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洪國

鎖定
馮洪國(1910年-1973年),字可均,安徽巢縣(今巢湖)人,重慶市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馮玉祥的長子。曾留學蘇聯中山大學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並在日本加入共產黨。1973年8月因病去世。 [2] 
中文名
馮洪國
別    名
涅日達諾夫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主要成就
重慶市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
性    別
黨    派
中國共產黨

目錄

馮洪國個人生平

馮洪國生於1910年,從小隨父親南征北戰。馮洪國14歲時,被父親送往蘇聯中山大學讀書,和他同學的有蔣經國、廖承志,當時的上海報紙以“三公子在蘇俄”為題連續報道了他們在蘇聯學習、生活的情況。馮洪國刻苦學習、生活儉樸,受到了社會人士的讚譽。1929年,馮洪國19歲時,父親又送他到日本士官學校學習炮兵專業。馮洪國赴日留學不久便加入了日本共產黨,翌年回國後轉為中共黨員,被黨派到馮玉祥身邊工作,用他的特殊條件加強黨與馮玉祥的聯繫,促進團結抗日。後來,馮洪國又受黨的派遣,參加了組建晉西遊擊隊和參加抗日同盟軍的活動。他的共產黨員身份,雖逃不脱國民黨特務的注意,但是礙於馮玉祥的地位,卻不敢貿然對他下手。1944年,馮洪國所在的黨支部被特務破獲,從此他便和黨失去聯繫。
抗戰期間,馮洪國一直隨部隊駐守在抗日前線,由於他的身份,自然得不到蔣介石的信任,只讓他掛着上校參謀的虛職。好在他處世謙謹,不慕名利,為人正直,深受官兵尊敬。
1944年在河南駐馬店駐紮時,和當地平民女子楊瑞英結婚。抗戰勝利後,馮洪國帶着妻子回到南京,和父親相處了一個短暫的時期。一次,蔣介石向馮玉祥問及他的情況,馮玉祥説在家賦閒,蔣介石説:“洪國留學過蘇聯、日本,還是應該安排工作。”於是親自安排馮洪國去重慶陸軍大學高研班學習。此時解放戰爭已經開始,陸大高研班許多學員是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兒子,蔣介石害怕這些將領在戰場上投降、起義,實際上是把他們的兒子扣作人質,馮洪國在陸大的處境便可想而知了。
1946年6月14日,馮玉祥送別兒子時,親自為馮洪國作畫,畫的是一個力夫肩打着沉重的麻袋。並題詩:“揹負甚重,壓的腰痛;咬緊牙關,硬不出聲;堅決忍耐,向前進行;目的達到,輕鬆光明。”這首詩不僅是對馮洪國的鞭策,也是他今後生活的寫照。馮洪國萬萬沒有想到,他這次和父親分別,卻成了他們父子的永訣…
1948年9月1日,馮玉祥將軍在黑海遇難。一年以後,重慶解放,馮洪國留在重慶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工作,直到他1973年去世。馮洪國的晚年正像父親贈給他的詩所寫的:“目的達到,輕鬆光明。” [1] 
參考資料
  • 1.    王萍編著:《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子女們》,台海出版社, 2009年,第115-116頁。
  • 2.    鍾海濤:《馮玉祥》,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6年,第243-2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