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旭臣

鎖定
馮旭臣,開明紳士,原名馮保初,字旭臣,1888年生,去世於1942年,山東益都縣(現青州市)長秋村人。 [3]  他具有強烈的愛國思想和憂民意識,在任長秋鄉鄉長期間,就多次捐資助學,扶困濟貧,在村民中享有崇高威望;支持兒子的革命行動,幫助馮毅之發展黨員,建立黨的組織,發動20多名進步青年武裝抗日,組建“抗日自衞團”,公開打出抗日救國的旗幟。青州西南山區抗日根據地建立後,馮旭臣當選為益都縣抗日民主政府參議長。 [4] 
中文名
馮旭臣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88年
逝世日期
1942年
原    名
馮保初

馮旭臣人物生平

馮旭臣,青州市長秋村人,1888年生。他一生關心國家和民族命運,積極支持和參加革命活動。抗日戰爭初期,在他的支持和帶動下,他的3個兒子都參加了八路軍。其長子馮登奎擔任部隊修械所所長,1942年8月在戰鬥中英勇犧牲;次子馮毅之任八路軍第四支隊新編第一營長,後任益都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兼益都縣大隊大隊長;三子馮登愷15歲參軍,在部隊當文書。他的女兒馮文秀,1938年入黨,擔任村婦救會長。
由於他的家是中共清河特委、淄博特委等黨組織的重要活動點,加上他舉家抗日,馮旭臣被日偽軍視為眼中釘,處境十分危險。1939年春的一天,日軍突然包圍了長秋村,由於得到情報,馮旭臣和家人及村民事先轉移了出去。敵人撲空後,縱火焚燒了馮旭臣家的房屋。敵人走後,村民們回到家裏,見馮旭臣的家房倒屋塌,都心痛地流下了眼淚。馮旭臣卻説:“這事是我早就想到的,敵人今天不來燒,明天也會來燒。國破家亡,歷來如此。”他把兒媳和孫女安排到親戚家,自己與妻子借住村邊的一間草棚,仍廢寢忘食地為抗戰工作。1939年11月,他當選益都縣參議會參議長。
1942年秋,上級為了馮旭臣及其家屬的安全,安排他帶家屬到位於益都與博山交界的馬鞍山工作。山上只有一個班的戰士守衞,還有一些在休養中的傷病員及抗屬共40餘人。山縱一旅二團副團長王鳳麟在戰鬥中失去了一條腿,正在山上養傷。馮旭臣上山後負責管理伙食,兒媳孫玉蘭幫助傷病員洗衣服,女兒馮文秀當文化教員,教戰士和傷病員識字、唱歌。另外,3個孫女也在山上生活。
1942年11月初,日偽軍重兵包圍了馬鞍山。11月9日,敵人在兩架飛機和大炮的轟炸掩護下,向馬鞍山發起猛烈進攻。山上的同志們在王鳳麟指揮下,沉着應戰,打退了敵人數次進攻。馮旭臣在槍林彈雨下,從東峯向西峯運水、送手榴彈。馮文秀不停地做宣傳鼓動工作,傳遞情況,救護傷員。下午,馬鞍山上出現險情:子彈和手榴彈全用光了,石頭成了唯一的戰鬥武器。馮旭臣帶領抗屬也參加了戰鬥。最危急的時候,他們運石頭,和戰士一樣投入戰鬥。激烈戰鬥中,馮旭臣中彈犧牲。女兒馮文秀負傷後,用最後一塊石頭狠狠砸向敵人,縱身跳下懸崖,壯烈犧牲。天快黑時,敵人攻上山來。馮旭臣的兒媳孫玉蘭帶着幾個孩子跳崖犧牲。馮旭臣全家六人壯烈殉國。 [1] 

馮旭臣紀念緬懷

1945年博山縣政府為了表彰烈士的功績,在馬鞍山修建了烈士紀念塔。為表彰馮旭臣一家抗日愛國的壯舉,1946年5月,魯中行署和魯中參議會授予他“一門忠烈”光榮匾。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