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馴象門

鎖定
馴象門,清代訛稱“徐小門”,是南京明城牆外郭城的十八座城門之一,位於外城西南垣,與賽虹橋相對,為區別於小馴象門,又稱為大馴象門。
馴象門西北與江東門隔河遙望,南與安德小門相接,晚清時期一度被訛稱“徐小門”。據記載,明洪武中牧象於沙洲鄉(即沙洲圩),道經於此,路為馴象街。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建造馴象門,門以街為名。
規劃在鳳台南路和緯八路交界處,外郭十八門的馴象門附近,將建起馴象廣場,以示紀念。 [1-2] 
中文名
馴象門
別    名
大馴象門
始建年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馴象門外郭介紹

外郭,即外郭城,為彌補和加強南京京城的防衞,朱元璋於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下令建造。
外郭,俗稱土城頭,城垣本體以丘陵、壘土為主,只在城門等一些防守薄弱地段加築城磚。外郭平面形狀大致呈菱形,周長號稱 180 裏,實際為120裏。現今外郭城門無存,但在麒麟門至仙鶴門等地還可以依稀看到當年的城垣遺蹟。
外郭全長達180裏,洪武年間開築城門16座。城垣本體以丘陵、壘土為主,只在城門等一些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築城磚,所以俗稱“土城頭”。就方位而言,外郭的形狀為菱形。最北的城門為觀音門、最東的城門為麒麟門、最南的城門為夾崗門,西邊的外郭城垣未合圍,留下的南北豁口分別延伸至長江邊。

馴象門史料記載

○工部奏南京外羅城周圍一百三十餘里城門一十六座舊例俱屬南京工部修理景泰六年守備太監袁誠始奏行應天所屬上元江寧句容溧陽溧水五縣暫借人夫兼用至成化九年府丞白昂又因二項人役推調以致經年不完建議自馴象門起八門屬應天府修理滄波門起八門屬工部修理其工料各備兩無相關甚為便益今府尹于冕奏欲將本府該出工價以十分為率內八分改派蘇松等九府緣各府俱有城池兼之差役有簡有繁勢難均一帷鎮江寧國太平廣德等府州原系國初恩例減免錢糧之處又與南京相近除太平已有抽分伕役宜令鎮江寧國廣德每年各出銀六十兩送應天府收貯以備分工修理從之

馴象門馴象廣場

南京市規劃局公佈了雨花台區緯八路以北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徵詢公眾意見。據瞭解,寧蕪鐵路搬遷後,這一條線將打造成地鐵8號線,地鐵下穿的地面部分將作為綠地,成為南京一條獨特的地鐵景觀綠軸。此外,這一片未來會搬遷大市場,改造環境,鳳台南路將打造成“城市地標”中心,豎起200米高樓,附近建馴象廣場。
據瞭解,鳳台南路一線大市場眾多,未來按照規劃,將搬遷市場,形成宜居的都市居住線。在鳳台南路和緯八路交界處,將豎起南京新地標,建200米高的高層建築,同時由於這裏地處外郭十八門的馴象門附近,雖然遺址早已不在,但將建起馴象廣場,以示紀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