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端

(凝聚態物理學家、教育家)

鎖定
馮端(1923年6月11日~2020年12月15日),出生於江蘇蘇州,籍貫浙江紹興 [1] 凝聚態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2]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3] 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
1934年馮端入讀蘇州中學初中部;1938年高中就讀於福建省立福州中學;1946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理學院物理系,獲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49年中央大學更名為南京大學後,馮端歷任物理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院士);1984年被任命為南京大學研究生院第一任院長;1985年出任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學術委員會主任;1991年出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1992年出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常委兼副主任;1993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6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 [4] 
馮端主要研究內容包括金屬物理學、材料科學、凝聚態物理學,以及納米科學技術領域。在體心立方難熔金屬內位錯的研究中,合作發現了浸蝕法位錯線成象規律。主編了中國第一部《金屬物理》專著。在複雜氧化物晶體內的缺陷與疇界問題研究中獲多項重要成果,發展了一種具有優異的非線性光學的新型人工調製結構材料 [3] 
據南京大學網站消息:2020年12月15日,馮端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 [5] 
中文名
馮端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浙江紹興 [1] 
出生日期
1923年6月11日
逝世日期
2020年12月15日
畢業院校
中央大學(南京大學)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院士)
1993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江蘇蘇州

馮端人物生平

馮端 馮端
1923年6月,馮端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籍貫浙江紹興,一週後起名,適逢端午佳節,父親馮祖培便為他取名馮端。 [1] 
1928年,進入蘇州中學附屬實驗小學讀書,在高年級時,長期在學校圖書室閲讀書籍,從而養成了讀書的嗜好和獨立思索的習慣 [6] 
1934年,升入江蘇省立蘇州中學初中部(現蘇州市第一中學) [7]  ,馮端經常去圖書館借閲與課程無關的圖書,從而拓展了他閲讀的範圍。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蘇州淪陷,馮端跟隨家人去了福州永安縣,與父親團聚。
1938年9月,馮端就讀遷至沙縣的福建省立福州中學(現福州第一中學) [8]  ,在這裏,馮端積極參與學校所組織的課外活動,他的第一篇論文《虛數》也是發表於此。
1946年7月,馮端畢業於中央大學理學院物理系,獲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擔任物理系助教(1946年9月-1952年)。
馮端 馮端
1949年,中央大學更名為南京大學後,馮端歷任物理系講師(1952年-1963年)、副教授(1963年-1978年)、教授(1978年-)、博士生導師。70年代對激光與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在第一屆國際疇結構會議上作了特邀報告。
1980年,出任南京大學固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同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院士)。
1984年,被任命為南京大學研究生院第一任院長(至1988年)。
1985年,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成立,出任實驗室主任兼學術委員會主任(-1995年)。
1991年,出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1995年)。
1992年,出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常委兼副主任(-1996年)。同年任國家科委攀登計劃頂目“納米材料科學”首席科學家(-1996年)。
1993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96年,出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2000年)。
據南京大學網站消息:2020年12月15日,馮端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 [5] 

