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幹三

鎖定
馮幹三 (1902—1941) 原名馮桂禎,山東莒南人,中共黨員。1941年春,任沭水縣板泉區區長。12月20日,淵子崖村抗日自衞戰打響,馮幹三在率部支援山縱二旅五團一部時,不幸中彈犧牲。 [2] 
中文名
馮幹三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2年
逝世日期
1941年12月30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目錄

馮幹三人物生平

馮幹三(1902—1941),原名馮桂禎,山東莒南人。8歲時,進本村(筵賓鄉范家水磨)私塾讀書。20歲時,隨父租種大店地主土地。從21歲起,先後在坪上“恆記堂”和本村“天福成”“瑞興永”三個堂號做小夥計10年。後又在大店地主“友厚堂”、范家水磨村的“太興成”當掌櫃。他對地主殘酷剝削窮人十分反感,關心窮人的疾苦。他避開地主,讓窮人把租種地主土地的收入,先留下一部分,後再“雙除種”“六成”交租,以維持生活,受到窮人愛戴。
1938年,他和八路軍二支隊民運組的工作人員張文卿取得聯繫,在張文卿等人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先後在鄰村發展了一批熱愛黨、熱愛抗戰的新黨員,領導羣眾查出道口鄉鄉長孫英才貪污錢糧款600餘塊大洋,揭露其魚肉鄉里、壓抑進步人士的罪行。隨後他們聯合41名進步人士,在邢家水磨村集會,民主罷免孫英才的鄉長職務,選舉進步人士李子亭為鄉長。馮幹三因此更得到全鄉人民的愛戴和讚譽。
1939年3月,馮幹三參加道口鄉抗日自衞常備隊,擔任分隊文書工作。當時他所在的部隊經常活動在水磨、嶺泉一帶。麥收剛要開始的時候,有一天盤踞在莒南縣大店鎮據點的一個小隊的日偽軍約30餘人出來“掃蕩”。馮幹三急忙向隊長邢衣言建議,在邢家水磨村東頭圍牆內設伏,打擊敵人。邢衣言採納了他的建議。不多久,敵人果然朝邢家水磨村奔來,當進入伏擊地形時,常備隊的60餘名隊員一齊向他們猛烈開火,打死日軍2人,其餘狼狽竄回據點。這次伏擊,震懾了敵人,使他們不敢輕易出來騷擾。
1939年秋天的一個早晨,抗日自衞常備隊1分隊行軍至薛家墩後村時,與臨沂縣趙龐二營(原趙、龐各一個營,後合為1個營,稱趙龐二營)的一部分土頑遭遇。對方連長喝問:“是哪一部分的?”馮幹三不慌不忙地回答:“是莒縣的,你們臨沂的管不着。你們在莒縣搶的東西都要留下來,不然一個也休想走掉。”這夥土頑懾於常備隊的威力,便規規矩矩地把綁架的60餘名莊户人全部釋放,搶的糧款也老老實實地交了出來。事後,薛家墩後村的羣眾帶上香煙、豬肉,到抗日自衞常備隊駐地,慰問自己的子弟兵。
1940年春,道口鄉黨支部改選,馮幹三任鄉支部委員,分管政府工作。5月,他籌建抗日民主政府,被41個村莊民主推選的近100名代表一致推選為道口鄉抗日人民政府第一任鄉長。就職後,他深入羣眾,宣傳黨和人民政府的方針政策,組織地方武裝,領導羣眾開展以抗日為中心的各項工作,並將鄉抗日自衞常備隊編為第八區區中隊,投入抗日鬥爭,深受全鄉人民歡迎。
