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暉

(唐朝末年至五代時期將領)

鎖定
馮暉(894年-952年6月20日 [1-2]  ),字廣照 [3] 魏州 [4] 唐朝末年至五代時期將領。
馮暉驍勇過人,早年投身後梁名將楊師厚麾下,成為其精兵“銀槍效節都”成員。楊師厚死後轉投前晉,因故又重投後梁名將王彥章部下。後梁滅亡後,再度轉仕後唐,隨軍討平潞州、兩川叛亂,並抵禦荊南入侵,歷任夔、興、澶三州刺史。後晉高祖時參與鄴都範延光叛亂,力屈出降,得以被擢升為義成節度使,連徙靈武、靜難、河陽諸鎮,一度兼領侍衞步軍都指揮使。後晉出帝時再鎮靈武,大破党項。後漢後周時期,屢獲晉升,累加兼中書令,進封陳留郡王。後周廣順二年(952年),馮暉去世,年五十九 [1]  。次年獲贈衞王。《全唐詩》存有其雜言詩《答妻 [5] 
馮暉在靈武鎮十餘年,恩威並用,使邊境安謐、“羌戎畏服” [6]  ,為維護西域、河西與中原地區的交通作出了貢獻 [2] 
本    名
馮暉
廣照
所處時代
唐末五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魏州
出生日期
894年
逝世日期
952年6月20日
主要作品
答妻
主要成就
鎮靈武十餘年,撫綏邊部,恩信大著
官    職
朔方軍節度使兼中書令
爵    位
陳留郡王→衞王(贈)

馮暉人物生平

馮暉反覆梁晉

馮暉生於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年)。他最初投身行伍,成為銀槍效節都軍士,因拳勇過人,且擅長騎射,被同僚忌憚,侍奉後梁魏博節度使楊師厚,累升為隊長。 [7] 
乾化五年(915年),楊師厚病逝,銀槍效節軍因朝廷處置不當而發生譁變。晉王李存勖趁機進軍佔領魏博鎮,招降包括馮暉在內的楊師厚舊部。馮暉於是轉仕前晉,參與梁晉爭霸之下的戰役,但他因為前晉方面犒賞不足,又藉機重歸後梁,投身後梁大將王彥章麾下。 [8] 
龍德三年(923年),後唐建立,李存勖稱帝,即後唐莊宗。同年底,莊宗奇襲滅梁,馮暉自首認罪,獲得赦免。 [9] 

馮暉沉浮唐晉

同光二年(924年)四月,潞州(今山西長治)小校楊立煽動軍士據城譁變,馮暉隨天平軍節度使李嗣源平叛,誅殺楊立 [10]  。次年,跟隨魏王李繼岌南征前蜀,至十月滅前蜀,被授為夔州(今重慶奉節東)刺史。當時割據荊南(治今湖北江陵)的南平王高季興索要夔(今重慶奉節)、峽(今湖北宜昌)等州不成,舉兵進攻 [11]  ,馮暉據城防守,屢敗荊南軍。 [12] 
長興元年(930年),馮暉被調為興州(今陝西略陽)刺史,以乾渠作為州治所。此時,東、西兩川節度使董璋孟知祥聯合叛亂,興州也遭其攻擊,馮暉寡不敵眾,逃回鳳翔鎮,朝廷因其失守之罪,將他罷職安置於同州衙職。不久後,又以瀘州刺史之職隨天雄軍節度使石敬瑭率軍南征。董璋軍佔據劍門關(今四川劍閣縣城南15千米處),阻礙後唐軍前進,馮暉與階州刺史王宏贄自利州翻越山嶺,從小道襲取劍門關,全殲守軍三千人 [13]  。之後,石敬瑭因戰略失誤而被擊敗,加之後勤不力,只得班師回朝,而馮暉再被朝廷授予澶州(今河南濮城)刺史之職。 [14] 
天福二年(937年),後晉天雄軍節度使範延光在鄴都發動叛亂,馮暉被任命為馬步都將(《資治通鑑》作一行都部署 [15]  ),與監軍孫鋭自六明鎮(今河南滑縣北)渡河,準備襲擊滑台,在渡河時遭魏府行營都招討使楊光遠襲敗,損失三千人,只得退守鄴都。 [16] 
天福三年(938年)七月,鄴都被圍一年,士民窮困,馮暉借出戰之機投降,被後晉朝廷優升為義成軍(治滑州,今河南滑縣東南城關)節度使光祿大夫檢校太保 [17-18]  。九月,範延光投降,鄴都之亂平定。 [16] 