馮端主要成果

馮端科研成就

馮端 馮端
馮端在他的科學生涯中,強調前沿與需求的聯繫,突出科研與實際的結合,始終將目光瞄準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 [4] 
20世紀50年代,馮端開始進行金屬物理學的研究,從進入晶體位錯領域,1959年對鉬、鎢、鈮等難溶金屬中的位錯結構進行系統研究,在《物理學報》、《中國科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0餘篇。
20世紀60年代,他針對國家國防工業的需求,選擇中國產量豐富而尖端技術極為需求的難熔金屬為突破口,開始晶體缺陷研究,研製成中國第一台電子束浮區區熔儀,成功地長出了鉬、鎢單晶體。採用浮區區熔法顯示位錯的技術,澄清了體心立方金屬中位錯的類型及其組態等問題。在體心立方難熔金屬內位錯的研究中,合作發現了浸蝕法位錯線成象規律並主編了中國第一部《金屬物理》專著。
20世紀70年代,他以在激光技術中獲得重要應用的複雜氧化物單晶體為對象,利用不同波長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選擇性,深入研究激光與非線性光學晶體,以提高晶體質量和改進器件性能;在發展應力雙折射貌相,X射線衍射貌相、電子顯微鏡觀測技術和成像理論的基礎上,系統研究了晶體中的位錯等多種缺陷的類型、分佈及其起源,提出在晶體生長中避免和控制缺陷的方案,提高了晶體質量和器件性能。在相變物理方面,也有許多重要發現。這些發現為解釋相變結構變化特徵和缺陷在相變中的行為提供了直觀信息,對發展鐵電相變的微觀理論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成果獲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馮端 著作
馮端 著作(3張)
1978年後,以在激光技術中獲得重要應用的複雜氧化物單晶體為對象,採用多種實驗手段,如浸蝕法、應力雙折射貌相術、X射線貌相術、電子顯微鏡衍襯像及高分辨率像等觀測技術,對這些晶體中的位錯、疇界、生長條紋、生長區界面、包裹體等缺陷的類型、分佈進行研究,並追溯其生長和相變中的起源和探索其可能的物理效應。
20世紀80年代,他的研究視野推進到人工控制微結構來獲得性能優異的新型材料上;80年代以後主攻凝聚態物理學與材料科學,在國際上首次觀測到準位相匹配的非線性光學晶體的培頻增強效應等高水平科研成果。
1980年,基於對鈮酸鋰等晶體鐵電疇深入研究,掌握了製備具有周期性疇結構的晶體生長技術,馮端製備了週期為微米量級的聚片多疇鈮酸鋰晶體,在實驗上首次全面驗證了諾貝爾獎得主布洛姆伯根關於非線性光學的準位相匹配理論,實現了鈮酸鋰晶體的倍頻增強效應,從而在國際上領先開拓了非線性光學晶體微結構化這一新領域。
20世紀90年代,馮端倡導和推動納米科學技術領域的研究工作,率先在南京大學開展了磁性納米結構和材料、硅基納米結構和材料、準週期金屬超晶格、團簇物理等研究,後出任國家攀登計劃“納米材料科學”首席科學家,有效推動中國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的研究進展 [9] 
1996年4月中美“用於非線性光學及相關領域的微結構晶體”學術會議在南京召開,表明國際上已承認他的領先工作。
  • 科研成果獎勵&項目承擔
馮端的科研成果在1982年、2003年和2004年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0] 
時間
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參考資料
1982年
晶體缺陷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1995年

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排名第五)

1996年

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物理)

1997年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997年
凝聚態物理學高層次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11] 
1998年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2003年
有序可控硅基量子結構的構築原理與光電子特性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四)
[12] 
2004年
新型的氧化物磁製冷工質與隧道型磁電阻材料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五)
[13] 
  • 論文著作
物理書籍
20世紀80年代中期,馮端將《金屬物理》一書全面改寫成《金屬物理學》,取材新穎,自成體系,密切溝通凝聚物理學和教材科學,是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領域中的國際上第一部專著。20世紀90年代,他總結了凝聚態物理的過去、現在與展望,並出版專著《凝聚態物理學新論》。還著有《鉬單晶體中亞晶位錯結構的研究》、主編《χ射線衍襯貌相學》等論著 [4] 
科普書籍
馮端非常重視科普寫作,藉此傳播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以及關於科學技術與社會相互關係的認識。他掌握了當代科學技術的前沿知識和最新發展,加上本身文學藝術修養造詣甚深,他的科普書籍文筆生動,語言精練,通俗易懂。他先後寫作了《熵》《晶態面面觀:漫談凝聚態物質之一》《放眼晶態之外:漫談凝聚態物質之二》《溯源探幽:熵的世界》等科學性獨特、文風清新的科普著作。
1998年科普著作《漫談凝聚態物質》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開科普作品獲國家獎之先河。《溯源探幽:熵的世界》獲得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1964.07
《金屬物理上》
馮端等編著
科學出版社
1964.07
《金屬物理下》
馮端,王業寧,丘第榮
科學出版社
1987.03
《X射線衍襯貌相學》
許順生,馮端主編
科學出版社
1987.11
《金屬物理學第1卷結構與缺陷》
馮端等著
科學出版社
1990.01
《金屬物理學第2卷相變》
馮端
科學出版社
1992
《物理學前沿叢書》
馮端主編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2
《半個世紀的科學生涯吳健雄袁家騮文集》
馮端,陸埮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2.09
《熵》
馮端,馮步雲著
科學出版社
1992.12
《凝聚態物理學新論》
馮端,金國鈞著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4.08
《晶態面面觀漫談凝聚態物質之一》
馮端,馮步雲著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4.12
《放眼晶態之外漫談凝聚態物質之二》
馮端,馮步雲著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5.02
《固體物理學大辭典》
馮端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近代聲學進展慶賀魏榮爵教授八十壽辰》
馮端主編
中國國際書店
1998.06
《金屬物理學第4卷超導電性和磁性》
馮端等著
科學出版社
1999.08
《金屬物理學第3卷金屬力學性質》
馮端等著
科學出版社
2002.05
《材料科學導論-融貫的論述》
馮端,師昌緒主編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3
《零篇集存物理論叢及其他》
馮端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3.06
《散篇集存演講、序跋、雜著》
馮端著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3.09
《凝聚態物理學上》
馮端,金國鈞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07
《溯源探幽熵的世界》
馮端,馮少彤著
科學出版社
2006.01
《材料科學導論》
馮端等著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6.05
《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李國鼎早期科學著作:1930-1950》
馮端主編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4.01
《凝聚態物理學上卷》
馮端,金國鈞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01
《凝聚態物理學下》
馮端,金國鈞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04
《溯源探幽熵的世界修訂版》
馮端,馮少彤著
科學出版社

