus bactrianus ferus
Przewalski,1878 [2] 

駱駝屬保護現狀

駱駝屬保護級別

野生雙峯駝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8年 ver 3.1——極危(CR)。 [10] 
野生雙峯駝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EN)。
野生雙峯駝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Ⅰ級。 [1] 

駱駝屬種羣現狀

雖然單峯駝仍約有1千3百萬存活,但是野生物種已經瀕於滅絕。雙峯駝曾經分佈廣泛,主要為家畜。2006年8月數據顯示,中國境內的野生雙峯駝僅存約500峯,全世界僅存800餘峯。因為駱駝作為役用畜的作用隨着機械化的進程而減弱,所以數量越來越少,已經快要成為需要受保護的動物。澳大利亞中部有估計多至70萬頭野生化駱駝,它們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被引進作為運輸用途的駱駝後代。這個種羣數量以每年約11%的速度增加,由於侵佔了飼養綿羊所需的有限資源,南澳大利亞政府已決定使用空中射殺的方法屠殺這些駱駝。 [4]  [11] 

駱駝屬主要價值

  • 單峯駝
從公元前5世紀起,中東、埃及和撒哈拉地區的居民用單峯駝代替馬運輸商品和旅行。單峯駝成了名副其實的“沙漠之舟”。 [12] 
  • 雙峯駝
雙峯駝駝肉纖維較粗,脂肪含量少,瘦肉多,駝乳脂肪球小,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屬於“綠色食品”,適合於當今人們追求的飲食需求;駝絨是上等的毛纖維,是毛紡工業的重要原料之一。 [13]  雙峯駝因其善於長途奔跑,善辨風向,被分佈區當地羣眾常馴養作運輸用。 [14] 

駱駝屬物種文化

駱駝屬雙峯駝

1976年,蒙古以雙峯駝為形象,發行了面值為50圖格里克特種硬幣11228枚。
1994年,中國以雙峯駝為形象,發行了面值為10元人民幣的特種硬幣35000枚。 [6] 
雙峯駝

駱駝屬單峯駝

1970年,吉布提以單峯駝為形象,發行了面值為100法郎的特種硬幣。
2000年,索馬里以單峯駝為形象,發行了1先令的特種硬幣。 [6] 
單峯駝
參考資料
  • 1.    野駱駝 Camelus bactrianus  .國家動物博物館[引用日期2020-01-11]
  • 2.    駱駝屬  .itis[引用日期2020-01-11]
  • 3.    蘇布登格日勒,阿麗瑪,烏雲格日勒,列瓊,張玉.內蒙古地區雙峯駝生活習性的研究[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17,(第4期):49-53
  • 4.    駱駝屬  .動物世界[引用日期2020-01-11]
  • 5.    (美)史密斯,解焱主編,中國獸類野外手冊,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10,第458-459頁
  • 6.    張景烘,塗小榕編著,硬幣上的動物世界,廣東科技出版社,2011.03,第219-220頁
  • 7.    寧夏農學院主編,養駝學,農業出版社,1983.05,第58頁
  • 8.    薩仁圖婭,斯仁達來,付龍霞,劉強德,吉日木圖.中國雙峯駝種質資源保護調查研究[J].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5,(第6期):62-65,78
  • 9.    趙興緒,張勇編著,駱駝養殖與利用,金盾出版社,2002.09,第58-70頁
  • 10.    野生雙峯駝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20-01-11]
  • 11.    野生雙峯駝瀕臨滅絕 全球僅800餘峯  .搜狐網[引用日期2020-01-12]
  • 12.    郭慶嵐著,巨眼叢書 沙漠的故事,北京出版社,2013.03,第36頁
  • 13.    蘇布登格日勒,阿麗瑪,烏雲格日勒,列瓊,張玉.內蒙古地區雙峯駝生活習性的研究[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17,(第4期):49-53
  • 14.    上海自然博物館,青海省野生動物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編,青海經濟鳥獸,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12,第117頁
  • 15.    Camelus Linnaeus, 1758  .gbif[引用日期2021-12-24]
  • 16.    駱駝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6-25]
  • 17.    元元,獨立日 5 每天畫一隻小動物,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01,第100頁
  • 18.    郭豫斌主編,小博士文庫 哺乳動物 下,黃山書社,2010.06,第71、72頁
  • 19.    camelus  .有道[引用日期2023-07-0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