馮暉初鎮靈武

自天福四年(939年)正月朔方軍(治靈州,今寧夏靈武)節度使張希崇死後,靈武鎮便陷入“蕃部寇鈔,無復畏憚”的混亂局勢中,朝廷因馮暉的強橫兇暴之名遠播邊境,於是命他移鎮靈武,繼任朔方軍節度使 [19]  [20] 
馮暉抵鎮後,大張宴席,備置豐厚的酒食,邀請各少數民族參加。各部民大醉,爭相獻禮告賀,馮暉均以錦彩回贈,由此“蕃情大悦”。靈州的党項大族首領拓跋彥昭前來拜謁,受到馮暉的厚待,並在城中為他辦置府宅,加贈服飾、器具,將其留在城內。河西一帶的羊馬,得以與靈州互市。一年之後,朔方軍得馬五千匹,各少數民族也心悦誠服,但這也招致了朝廷對馮暉的忌憚。 [21] 
五代以來,常以靈武節度使兼領河西節度使,但無法實際控制,僅能羈縻而已。涼州素來有自立守將的習慣,到天福七年(942年),河西留後李文謙被涼州人驅逐,馮暉聞訊,當即派牙將吳繼興接任留後一職。 [22] 

馮暉自請內調

開運元年(944年),後晉出帝分授藩鎮將帥十五人官職,準備大舉反攻契丹,唯獨馮暉的名字不在其中。馮暉得訊後,上奏自稱“未老可用,而制書見遺”,在宰臣桑維翰的授意下,朝廷下詔撫慰説“非制書忽忘”,是認為他身兼彈壓蕃部,鎮守重地之任,無可替代。馮暉得詔後大喜,自請移鎮邠州(今陝西彬縣),朝廷同意,於開運二年(945年)八月任命他為檢校太尉靜難軍節度使 [23-24]  。此後向朝廷獻上馬千匹、五百頭。 [25] 
開運二年(945年)的十一月,馮暉被出帝除授為侍衞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北面行營先鋒馬步軍都指揮使 [26]  ,封開國公 [2]  。此前一個月,前延州節度使王令温奉命填補朔方軍節度使的空缺 [27]  。十二月,馮暉入朝覲見 [28]  。次年三月,再度內調為河陽三城節度使 [29]  。馮暉雖統領禁軍,又兼領河陽近鎮,被朝廷安撫羈留,但心中悔恨離開靈武,於是一意交結寵臣馮玉、李彥韜,以期重回靈州。 [30] 

馮暉大破羌戎

王令温以嚴法治鎮,引發境內少數民族不滿。開運三年(946年),党項三族首領拓跋彥超、石存、乜廝褒率軍圍攻靈州,王令温遣使告急,馮暉於六月份重新被任命為朔方軍節度使 [31]  ,並加檢校太師 [30]  。八月,馮暉與威州(今寧夏同心東北)刺史藥元福自威州土橋以西出兵,遭遇拓跋彥超部騎兵七千人,前來劫奪輜重,藥元福率軍力戰,將其擊潰,斬首一千餘級 [32]  [33] 
朔方鎮距離威州七百里,沿途沒有水草,號稱“旱海”。馮暉與藥元福攜糧行進至耀德(位於靈州以南)時,已經糧盡,待次日天明,又進軍四十里,遭遇拓跋彥超等部數萬騎兵包圍,陷入進退兩難的絕境。馮暉最初派人持金帛賄賂拓跋彥超等,請求和解,拓跋彥超口頭同意,但幾次使者往來,直至中午仍未達成共識。在此情況下,馮暉採納藥元福的建議,允許其率部先行出擊列陣於西山的蕃軍精鋭,待到党項軍受挫後退,當即舉兵與藥元福合擊,大破拓跋彥超等,將其斬殺殆盡。第二天,終於抵達靈州。事後,他與藥元福均獲朝廷賞賜。 [34-35] 

