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駁骨丹

鎖定
駁骨丹是馬錢科醉魚草屬類植物 [3]  多年生直立灌木或小喬木。可高達6米。 [4]  莖直立,多分枝,莖節膨大,略帶紫色,無毛;葉對生,具短柄,披針形,先端漸尖,上面青綠色,下面黃綠色,光亮;初夏開花,穗狀花序頂生或生於上部葉腋內,有時分枝,花簇生;花冠二唇形,白色或粉紅色,有紫斑;藥果棒狀,無毛; [5]  花期10月至翌年2月,果期4-5月。 [6] 
駁骨丹主要分佈於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和中國的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台灣、福建、西藏各省區內。 [7]  駁骨丹喜温喜陽,多生於温暖、雨量充沛、陽光充足的山坡凹部。它耐旱耐瘠性極好,最常出現於新崩塌地、河牀沖積地等陽光充分照射地區,是這些地方的先驅植物,也是優良的水土保持植物。一般生長於海拔100-2800米的區域。 [8]  常見繁殖方式有分株繁殖、扦插繁殖。 [9] 
據《廣西民族藥簡編》記載駁骨丹:“葉水煎洗眼,治結膜炎;全草水煎洗身,治新生兒軟骨病”。 [10]  駁骨丹性平,味辛、微酸。主要功能有續筋接骨,消腫止痛。可用於骨折,扭挫傷,風濕性關節炎。可內服煎湯或者外用搗爛敷患處。 [11]  其香氣似紫羅蘭葉樣清香,兼有豆青氣息,可廣泛用於日化香精。 [12] 
中文學名
駁骨丹
拉丁學名
BuddlejaasiaticaLour.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捩花目
馬錢科
醉魚草屬

駁骨丹形態特徵

駁骨丹
駁骨丹(6張)
馬錢科醉魚草屬類植物, [3]  多年生直立灌木或小喬木。可高達6米。 [4]  嫩枝條四稜形,老枝條圓柱形;幼枝、葉下面、葉柄和花序均密被灰色或淡黃色星狀短絨毛,有時毛被極密而成綿毛狀。 [1]  葉對生,葉片膜質至紙質,狹橢圓形、披針形或長披針形,長6-30釐米,寬1-7釐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漸狹而成楔形,有時下延至葉柄基部,全緣或有小鋸齒,上面綠色,幹後黑褐色,通常無毛,稀有星狀短柔毛,下面淡綠色,幹後灰黃色;側脈每邊10-14條,上面扁平,幹後凹陷,下面凸起;葉柄長2-15毫米。 [1]  總狀花序窄而長,由多個小聚傘花序組成,長5-25釐米,寬0.7-2釐米,單生或者3至數個聚生於枝頂或上部葉腋內,再排列成圓錐花序;花梗長0.2-2毫米;小苞片線形,短於花萼;花萼鍾狀或圓筒狀,長1.5-4.5毫米,外面被星狀短柔毛或短絨毛,內面無毛,花萼裂片三角形,長為花萼之半;花冠芳香,白色,有時淡綠色,花冠管圓筒狀,直立,長3-6毫米,外面近無毛或被稀疏星狀毛,內面僅中部以上被短柔毛或綿毛,花冠裂片近圓形,長1-1.7毫米,寬1-1.5毫米,廣展,外面幾無毛;雄蕊着生於花冠管喉部,花絲極短,花葯長圓形,基部心形,花粉粒長球狀,具3溝孔;雌蕊長2-3毫米,無毛,子房卵形或長卵形,長1-1.5毫米,寬0.8-1毫米,花柱短,柱頭頭狀,2裂。 [1]  蒴果橢圓狀,長3-5毫米,直徑1.5-3毫米;種子灰褐色,橢圓形,長0.8-1毫米,寬0.3-0.4毫米,兩端具短翅。 [1]  花期10月至翌年2月,果期4-5月。 [6] 

駁骨丹生長環境

駁骨丹最常出現於新崩塌地、河牀沖積地等陽光充分照射地區,是這些地方的先驅植物,也是優良的水土保持植物。一般生長於海拔100-2800米的區域。 [8] 

駁骨丹分佈範圍

駁骨丹主要分佈於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和中國的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台灣、福建、西藏各省區內。 [7]  模式標本採自越南。 [1] 

駁骨丹生長習性

駁骨丹喜温喜陽,多生於温暖、雨量充沛、陽光充足的山坡凹部,耐旱耐瘠性極好 [8] 

駁骨丹繁殖方法

駁骨丹常見繁殖方式有分株繁殖、扦插繁殖。 [9] 

駁骨丹主要價值

駁骨丹 駁骨丹
據《廣西民族藥簡編》記載駁骨丹:“葉水煎洗眼,治結膜炎;全草水煎洗身,治新生兒軟骨病”。 [10]  駁骨丹性平,味辛、微酸。主要功能有續筋接骨,消腫止痛。可用於骨折,扭挫傷,風濕性關節炎。可內服煎湯或者外用搗爛敷患處。 [11]  其香氣似紫羅蘭葉樣清香,兼有豆青氣息,可廣泛用於日化香精。 [12] 
參考資料
  • 1.    白背楓 Buddleja asiatica Lour.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白背楓 Buddleja asiatica Lour.  .西藏植物誌[引用日期2013-10-26]
  • 3.    雲南省藥物研究所編著,雲南民族藥志 第3卷,雲南民族出版社,2010.12,第209頁
  • 4.    秦太峯編,雲南特色天然香料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9,第220頁
  • 5.    周德生主編,簡明中藥手冊,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1,第418頁
  • 6.    雲南省藥物研究所編著,雲南民族藥志 第3卷,雲南民族出版社,2010.12,第209頁
  • 7.    秦太峯編,雲南特色天然香料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9,第220頁
  • 8.    秦太峯編,雲南特色天然香料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9,第220頁
  • 9.    《廣東中藥志》編輯委員會編著,廣東中藥志 第2卷,廣東科技出版社,1996.11,第477頁
  • 10.    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中藥大辭典 第2版 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6,第1482頁
  • 11.    周德生主編,簡明中藥手冊,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1,第418頁
  • 12.    秦太峯編,雲南特色天然香料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9,第220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