馮端人才培養

馮端 生活
馮端 生活(4張)
馮端60多年教學生涯中,對教學的熱忱執着,對教學改革的真知灼見,對教材建設、對科學問題的一絲不苟;他對大學本科研究生教育、中西方文化差異、歷史傳統的傳承有自己的理解,其教育理念、思想融貫其中,言談微中。馮端倡導着力創新兼具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培育團結和諧、積極向上的團隊精神。
馮端培育了一支強大的凝聚態物理科學研究隊伍,構築科研平台,確定具有戰略意義的研究方向,注重學科的拓寬和交叉學科的發展,營造科學民主的學術氛圍,使科研人員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馮端非常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強調學術梯隊的建立、形成和發展;他從無門户之見,讓不同年代的中青年學者都凝聚在其周圍,形成團隊和人才梯隊。
馮端在科學生涯中,致力於創新性思維的建立和培養,重視科研實驗。躬行實踐實驗室建設,針對中國管理體制與學界風氣,馮端提出“學術領導、學術氣氛、團隊精神”三大關鍵問題 [9] 

馮端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80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物理學部
1993年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99年
陳嘉庚數理科學獎

馮端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參考資料
1983年-1988年
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14] 
1984年9月-1988年12月
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第三屆)
[15] 
1988年-1993年
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16] 
1989年-
江蘇省蘇州中學南京校友會第一任會長
[17] 
1991年-1995年
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

1993年-1998年
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18] 
2008年4月21日-
中南大學名譽教授
[19] 

中國物理學會常務理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物理科學評議組召集人


《物理學進展》主編


《固體物理學大辭典》主編


《凝聚態物理學叢書》副主編

馮端個人生活

馮端(右一)與兄馮康 馮端(右一)與兄馮康
馮端家中有兄妹四人,馮端是家中最小的,長兄馮煥為東南大學名譽教授;二哥馮康是應用數學和計算數學家,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姐姐馮慧是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姐夫葉篤正是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20] 
1955年4月1日,馮端與南京三女中語文老師的陳廉締結良緣,在以後的日子裏,文學造詣頗高的馮端給太太寫下了不計其數的情詩 [21] 

馮端人物軼事

“筆鑑丹心--手稿中的中國科學家精神主題展” 中,有婉約動人的愛情詩篇,一棵開花的樹、一輪中秋的月都記錄在馮端寫給妻子的詩篇裏,千里傳音、遙寄相思。 [24] 

馮端人物評價

馮端 馮端
馮端是中國金屬物理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在晶體缺陷、結構相變、非線性光學晶體的準位相匹配、納米結構與納米材料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以金屬物理、材料科學與凝聚態物理的科學著作聞名於世 [22] (《光明日報》評)
馮端對中國科學發展作出了卓貢獻:其科學工作跨越凝聚態物理學和材料科學兩大學科,開創了功能材料的人工微結構化這一有重大科學與技術意義的領域;其科學著作,建立了新的學科體系,引導着一代學子的成長;其科學實踐,對人工微結構材料與器件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其學術思想,為建立具有國際影響的學派奠定基礎。(中國科學院評)
馮端兼具志、德、責、力,有志,志存高遠,鍥而不捨;有德,胸懷寬廣,坦蕩磊落;有責,知行合一,誠信盡職;有力,敏於創新,勇於進取。博大精深的科學造詣和淵博知識,虛懷若谷的為人之道,勇於創新的學術思想,率先垂範的工作作風,誨人不倦的高尚情操,謙和真誠的待人品格,對後輩的包容、教誨和提攜,盡現長者風範,凸顯大師本色 [9] (江蘇省科技廳研究員馮步雲評)

馮端人物影響

2012年,馮端九十華誕時,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國際編號為187709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馮端星” [2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