馮暉晚年及病逝

天福十二年(947年),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政權,即後漢高祖。馮暉被加拜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使相 [36] 
乾祐元年(948年),後漢隱帝嗣位,馮暉加兼侍中之職 [37-38]  。次年九月,加兼中書令 [39] 
廣順元年(951年),後周建立,馮暉獲賜號推誠奉義同德翊戴功臣,加拜開府儀同三司,進封陳留郡王食邑七千五百户,實封食邑一千五百户) [40]  [2]  [41] 
廣順二年(952年)五月二十五日 [42]  ,馮暉病逝,享年五十九歲(一作六十)。後周太祖為其輟朝一日 [43]  。次年,追封衞王。 [1]  [44] 

馮暉主要影響

  • 伐叛禦敵
後唐同光二年(924年),潞州(今山西長治)小校楊立據城叛亂,馮暉隨天平軍節度使李嗣源平叛,誅殺楊立 [10]  。次年,跟隨魏王李繼岌攻滅前蜀,留鎮夔州(今重慶奉節東),並在後唐明宗時期擊破入侵的荊南(治今湖北江陵)軍 [12]  長興元年(930年),隨天雄軍節度使石敬瑭南征兩川叛亂,率部逾險攻克劍門關(今四川劍閣縣城南15千米處),打通了後唐軍入川的道路 [13]  [14] 
  • 兩守靈武
馮暉自後晉天福四年(939年)起,至後周廣順二年(952年),前後兩次鎮守靈武(今寧夏靈武),長達十餘年。他在任內“撫綏邊部”,對党項各部恩威並用,“恩信大著”,深得邊民信賴,維持了轄境內的安定,也在管理党項諸部及維護西域、河西與中原地區交通方面作出了貢獻。 [2]  [21] 

馮暉歷史評價

石重貴:非制書忽忘,實以朔方重地,蕃部窺邊,非卿雄名,何以彈壓?比欲移卿內地,受代亦須奇才。 [45] 《答靈武節度使馮暉制》
薛居正:始為效節軍士,拳勇騎射,行伍憚之。 [46] 舊五代史)②朝廷以暉強暴之名聞於遐徼……。 [46] 《舊五代史》
楊億:馮暉為靈武節度使,其威名羌戎畏服……。 [6] 楊文公談苑
宋祁:暉至靈武,撫綏邊部,凡十餘年,恩信大著。 [47] 新五代史
張方平:太祖不勤遠略,如夏州李彝興、靈武馮暉、河西折御卿,皆因其酋豪,許以世襲,故邊圉無事。 [48] 續資治通鑑》引
羅泌:請以昔者河東之折、靈武之李,與夫馮暉、楊重勳之事言之。馮暉,節度靈武;而重勳世有新秦,藩屏西北。 [49] 《路史·封建後論》

馮暉主要作品

全唐詩》存有馮暉雜言詩1首:《答妻》。 [5]  [50] 