1940年冬,馮幹三被調到魯中黨校學習。兩個月後,被分配到沂水縣任武裝科長。1941年春,馮幹三又到板泉區擔任區長。當時,板泉區的情況十分複雜,靠近臨沂縣10裏左右的小梁家和西南部的王家郭都是日軍據點。樓裏、白常、寨子、於家湖的4大家封建地主有錢有勢,各家都豢養着上百人的護家兵。他們還和臨沂城內外大小漢奸互相勾結,狼狽為奸,對抗日政府形成很大威脅。馮幹三到任不久,適逢八路軍抗大一分校文工團到板泉區淵子崖駐防,馮幹三遂將區公所遷到該村,配合文工團宣傳抗日救國,開展工作。在黨的領導下,淵子崖村很快建立起民主政權,併成立了農救會、婦救會、青抗先、抗日自衞隊和遊擊小組等抗日羣眾團體。馮幹三把淵子崖村作為典型,在全區推廣,在全區掀起了爭創抗日楷模村的活動。
隨着抗日鬥爭形勢的發展,中共板泉區委和區人民政府號召在全區開展對日偽抗糧、抗捐活動。馮幹三在淵子崖村召開羣眾大會講明瞭抗糧、抗捐的意義,指出了鬥爭的艱苦性和複雜性,使羣眾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曾給地主扛活多年的林九蘭説出了羣眾的心裏話:“八路軍是真正的抗日隊伍,是咱老百姓的貼心人。咱留着糧食給自己的隊伍吃,決不送給鬼子、漢奸!”馮幹三組織羣眾開展抗日支前活動,幫助2名受漢奸隊長拉攏的窮苦農民改邪歸正,教育和幫助4名地主走上了抗日的道路。沭水縣政府多次表彰他是“抗日的好區長”。
1941年10月19日,盤踞在小梁家的漢奸,向淵子崖村索要雞、肉、酒、白麪等食品,還要大洋兩千塊,遭到了淵子崖村長林凡義斷然拒絕。隨後,淵子崖村的自衞隊員積極備戰,以英勇頑強的精神把前來進犯的漢奸隊伍打得落花流水,抱頭鼠竄。
戰鬥結束後,馮幹三及時來到淵子崖村表揚了這裏的幹部羣眾,並鼓勵他們總結戰鬥經驗,研究備戰措施,以防敵人捲土重來。在馮幹三的號召下,全村男女老少齊動手,有的修補圍牆,有的擦拭武器,有的製造彈藥。同時,自衞隊進行了整頓,每個排配備一名有戰鬥經驗的同志負責領導工作。全村羣眾也作了分工,青壯年負責把守圍牆,準備武器,加強戰備。
1941年12月20日,1000多名日軍和漢奸,拉着4門大炮,氣勢洶洶地朝淵子崖村撲來,淵子崖村抗日自衞戰打響了。馮幹三聞訊,立即率領區中隊投入戰鬥。在激烈的戰鬥中,馮幹三子彈打光了,就與敵人展開肉搏,他連續砍死3個鬼子,自己的腹部被鬼子的刺刀戳穿,腸子流出體外,鮮血染紅了他的全身。就在他用最後的力氣舉起手中的大刀之時,五六名兇殘的日軍將他團團圍住,並把罪惡的刺刀同時刺向了他。馮幹三同志壯烈犧牲,年僅39歲。收殮馮幹三遺體的時候,在場的羣眾無不放聲痛哭。
戰後,沭水縣人民對馮幹三烈士進行沉痛哀悼,濱海專署授予淵子崖為“抗日楷模村”的榮譽稱號。1944年,濱海專署在淵子崖村北小嶺上建成一座紀念塔,塔的背面雕刻着馮幹三烈士的英名。側面刻着沭水縣參議會題詞:雲山蒼蒼,沭水泱泱;烈士之風,山高水長。延安《解放日報》對他的英雄壯舉給予了高度評價。 [1] 
參考資料
  • 1.    中共臨沂市委黨史研究室,沂蒙革命紀念館,臨沂大學沂蒙文化研究院編,沂蒙抗日英烈傳,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08,第118-200頁
  • 2.    馮幹三  .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2015-06-09[引用日期2023-08-03]