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澥

鎖定
馮澥(?—1140),字長源,號雪崖,普州安嶽(今屬四川)人,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宰相,祠部郎中馮山之子。
進士第,因言事貶。“靖康之變”期間,擔任知樞密院事、尚書左丞等職,以樞密身份與曹輔一起跟隨宋宗室前往金軍大營請降。張邦昌稱帝,起用馮澥為奉迎使。宋高宗趙構即位,任資政殿學士、知潼川府。紹興三年(1140),以資政殿學士身份退休,不久去世。
(圖源《江蘇無錫馮氏宗譜》 [1] 
本    名
馮澥
長源
雪崖
所處時代
北宋、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普州安嶽(今屬四川)
逝世日期
1140年
主要成就
官至資政殿學士

馮澥人物生平

馮澥早年經歷

馮澥字長源,他的父親馮山不接受舉薦,隱居二十年,後來在祠部郎中的任上去世。馮澥考中進士第,歷任官職後入朝為官,結果因為言事又遭到貶黜。 [3] 
崇寧初年,郝隨鼓動蔡京廢黜太后孟氏(即昭慈聖獻皇后),馮澥時任昌州判官,也上書稱孟後不應復立。最終孟後廢居瑤華宮。 [2] 

馮澥靖康行事

靖康元年(1126),馮澥擔任左諫議大夫。金兵圍攻太原,朝廷任命李綱宣撫兩河之地,馮澥上表罷免李綱。金人要求宋廷割讓三鎮,朝廷命康王趙構為使者,而任命馮澥為知樞密院事,擔任趙構的副手,但沒有成行,馮澥也改任尚書左丞
金兵圍攻汴京,宋欽宗下詔讓宗室郡王擔任報謝使,而馮澥與曹輔以樞密身份擔任副使,在金軍大營停留三天後回到朝廷,欽宗下詔讓馮澥暫代門下侍郎一職。欽宗前往金營投降,馮澥隨駕前往。張邦昌與馮澥有舊交,因此在被立為帝后,把馮澥營救回來;又因為馮澥曾是康王趙構府邸上的舊臣,就命他擔任奉迎使,又為總領迎駕儀物使。 [4] 

馮澥仕宦南宋

建炎初年,宋高宗趙構任命馮澥為資政殿學士、知潼川府。言官彈劾馮澥曾接受張邦昌偽政權的任命,馮澥因此被剝奪官職,後來又得到恢復。紹興三年(1140),馮澥以資政殿學士的身份退休,去世。 [5] 
馮澥寫文章效法蘇軾,在議論西部政事時與權臣蔡京意見相左。他的議論常常與熙寧元豐紹聖年間的政事相同,而排擠鄒浩李綱楊時這些人,因此當時的文人貶低他。 [6] 

馮澥主要成就

位居宰輔,官至資政殿學士。

馮澥軼事典故

馮澥的同郡人張庭堅因為上書言事被流放到象州而死,妻子流離失所,馮澥盡力贍養張家人;等到馮澥進入台諫部門做官後,又上奏請求任命張庭堅的一個兒子為官。 [7] 

馮澥史料記載

《宋史·卷三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三十》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傳第二》

馮澥親屬成員

父親:馮山,官終祠部郎中。

馮澥人物評價

《宋史》:①然議論主熙、豐、紹聖,而排鄒浩、李綱、楊時,君子少之。②以白時中之孱佞,徐處仁之奸細,馮澥之邪枉,湯思退之巧詐,而排楊時,誤李綱,異張浚,其識趣可見矣,雖有小善,何足算哉。
參考資料
  • 1.    像取自1915修《江蘇無錫馮氏宗譜》。
  • 2.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傳第二》:崇寧初,郝隨諷蔡京再廢后,昌州判官馮澥上書言後不得復。台臣錢遹、石豫、左膚等連章論韓忠彥等信一布衣狂言,復己廢之後,以掠虛美,望斷以大義。蔡京與執政許將、温益、趙挺之、張商英皆主其説。徽宗從之,詔依紹聖詔旨,復居瑤華宮,加賜希微元通知和妙靜仙師。
  • 3.    《宋史·卷三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三十》:馮澥字長源,普州安嶽人。父山,熙寧末,為秘書丞、通判梓州,鄧綰薦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範祖禹薦於朝,官終祠部郎中。澥登進士第,歷官入朝,以言事再謫。
  • 4.    《宋史·卷三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三十》:靖康元年,澥為左諫議大夫。金人圍太原,朝廷命李綱宣撫兩河,澥奏罷之。金人要割三鎮,高宗自康邸出使,除澥知樞密院事,充副使,不果行,尋除尚書左丞。金人犯闕,詔宗室郡王為報謝使,澥與曹輔以樞密為副,留金營三日歸,詔暫權門下侍郎。欽宗詣金營,澥扈從。張邦昌僣位,與澥有舊,取之歸,以澥康邸舊臣,命為奉迎使,為總領迎駕儀物使。
  • 5.    《宋史·卷三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三十》:建炎初,除資政殿學士、知潼川府。言者論澥嘗污偽命,奪職,已而復官。紹興三年,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卒。
  • 6.    《宋史·卷三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三十》:澥為文師蘇軾,論西事與蔡京忤。郡人張庭堅以言事斥象州死,妻子流離,澥力振其家,及入諫省,奏官其一子。然議論主熙、豐、紹聖,而排鄒浩、李綱、楊時,君子少之。
  • 7.    《宋史·卷三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三十》:郡人張庭堅以言事斥象州死,妻子流離,澥力振其家,及入諫省,奏官其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