馮暉軼事典故

據宋人楊億所著《楊文公談苑》載:
  • 馮暉任靈武節度使時,威震羌戎,因臉上刺有黥文,故而被人稱為“麻胡”。 [51] 
但宋人張舜民又於《畫墁錄》中記載了另一個故事,與楊億所記有所不同:
  • 後周太祖郭威貧賤時,與馮暉同鄉交好,二人做盡偷雞摸狗之事。後來二人各自進入行伍,一日見到一位道士,郭、馮詢問其特長,道士説:“我是專做雕刺(古代刑徒發配時面上刺字)的。”二人因而讓道士為他們雕刺,郭威在脖頸右側刺雀、左側刺谷粟,馮暉則在肚臍附近刺一個甕壇,壇中再刺上幾隻雁。完成後,道士告誡説:“你們要愛惜自己的項臍,等到你(郭威)的雀銜谷,你(馮暉)的雁飛出甕中,就是亨通顯達的時候。”一年寒食節,馮暉的妻子得到幾雙麻鞋,把它藏起來,準備拿來過節。不料,這些麻鞋還是被馮暉發現了,他在賭博中輸光了麻鞋,又大醉卧倒在家門外,妻子勃然大怒:“寒食節就要到了,這要怎麼辦啊?”馮暉聞言,緩緩摸着肚子説:“不要説辦不辦,且看甕裏飛出雁。”郭威顯貴之後,脖頸上的雀和谷的位置接近,登基為帝后,“雀遂銜谷”;馮暉升領節鎮後,肚臍的雁自甕中“累累而出”。正應驗了當初道士所言。 [52] 

馮暉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
配偶
王氏
封中山郡夫人。生馮繼勳等五子。
杜氏
生馮繼遠。
馬氏
無子。
賈氏
封南陽郡夫人。生馮繼業等。
子輩
兒子
馮繼勳
官至朔方軍衙內都部署使,在馮暉病重時被弟弟馮繼業殺害。
馮繼朗
官至朔方軍節院使。
馮繼玉
官至朔方軍節院使。
馮繼洪
官至攝朔方軍節度推官
馮繼昭
官至朔方軍子城使
馮繼遠
官至朔方軍衙內都部署使。
馮繼業
殺兄襲位朔方軍節度使,宋太祖時內調至定國軍節度使,累封梁國公。卒贈侍中
孫輩
孫子
馮美
馮繼勳之子,曾任檢校太子賓客
馮説
馮繼業之子,曾任檢校太子賓客。
據《馮暉墓誌》載,馮暉另有女兒至少六人,其中至少有三人出家為尼。
表格參考資料: [2]  [46] 

馮暉後世紀念

馮暉墓位於陝西省彬縣底店鎮二橋村馮家溝,該墓建於後周顯德五年(958年) [53]  ,於1992年4月11日至5月30日間,由陝西省咸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彬縣文化局合作發掘,雖然先前已遭2次盜掘,仍然出土墓誌銘與不少文物。2003年9月24日被公佈為陝西省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4] 
馮暉墓碑 馮暉墓碑
馮暉墓共出土彩繪樂舞磚雕28幅,墓誌銘1盒,揭取壁畫25幅,鐵鎖、剪刀、錢幣等其它文物40餘件,對研究中晚唐樂、五代樂具有重要的音樂價值。 [55] 

