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鋭

(嶺南糖業先驅)

鎖定
馮鋭(1900—1936)字梯霞,廣東番禺新澹(今廣州黃埔區)人。早年在南京金陵大學畢業,後入清華大學留美預備班,以優秀成績取得公費留學,就讀於美國康納爾大學。研讀農業經濟獲博士學位。歸國後,先在南京東南大學任教授,繼而在河北省的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工作。民國20年(1931年)間,經留美同學介紹,回廣東任建設廳農林局長兼嶺南大學農學院教授、院長。在職期間,馮鋭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和優良蔗種,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批甘蔗製糖廠。1936年以貪污罪名被蔣介石復批處決。 [1] 
中文名
馮鋭
外文名
Feng Rui
出生日期
1900年
逝世日期
1936年
性    別

馮鋭人物生平

馮鋭(1900—1936)字梯霞,廣東番禺新澹(今廣州黃埔區)人。早年在南京金陵大學畢業,後入清華大學留美預備班,以優秀成績取得公費留學,就讀於美國康納爾大學。研讀農業經濟獲博士學位。民國20年(1931年),馮鋭回到廣州,陳濟棠即任命他為農林局局長。上任後,他根據當時國內外經濟發展情況,提議興辦廣東糖業。1933年,馮鋭找到美國糖業機械製造集團檀香山鐵工廠在菲律賓的分廠,在該廠的支持下由省建設廳和檀香山鐵工廠簽訂購置新造糖廠的機器及廠房建築工程合約。經過他的苦心經營,從1933年8月至1936年1月,廣東省先後建成6間新式的現代化糖廠,固定資產總值達500萬美元,相當於當時廣東通用毫銀1500萬元。其中市頭糖廠、惠陽糖廠及新造糖廠均附有利用廢料製造酒精設備,每套設備每日可生產96度酒精5000公升。市頭糖廠還附設方糖機,每日生產方糖10~15噸。馮鋭在廣東辦糖業3年多,有力地支援了廣東的建設,在發展廣東糖業方面起了積極作用。1936年春,馮鋭於因貪污罪被捕入獄,年底蔣介石批覆餘漢謀以貪污罪名將馮鋭處決。 [2] 

馮鋭主要事蹟

馮鋭創辦糖廠

馮鋭在任職期間,提出本省地處亞熱帶,適宜發展現代化甘蔗糖業與蠶桑業,建議開辦機制白砂糖廠,藉以減少洋糖進口,以挽回國家利權。他的建議,深得廣州綏靖公署主任陳濟棠的讚賞,同意在其發展廣東工業計劃中,添上建設糖廠項目,並委託馮鋭編制復興廣東製糖業規劃和主持創辦糖廠。
民國22年(1933年)8月,馮鋭提出“廣徵世界名廠多家,以作比較”,吸引了不同國家名廠的資金和設備,之後馮鋭分別與美國檀香山鐵工廠和捷克斯可達工廠談判,得到了全部貸款可分20期攤付歸還的優惠條件,使廣東6間糖廠能以比較便宜的價格購進設備,解決了辦廠購置機器的大筆資金。
馮鋭不但大力引進設備,而且千方百計引進世界各國優良蔗種。他從菲律賓、爪哇、台灣等地採集優良蔗種,將建廠與開闢甘蔗基地同步進行,把全省適宜種蔗的地區劃分為5個糖蔗營造區親自主持創辦了4個優良蔗種繁殖場。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培養出一批莖粗且高,汁多而濃,產糖量高,纖維堅韌,抗風力強的蔗種。這些優良蔗種經過培植,平均每畝收蔗120擔,每10擔榨糖140斤;而本地蔗種平均每畝只收蔗75擔,每10擔榨糖100斤。
他還十分重視對良種的科學研究。他以1800元毫銀的高價聘請菲律賓大學的金格教授來廣東工作,並從菲律賓引進優良蔗種52種,並配備農科大學畢業生10多人協助他進行蔗種研究,經試驗得到最優良品種10個,從中取得了具有較高價值的資料,直接地為發展廣東蔗糖業服務。又倡導使用鉀磷肥,在民間推廣,使甘蔗畝產量和甘蔗糖分大幅度提高。
馮鋭為了使廣東糖業擁有自己的技術力量,從各個不同角度廣招國內技術人才。他利用上海國民糖廠停辦的時機,又從夏威夷、菲律賓和香港太古糖廠僱來了一批專家,負責制煉和機器安裝,並讓一些大學畢業的青年技術員到各車間跟班學習。還利用這批中外專家,舉辦糖業技術人員訓練班,在社會上招收一批高中畢業生進行培訓,短期內培養出一批中級行政管理和生產技術人員,然後派往各個糖廠工作,使製糖業建設和生產如期投入。
由於他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和優良蔗種,因而在短短3年間,創辦了市頭、新造、順德、惠陽、揭陽、東莞等6間糖廠,日榨蔗能力共7000噸,成為中國近代第一批甘蔗製糖廠。其中以番禺的市頭糖廠規模最大,投產時間最早(1934年12月10日),是全國首間較具規模的甘蔗製糖廠。

