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駐防八旗

鎖定
駐防八旗是被清政府派駐到全國各地扼要守險的八旗軍
中文名
駐防八旗
定    義
清政府派駐到全國各地的八旗軍
東    北
滿族的發祥地
盛京地區
清朝的龍興之地
順治二年(1645),出於戰事需要,清廷開始派遣八旗兵駐防直省各地。三月駐防濟寧,六月駐防西安,十一月駐防江寧、杭州。後逐步遍及全國各地。戰事平定後,駐防八旗主要任務是震懾地方。開始駐防地點和兵力都不固定,時設時撤,後逐漸固定,並形成制度。由滿洲、蒙古、漢軍八旗官兵合組為營,官兵旗籍仍隸屬在京之原佐領,旗務歸於在京各八旗都統,防務歸於兵部,日常的管理訓練等則統於駐防將領。以重點駐防和便於機動為原則進行兵力部署。東北和畿輔是其駐防重點。東北為清朝的發祥之地,從天聰年間(1627~1635)就開始在牛莊、蓋州等地駐兵,以後又相繼在盛京、錦州、寧遠、遼陽、金州、旅順、齊齊哈爾、琿春、璦琿等61處駐防,兵力為38600多人。在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之下分設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等統率各地駐軍。畿輔在京師外圍,關乎京師安全。順治初年始,先後在獨石口、張家口、山海關、喜峯口、古北口、熱河、密雲等27處駐防,兵力15800多人,分別設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統率。形成了對京師外圍多層次的環形防禦地帶,也是自京師向全國各地機動調兵的戰略要地。各省駐防主要以便於機動為原則,先後在江寧、西安、太原、德州、杭州、福州、荊州、開封、伊犁等27處駐兵,兵力55000多人,分別設將軍、副都統、城守尉等統率。大體形成三條駐防線:第一條是由德州經開封至西安和杭州的黃河、運河駐防線;第二條是由江寧經荊州至成都的長江駐防線;第三條是由杭州經福州至廣州的東南沿海駐防線;兩個重點和三條駐防線涵蓋了全國主要的中心地區和戰略、海防要地,構成了縱橫交錯、遍佈全國的八旗兵駐防。清中期以後,駐防八旗逐漸衰弱。至後期,已形同虛設。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