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馲是一個漢字多音字,左右結構,讀作tuō,意為駱駝;讀作zhé,意為騾。
中文名
拼    音
tuō,zhé
部    首
鄭    碼
CUMH
筆畫數
13
注    音
ㄊㄨㄛˉ,ㄓㄜˊ
U
99B2
GBK
F158
筆順編號
1211254444315

基本釋義

馲
tuō
ㄊㄨㄛˉ
〔~駝〕駱駝,如“自青州以~~馱其種,遂傳洛中。”
zhé
ㄓㄜˊ
騾,如“牡驢交牛而生者為~~。……今俗通呼為騾矣。”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𠀤陟格切,音磔。《玉篇》馲𩢷,驢父牛母。《本草》牡驢交牛生者為馲𩢷。𩢷或作𩥔。《崔豹·古今注》驢牡馬牝則生𩥔䳮,卽馲𩢷也。
《廣韻》盧落切《集韻》《韻會》歷各切,𠀤音洛。《集韻》馲駝,畜名。或作𩧐,亦作橐,通作駱。
《集韻》闥各切,音託。
屋郭切,音雘。義𠀤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