馮暉史料索引

《周朔方軍節度使中書令衞王故馮公墓誌銘》 [2]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五·(周書)列傳五》 [46] 
新五代史·卷四十九·雜傳第三十七》 [47] 
參考資料
  • 1.    《馮暉墓誌》稱“壬子年五月二十五日,薨於公署,享壽五十九矣!癸丑夏末贈衞王”,據台灣中研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壬子年(廣順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即公元952年6月20日。
  • 2.    周偉洲.五代馮暉墓出土文物考釋. 中華文史論叢,2012.02
  • 3.    《馮暉墓誌》:王諱暉,字廣照,鄴都高唐人也。
  • 4.    《舊五代史·馮暉傳》:馮暉,魏州人也。
  • 5.    《全唐詩·卷八百七十》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9-12-16]
  • 6.    《楊文公談苑》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2-16]
  • 7.    《舊五代史·馮暉傳》:始為效節軍士,拳勇騎射,行伍憚之,初事楊師厚為隊長。
  • 8.    《舊五代史·馮暉傳》:唐莊宗入魏,以銀槍效節為親軍,與梁人對壘河上,暉以犒給稍薄,因竄入南軍,梁將王彥章置之麾下。
  • 9.    《舊五代史·馮暉傳》:莊宗平河南,暉首罪,赦之。
  • 10.    《新五代史·唐明宗紀》:二年,莊宗祀天南郊,賜以鐵券。五月,破楊立於潞州。
  • 11.    《舊五代史·高季興傳》:明宗即位,復請夔、峽為屬郡,初俞其請,後朝廷除刺史,季興上言,稱已令子弟權知郡事,請不除刺史。不臣之狀既形,詔削奪其官爵。明宗乃以襄州劉訓為招討使,攻之,不克,而唐別將西方鄴克其夔、忠、萬三州,季興遂以荊、歸、峽三州臣於吳,吳冊季興秦王。
  • 12.    《舊五代史·馮暉傳》:從明宗徵潞州,誅楊立有功。又從魏王繼岌伐蜀,蜀平,授夔州刺史。時荊州高季興叛,以兵攻其城,暉拒之,屢敗荊軍。
  • 13.    《舊五代史·後唐明宗紀七》:長興元年……十一月……辛巳,西面軍前奏,今月十三日,階州刺史王宏贄、瀘州刺史馮暉,自利州取山路出劍門關外倒下,殺敗董璋守關兵士三千餘人,收復劍州。
  • 14.    《舊五代史·馮暉傳》:長興中,為興州刺史,以乾渠為治所。會兩川叛,蜀人來侵,暉以眾寡不敵,奔歸鳳翔,朝廷怒其失守,詔於同州衙職安置。未幾,從晉高祖討蜀,蜀人守劍門,領部下兵逾越險阻,從他道出於劍門之左掩擊之,殺守兵殆盡。會晉祖班師,朝廷以暉為澶州刺史。
  • 15.    《舊五代史·後晉高祖紀二》:白奉進奏:“捉得賊卒張柔,稱範延光差澶州刺史馮暉充一行都部署,元從都押衙孫鋭充一行兵馬都監。”
  • 16.    《舊五代史·馮暉傳》:晉天福初,範延光據鄴叛,以暉為馬步都將,孫鋭為監軍,自六明鎮渡河,將襲滑台,尋為官軍所敗,暉退歸鄴,為延光城守。明年秋,暉因出戰而降,授滑州節度使、檢校太傅。
  • 17.    《馮暉墓誌》:晉天福戊戌歲,白麻加光祿大夫、檢校太保,授滑州節度使。
  • 18.    《舊五代史·後晉高祖紀三》:天福三年……八月……壬午,魏府軍前奏,前澶州刺史馮暉自逆城來歸……己丑,以前澶州刺史馮暉為檢校太保,充義成軍節度使。
  • 19.    《舊五代史·後晉高祖紀四》:天福四年春正月……己酉,朔方軍節度使張希崇卒,贈太師……甲寅,以侍衞步軍都指揮使、寧江軍節度使景延廣為義成軍節度使,以義成軍節度使馮暉為朔方軍節度使。
  • 20.    《舊五代史·馮暉傳》:鄴平,移鎮靈武。初,張希崇鎮靈州,以久在蕃,頗究邊事,數年之間,侵盜並息。希崇卒,未有主帥,蕃部寇鈔,無復畏憚,朝廷以暉強暴之名聞於遐徼,故以命之。