馮鋭徵收專税

馮鋭在辦廠期間,一些軍政要員紛紛要求他在三角洲解決耕地及發給蔗種和農貸,以僱用農民種蔗而牟取暴利。但多遭馮鋭的拒絕,因而得罪權貴甚多。民國22年(1933年)9月,南京政府決定開徵洋米税,廣東拒絕執行。後陳濟棠採納了馮鋭的意見,宣佈成立“舶來農產品什項專税局”,開徵舶來米專税,還徵收煙、石油、化肥等商品專税,作地方收入,藉以對抗南京政府。陳濟棠因此而增加了大筆收入。

馮鋭貪污被捕

馮鋭登上仕途之後,染上了官僚習氣,收回傭,養姘婦,開始過着腐化的生活。民國25年(1936年),蔣介石撤銷西南政務委員會,免去陳濟棠本兼各職,以餘漢謀為廣東省綏靖主任兼第四路總司令。陳濟棠隨即離穗逃港,馮鋭仍滯留廣州,後蔣介石批覆餘漢謀以貪污罪名於當年年底將馮鋭處決。 [1] 

馮鋭人物爭議

馮鋭人似聰明,但究竟非仕途出身,政治生活經驗較少,尚不知當時官場中的所謂“官官相衞”的那些複雜黑暗的情形。自以為靠本領吃飯,又有“南天王”陳濟棠的寵信,大可以不顧一切地去幹。所以他就任廣東省農林局長以後,對各方面人事的應酬不甚注意,只知逢迎陳濟棠的意旨,依照自己企圖去幹,馮鋭在兩三年內將廣東的蔗糖業做出成績,一舉成名。因此得罪了不少達官顯貴,這是後來馮鏡致死原因之一。
馮鋭當了廣東省農林局長後不久,就成為陳濟棠手下的一個紅員,炙手可熱。他的妹夫農林局總務課長何威,依仗他的勢力,明目張膽地向番禹、順德、中山蔗農進行敲榨勒索,鬧得天怒人怨。引起了蔗農尤其是地主官僚資本家很大的反威與懷恨,時思報復。這是後來馮鋭致死原因之二。
馮鋭在兩三年中自己經手採購榨糖機器,建築廠房等,也得了大筆的回佣(當時慣例是百分之三)。於是在廣州、香港都租有洋房、買有汽車、找有姘婦,過着奢侈糜爛的生活。當然也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嫉恨。尤其是他的姘婦何理梨,對他進行無窮的需索,使馮鋭難以應付。這是後來馮鋭致死原因之三。
馮覺做了陳濟棠的經濟策士,建議徵收洋米税,雖然對於廣東農業生產起了刺激作用(主要是推廣地主利益);武裝走私,改裝洋糖出售,雖獲利有助鞏固陳濟棠統治基礎,但對蔣介石來説,則是很不利的。蔣認為這是破壞南京政府財政的罪惡,加強了離心力,因而對陳濟棠的經濟策土馮鋭亦視為眼中之釘。這是馮鋭後來致死的第四個原因,也是最主要的一個原因。 [4] 
馮鋭之死,是富於戲劇性而引起許多人的詫異驚奇的。不少人以為蔣介石下令殺掉馮鋭,是“懲治貪污”,馮鋭之死也正是由於他貪污的結果。其實這不過是國民黨反動派用以掩飾他們內部矛盾的一些藉口。馮鋭以“學者從政”,卻成為陳濟棠政權中被處死的人物,可以説馮鋭作為各方矛盾的焦點,其被殺是不簡單的。 [5] 

馮鋭歷史評價

馮鋭較早根據中國的農業情況提出了農業推廣設想,在中國近代農業思想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上當時有機會給他施展抱負,使他能在1931-1936年間建立起廣東農業推廣制度的雛形。這一制度後來在1939年以後李漢魂主政廣東期間得到了較大發展。抗戰中李漢魂重建廣東的農業行政機構,尤其是在水稻良種繁育和推廣方面,建立了完善的推廣制度,對推動抗戰廣東的農業發展,解決廣東的糧食問題,支援抗戰起了重要作用。
馮鋭所領導的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糖業復興運動,建立起具有相當規模的居於全國領先地位的機器榨糖業;奠定了廣東近代糖加工業的物質基礎,由此帶來甘蔗種植業在蔗種改良、先進栽培技術方面的變革,也帶來了人才培育、蔗糖業和甘蔗栽培業的科研進步,不僅在當時有極大的作用,對建國後的榨糖工業、甘蔗栽培也有深遠的影響。 [3] 
參考資料
  • 1.    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 人物誌 上,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11,第418-419頁
  • 2.    鍾嫦英;甄國斌.廣州市志 卷十九/人物誌:廣州出版社,1996年12月:361-362
  • 3.    廣州市地方誌辦公室編,民國人物與廣州城市發展研究,廣東經濟出版社,2010.12,第121-133頁
  • 4.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廣東文史資料 第11輯,廣東人民出版社,1963.12,第133頁
  • 5.    政協廣東省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廣州文史資料 第2輯,,1961.09,第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