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永鋒

鎖定
馮永鋒,1971年出生於福建北部山村,1990年考入北京大學,1990年-1991年在石家莊陸軍學院軍訓一年,1991年-1995年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1995年-1998年在西藏日報工作,1998年開始在光明日報科技部工作。2006年底,依託各地民間環保組織舉辦“自然大學”,併發起環保組織“達爾問自然求知社”。
中文名
馮永鋒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71年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業
環保人士、光明日報職員
主要成就
舉辦“自然大學”,併發起環保組織“達爾問自然求知社”
出生地
福建

馮永鋒出版作品

馮永鋒 馮永鋒
2006年撰寫環保科普報告文學《拯救雲南》;2007年出版討論中國城市如何實現“自淨”責任的市民環保報告文學讀物《不要指責環保局長——從北京看中國城市環保出路》;2007年12月推出環保時事評論集《環保——向極端發展主義宣戰》;2008年4月份出版揭示中國森林危機的環保報告文學《沒有大樹的國家》。
2009年5月份出版《邊做環保邊撒謊——寫給公眾的環保內參》,是他寫的第五本環保報告文學。之後從事草原保護方面的調查和環保人物的撰寫,2010年初將出版《向權力訴説真理——中國民間環保英雄傳略》,以及《狼無圖騰——草原在哪裏》。

馮永鋒環保組織

馮永鋒在出版環保著作的同時參與積極中國公眾環保活動,2006年底,他創意、推動依託各地民間環保組織舉辦“自然大學”,認為只有熱愛自然,才可能保護環境。在國內各民間環保組織的幫助下,重點運營“自然大學”項目的環保科普組織“達爾問自然求知社”正式成立。越來越多的人,進入自然界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課堂,主動認知自然細節,用心感悟自然之美;體會自然保護之重要,協調個人與自然界的衝突。

馮永鋒做環保、不要上當

馮永鋒提醒大家,千萬不要上當。因為許多“毀林以造林”的公司利用大家“種樹能吸收二氧化碳”這個簡單的常識來斂財。本來,他們造的全是人工純林,眼睛緊盯着的是幾年之後能砍這些樹來造紙或者做傢俱,而這種造林多半都要砍原本長勢極好的天然林。但是在利益和金錢的驅動下,他們很容易就在申報材料和媒體宣傳中,把“碳匯”作為造林的成就;很自然,他們往上申報項目的時候,除了“幫助農民致富”,又多了一個有力的通關護路神;他們在砍去天然林種人工林的時候,心中又多了一份無罪感 [1] 
正確表達環保熱情
一個社會總有一部分人是要為保護環境而戰鬥的,全中國至少有幾百萬人屬於環保NGO,他們的責任就是擔當全中國第三方監督和發露的任務。馮永鋒説自己屬於其中的一員。
馮永鋒告訴記者,一般的公民要表達環保熱情也有很多種辦法。
第一,可以去做環保志願者,去調查破壞樹木森林的行為,或者只是盡舉手之勞,看到了破壞現場,拍下來發到網上,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第二,可以捐錢給環保組織,自己沒有時間就讓環保組織幫我們去做,當然他們的工作人員可以從社會上聘請,活動經費來自企業、個人捐款等,你為了壯大這個行業可以捐錢給這些公益基金會或者環保基金。公益組織或者環保組織也要進行細分,冠以“中華”字頭的基金會,也不是上佳之選。理論上説,純民間的基金會,是個理想的去處,因為對一個想做事的人來説,他絕對不會亂花你的每一分錢。
第三,如果只信得過自己,也沒問題。中國林地改革之後林地是流轉的,如果你很有錢,你像買商一樣,可以在某個地方購買一片林子讓它流轉,只要你説不動林地就可以不動,就能把它保護起來。不要亂花錢,花錢做好事也需要智慧。
最後,馮永鋒告訴記者,即使沒有很多錢也很簡單,您可以去認領一棵樹。一些民間自然保護區很需要人幫忙,去湊個份子大家一起來做也是很好的選擇,這些方法才是真正在“護樹”。
中國更需要的是“自然恢復”, 馮永鋒告訴記者:“所有有土壤的地方,只要人類不進行干預,在幾年後都會長出天然植被,形成符合這片土地本性的天然生態系統。最後慢慢地演替成一個森林生態系統或者草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等。”
馮永鋒曾經發起了“認領大樹”活動,目標是保護非自然保護區範圍內的“天然林”或者説“天然生態系統”,告訴大家:不要去種樹,而是去認養樹,讓那些本來已經長得不錯的天然樹,不再遭受人類的破壞。
“一個國家光有森林面積、森林覆蓋率是不夠的,只有這片森林擔當起生態效益、生物多樣性效益、水土保持效益、碳匯效益、自然景觀效益的時候,才算合格。”馮永鋒在自己的書《沒有大樹的國家》中介紹到:“衡量一個國家環境保護能力的重要指標,是它的自然保護能力,尤其是天然林保護能力。”
“現在,中國的森林雖然飽受摧殘,但許多地方,仍舊殘存着那麼一小塊破碎但生機勃勃的生態本底,只要稍加增持,生態的復原就有可能。”馮永鋒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