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駕幸三會寺應制

鎖定
《駕幸三會寺應制》是唐代女詩人上官婉兒創作的一首詩 。此詩為應制詩,寫駕臨三會寺的景象,説明了皇帝來此地考察的緣由,同時描繪了一幅雄闊的江山社稷圖,顯示了皇家寬容開闊的胸襟。全詩辭藻華麗,大氣恢弘。
作品名稱
駕幸三會寺應制
作    者
上官婉兒
創作年代
初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排律

駕幸三會寺應制作品原文

駕幸三會寺應制
釋子談經處,軒臣刻字留。
故台遺老識,殘簡聖皇求。
駐蹕懷千古,開襟望九州。
四山緣塞合,二水夾城流。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獻酬。
太平詞藻盛,長願紀鴻休 [3] 

駕幸三會寺應制註釋譯文

駕幸三會寺應制詞句註釋

⑴應制:應制詩,封建時代臣屬接受皇帝命令所作、所和的詩。
⑵釋子:和尚。
⑶駐蹕(bì):皇上車駕停下。蹕,這裏指帝王的車駕。
⑷宸翰帝王的墨跡。
⑸鴻休:有鴻業之意。 [1-2] 

駕幸三會寺應制白話譯文

和尚討論佛經的處所,臣僚們刻在廳堂裏的字跡就可保留。
舊時台省的遺老還能認識,連聖上也在找那些斷簡殘篇。
皇上來這裏追懷千古的歷史,敞開胸襟遙望天下的九州。
四周山勢緣着要塞而會合,兩條河水夾着城堡而流。
皇上的御筆都陪同一起被瞻仰,天子的酒杯也接受羣臣的奉獻和報恩。
太平盛世的文章自然藻飾華盛,但願永遠紀念這回偉大而美妙的詩會。

駕幸三會寺應制創作背景

這首詩創作於景龍二年(708)十月三日,皇帝以及當時的皇太后駕臨三會寺。按照大唐的禮俗,天子游行,一般會責令當朝的文武百官隨同,以便根據天子的意思奉命寫文,以此增添雅興,一同去的除了上官婉兒,還有當時婉兒的情人宰相崔湜。崔湜能得以參與遊玩,也是婉兒暗中提拔的結果,這首詩可以看出婉兒對崔湜的在乎有多重。 [3]  [4] 

駕幸三會寺應制作品鑑賞

整首詩大氣恢弘,很難看出是出自一個女子之手。特別是在遣詞造句上,每一句都有一字定音,讓人讀來也覺得心中坦蕩舒暢。此詩為應制詩,辭藻華麗,過於堆砌,沒有個人的真情實感,只是一味地歌功頌德,故並非成功之作。
開頭“釋子談經處,軒臣刻字留”兩句,可以看出,上官婉兒對“三會寺”的歷史瞭如指掌。“三會寺”原是一個高僧談論經書的地方,只不過隨着時間的洗滌,再加上所處的地理位置偏僻,如今已是無人問津了。但是這裏還是有隋初時高僧惟勝法師刻下的碑文,在上官婉兒心目中,能見到雲霧之中的白龍,定是賢臣。由此可見,上官婉兒身為一個朝臣,她還是忠奸分明的。由傳説引出“故台遺老識,殘簡聖皇求”,此是上官婉兒在代替皇室家族而言,向眾人説明,此次的到來,只是為了考察。接着“駐蹕懷千古,開襟望九州”兩句是全詩的經典。緬懷前人,敞開胸懷,一幅江山社稷圖,其風度可謂是氣宇軒昂。這也是上官婉兒跟隨武則天經歷太多風雨的沉澱。“四山緣塞合,二水夾城流”是在描寫當時寺廟的景色。這一聯對仗極為工整,全無小兒女之態,頗具大家風範。“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獻酬”最後來一個情感上的自我讚頌。“太平詞藻盛,長願紀鴻休”,顯示皇家的寬容和胸襟,先直白,後抒情,這是宮文的一個標誌。 [4]  [5-6] 

駕幸三會寺應制作者簡介

上官婉兒(664—710),又名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人。上官儀孫女。儀被殺,隨母鄭氏配入內庭,年十四歲,即為武則天掌誥命。中宗時,封為昭客。代朝廷品評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玄宗起兵,與韋后同時被殺。詩多應制之作,刻意修飾詞藻,講究對仗。開元初曾編錄其詩文集二十卷,已佚。《全唐詩》僅收其遺詩三十二首,多是應詔而作,歌昇平之音,價值不大。 [7-8] 
參考資料
  • 1.    西北師範學院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簡明文學知識辭典.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48
  • 2.    王亞玲主編.中華詩詞實用大百科.長春:長春出版社,1995:567
  • 3.    中華書局編輯部點校.全唐詩(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2013:62-63
  • 4.    賀靜 夢苑.春窗一覺風流夢.武漢:崇文書局,2012:38-39
  • 5.    王明居.王明居文集 第3卷 唐詩風格美新探·唐代美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2:5
  • 6.    王文靜. 唐代宮廷女性詩人研究[D].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17
  • 7.    孫建軍等主編.《全唐詩》選注 (1-16冊).北京:線裝書局,2002:40
  • 8.    張明葉.中國曆代婦女詩詞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