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雁

(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

鎖定
馮雁,女,博士,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現任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Molecular Catalysis B,Enzymatic》、《中國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等刊物編委;中國微生物學會酶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酶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化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 [2]  [7] 
馮教授是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上海市領軍人才;主要致力於分子酶學和合成生物學領域的研究,從生物信息學、生物化學和結構生物學等多角度探討了酶活性、穩定性及底物選擇性的複雜關係,利用定向進化、理性設計及分子模擬等技術構建了功能顯著改變的進化酶,並應用於重要藥物及中間體合成中。 [5-6] 
中文名
馮雁
外文名
yan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吉林大學
主要成就
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3] 
榮獲2022年度上海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4] 
職    稱
教授

馮雁個人簡介

1986年於吉林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獲學士學位;1986年于吉林大學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碩士學位;1994年於白求恩醫科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
1989 -2008年在吉林大學分子酶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重點實驗室主任;期間,1994-1996年及1998-2000年先後在日本國立生命科學和技術研究所(NIBH)從事博士後和特別研究員工作;2003年在美國國立健康總署癌症研究所(NCI)開展高訪學者研究。2009年至今任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973計劃首席科學家,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院常務副院長。
目前任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酶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微生物學會酶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Molecular Catalysis B,Enzymatic、中國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等刊物編委;獲得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杜邦傑能科中國酶工程傑出貢獻獎”、“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1] 

馮雁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酶學和酶工程研究。涉及以下領域:
(1) 微生物功能基因組學。
(2) 酶結構-功能關係。
(3) 酶分子進化。
(4) 酶生物技術及其應用。

馮雁主要貢獻

馮雁主要致力於酶學和酶工程領域的研究。系統建立了在醫藥、食品及化工等領域有重要影響的酶(脂肪酶、蛋白酶及多糖水解酶等)基因資源庫;解析了多種嗜熱酶的晶體結構,並從酶學、生物信息學和生物物理學等角度探討了酶活性、穩定性及底物選擇性的複雜關係;率先在國內開展了酶分子改造的研究工作,利用定向進化、合理設計及分子模擬等技術構建了功能明顯改變的進化酶。以上研究得到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日雙邊合作項目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支持,並與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多個實驗室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
已在J. Biol. Chem., J. Mol. Biol., Biochem. Biophys. Acta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80餘篇。作為副主編編寫《酶工程》專著一部。
發表論文 [8] 
1.Cui L., Wei X., Wang X., Bai L., Lin S., Feng Y*. A Validamycin Shunt Pathway for Valienamine Synthesis in Engineered 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5008. ACS Synth Biol,2020:294-303。
2.Deng X., Chen L., Hei M., Tian G., Feng Y*., Yang G*. Structure-guided reshaping of the acyl binding pocket of 'TesAthioesterase enhances octanoic acid production in E. coli. Metab Eng,2020,61:24-32。
3.Liu Q., Guo X., Xun G., Li Z., Chong Y., Yang L., Wang H., Zhang F., Luo S., Cui L., Zhao P., Ye X., Xu H., Lu H., Li X., Deng Z., Li K., Feng Y.* Argonaute integrated single-tube PCR system enables supersensitive detection of rare mutations. Nucleic Acids Res,2021:gkab274。
4.Huang F, Xu X.Y., Dong H., Li N., Zhong B.Z., Lu H., Liu Q., Feng Y.*. Catalytic properties and biological function of a PIWI-RE nuclease from Pseudomonas stutzeri. Bioresour. Bioprocess. 2022,9,:57。
5.Zheng L., Lu H., Zan B., Li S., Liu H., Liu Z., Huang.J, Liu Y, Jiang F., Liu Q.*, Feng Y., Hong L.* Loosely-packed dynamical structures with partially-melted surface being the key for thermophilic argonaute proteins achieving high DNA-cleavage activity. Nucleic Acids Res, 2022:7529–7544。
6.Cui L*., Cui, A., Li Q., Yang L., Liu H., Shao W., Feng Y.*. Molecular Evolution of an Aminotransferase Based on Substrate–Enzyme Binding Energy Analysis for Efficient Valienamine Synthesis. ACS Catal,2022, 12(21): 13703-13714。
7.He Y., Li S., Wang J., Yang X., Zhu J., Zhang Q., Cui L., Tan Z., Yan W., Zhang Y., Tang L., Da L*., Feng Y*. Discovery and Engineering of the l-Threonine Aldolase from Neptunomonas marine for the Efficient Synthesis of β-Hydroxy-α-amino Acids via C–C Formation. ACS Catal,2022,13(11): 7210-7220。
8.Wu Z., Liu H., Xu L., Chen H., Feng Y*. Algorithm-based Coevolution Network Identification Reveals Key Functional Residues of the α/β Hydrolase Subfamilies. FASEB J, 2020, 34(2): 1983-1995。
9.Sun Z., Liu Q., Qu G., Feng Y*., Reetz M*. Utility of B-Factors in Protein Science: Interpreting Rigidity, Flexibility, and Internal Motion and Engineering Thermostability. Chem Rev, 2019, 119(3): 1626-1665。
10.Tan Y., Zhang Y., Han Y., Liu H., Chen H., Ma F., Withers S., Feng Y., Yang G.*, Directed evolution of an α1,3-fucosyltransferase using a single-cell ultra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method. Sci Adv. 2019, 5: eaaw8451。
研究成果
1. 極端微生物及其功能利用的基礎研究,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2004CB719606)。
2. 酶"非專一性"及酶趨異進化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970632)。
3. 超嗜熱微生物酯酶的區域穩定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670023)。
4. 脂肪酶家族分子進化機制及分子進化工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馮雁獲獎記錄

研究成果獲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各一項。
曾獲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2003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優秀留學回國人員” (2005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06年)等稱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