  • 21.    《舊五代史·馮暉傳》:及暉到鎮,大張宴席,酒餚豐備,部眾告醉,爭陳獻賀,暉皆以錦彩酬之,蕃情大悦。党項拓拔彥昭者,州界部族之大者,暉至來謁,厚加待遇,仍為治第,豐其服玩,因留之不令歸部。河西羊馬,由是易為交市。暉期年得馬五千匹,而蕃部歸心,朝議患之。
  • 22.    《舊五代史》卷138《外國列傳》:自梁太祖時,常以靈武節度使兼領河西節度,而觀察甘、肅、威等州,然雖有其名,而涼州自立守將。……清泰元年,留後李文謙來請命。後數年,涼州人逐出文謙,靈武馮暉遣牙將吳繼興代文謙為留後,是時天福七年。
  • 23.    《舊五代史·馮暉傳》稱其尚未抵達邠州就職,改授陝州保義軍節度使,但查《舊五代史·後晉少帝紀》,自馮暉調任河陽節度使前,陝州節度使為劉景巖
  • 24.    《舊五代史·後晉少帝紀四》:開運二年……八月……丙子,以靈州節度使馮暉為邠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尉;以前鄜州節度使丁審琪為左羽林統軍;以前鄜州節度使郭謹為左神武統軍。
  • 25.    《舊五代史·馮暉傳》:晉開運初,桑維翰輔政,欲圖大舉以制北方,命將佐十五人,皆列藩之帥也。惟暉不預其數,乃上章自陳,且言未老可用,而制書見遺。詔報雲:“非制書忽忘,實以朔方重地,蕃部窺邊,非卿雄名,何以彈壓!比欲移卿內地,受代亦須奇才。”暉得詔甚喜,又達情乞移鎮邠州,即以節旄授之。行未及邠,又除陝州,暉獻馬千匹、駝五百頭。
  • 26.    《舊五代史·後晉少帝紀四》:開運二年……十一月戊戌,以邠州節度使馮暉兼侍衞步軍都指揮使,充北面行營先鋒馬步軍都指揮使……。
  • 27.    《舊五代史·後晉少帝紀四》:開運二年……冬十月……庚辰,以前延州節度使王令温為靈州節度使。
  • 28.    《舊五代史·後晉少帝紀四》:開運二年……十二月……己丑,邠州節度使馮暉準詔來朝。
  • 29.    《舊五代史·後晉少帝紀四》:開運三年……三月……丙申,以邠州節度使兼侍衞步軍都指揮使馮暉為河陽節度使……。
  • 30.    《舊五代史·馮暉傳》:在陝未幾,除侍衞步軍都指揮使,兼領河陽,即以王令温為靈武節度使。暉既典禁兵,兼領近鎮,為朝廷縻留,頗悔離靈武。及馮玉、李彥韜用事,暉善奉之,未幾,復以暉為朔方節度使,加檢校太師。
  • 31.    《舊五代史·後晉少帝紀四》:開運三年……六月……丙寅,以前昭義軍節度使李從敏為河陽節度使,以河陽節度使兼侍衞步軍都指揮使馮暉為靈州節度使。
  • 32.    《舊五代史·後晉少帝紀四》:開運三年……八月……丙戌,靈州馮暉奏,與威州刺史藥元福於威州土橋西一百里遇吐蕃七千餘人,大破之,斬首千餘級。
  • 33.    《宋史·藥元福傳》:會靈武節度王令温以漢法治蕃部,西人苦之,共謀為亂,三族酋長拓跋彥超、石存、乜廝褒率眾攻靈州。令温遣人間道入奏,乃以河陽節度馮暉鎮朔方,召關右兵進討,以元福將行營騎兵。元福與暉出威州土橋西,遇彥超兵七千餘,邀暉行李。元福轉戰五十里,殺千級,禽三十餘人,又遣部校援出令温,護送洛下。
  • 34.    《舊五代史·馮暉傳》注引《隆平集·藥元福傳》:西戎三族攻靈州,命元福佐朔方節度使馮暉討之。朔方距威州七百里,地無水草,謂之“旱海”。攜糧至,暉食盡,詰朝行四十里,而敵騎數萬扼要路。暉大懼,遣人致賂求成,雖許,及日中猶未決。暉曰:“奈何?”元福曰:“彼正欲困我耳,察其勢,敵雖眾,特依西山而陣者,其精兵也,請以驍鋭先薄西山,彼或少怯,當舉黃旗為識。”暉善其謀,斬馘殆盡。
  • 35.    《宋史·藥元福傳》:朔方距威州七百里,無水草,號旱海,師須齎糧以行,至耀德食盡,比明,行四十里。彥超等眾數萬,布為三陣,扼要路,據水泉,以待暉軍,軍中大懼。暉遣人賂以金帛,求和解彥超許之。使者往復數四,至日中,列陣如故。元福曰:“彼知我軍飢渴,邀我於險,既許和解而日中未決,此豈可信哉?欲困我耳。遷延至暮,則吾黨成禽矣。”暉驚曰:“奈何?”元福曰:“彼雖眾而精兵絕少,依西山為陣者是也,餘不足患。元福請以麾下騎先擊西山兵,公但嚴陣不動,俟敵少卻,當舉黃旗為號;旗舉則合勢進擊,敗之必矣。”暉然其策,遂率眾進擊,敵眾果潰。元福即舉黃旗以招暉,暉軍繼進,彥超大敗,橫屍蔽野。是夕,入清邊軍。明日,至靈州。元福還郡,詔賜暉、元福衣帶繒帛銀器。
  • 36.    《舊五代史·馮暉傳》:漢高祖革命,就加同平章事。
  • 37.    《舊五代史·後漢隱帝紀上》:乾祐元年……三月……戊辰,靈州節度使、檢校太師、同平章事馮暉加兼侍中……。
  • 38.    《舊五代史·馮暉傳》:隱帝嗣位,加兼侍中。
  • 39.    《舊五代史·後漢隱帝紀上》:乾祐二年……九月……辛酉,靈州馮暉、夏州李彝殷並加兼中書令。
  • 40.    《舊五代史·後周太祖紀一》:廣順元年春正月……靈武馮暉進封陳留郡王……。
  • 41.    《舊五代史·馮暉傳》:國初,加中書令,封陳留王。
  • 42.    注:《舊五代史·馮暉傳》稱其卒於廣順三年,然查《舊五代史·後周太祖紀》、《資治通鑑·後周紀》、《冊府元龜·將帥部》及新發掘的《馮暉墓誌》,均作廣順二年,故改用此説。
  • 43.    《舊五代史·後周太祖紀三》:廣順二年……六月……辛丑,以靈武節度使馮暉卒,輟視朝一日。
  • 44.    《舊五代史·馮暉傳》:廣順三年夏,病卒,年六十。追贈衞王。
  • 45.    《全唐文·卷一百十八》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9-12-16]
  • 46.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五·(周書)列傳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2-16]
  • 47.    《新五代史·卷四十九·雜傳第三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2-16]
  • 48.    《續資治通鑑·卷第七十一·宋紀七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12-16]
  • 49.    《日知錄·卷九》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2-16]
  • 50.    周勳初 主編. 唐詩大辭典(修訂本):鳳凰出版社,2003-09
  • 51.    《楊文公談苑》“麻胡”條:馮暉為靈武節度使,其威名羌戎畏服,號“麻胡”,以其面有黥文也。
  • 52.    《畫墁錄》:郭祖微時,與馮暉同里閈,相善也,椎埋無賴,靡所不至。既而各竄赤籍,一日有道士見之,問其能,曰:“吾業雕刺。”二人因令刺之,郭於項右作雀、左作榖粟,馮以臍作甕,中作鴈數只,戒曰:“爾曹各於項臍自愛,爾之雀銜榖,爾之鴈出甕,乃亨顯之時也。”寒食,馮之婦得麻鞋數雙,密藏之,將以作節。馮搜得之,蒱博醉歸卧門外,其婦勃然曰:“節到也,如何辦得?”馮徐捫腹曰:“休説辦不辦,且看甕裏飛出鴈。”郭祖秉旄之後,雀榖稍近,登位之後,雀遂銜榖。馮秉旄,鴈自甕中累累而出。世號郭威為郭雀兒。馮,繼業之父,朔方節度使、衞王。
  • 53.    《馮暉墓誌》:顯德五年日,卜葬於邠州新平縣臨涇鄉祿保村。
  • 54.    陝西彬縣五代馮暉墓  .中華馮氏網.2010-05-09[引用日期2017-05-19]
  • 55.    王擁軍.馮暉墓磚雕樂舞音樂文化價值略考.青海社會科學,20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